本文来自豆瓣小组“『内在力量』研究中心”
由豆瓣用户@Chill湫楸秋 授权发布
原文标题:养猫以后,我才发现“去爱”比“被爱”幸福得多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被爱”好像是伴随一个女孩一生的重要课题。有时甚至会成为唯一课题。 我曾经也是追逐“被爱”的一员,但我发现这个过程只会让我变得更加痛苦。我会过多地要求父母爱我,并用我想要的方式。我会过度依赖恋人,ta要不问缘由地永远支持我、包容我。 追逐“被爱”还让我找不到“去爱”的正确方式。我总想改变ta、控制ta,直到完全掌管这份关系。 更可怕的是,自己会被网络上“不会爱人,是因为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爱”这种言论洗脑,从而更加变本加厉地索取“被爱”。 我原以为这个过程的终点,是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无条件的被爱”。但事实是,我在无条件地爱我的猫猫时,才想通了,清醒了,圆满了。 我的猫猫元宝,她吃很多,胆子超小,有大大的小肚腩,睡觉必须窝在我的头顶,尖尖的指甲踩着我的头皮,超疼,还会偶尔没有任何原因和征兆地忽然尿沙发。 她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点,吃饭睡觉;她爱听小鸟的八卦,每天还必须晒到太阳;她有时需要独处,有时又要和人贴贴;她从不对自己的身材焦虑,也不在乎陪我们多次搬家;她为猫低调,但碰上不识相的,一巴掌也能打蒙比格犬......它无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不会,也没有改变我对它的爱。 在这个爱里,包含了我愿意为它做任何能让它幸福的事,也包含了我希望它永远都以自己的意愿去活。 那一刻,我似乎悟出了爱的真谛。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幸福。 我不再苛求父母照我的方式爱我,而是理解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是爱我的。 我不再让恋人改掉所谓的“弱点和坏习惯”,因为那些也是构成ta人格、特征的一部分,更是吸引我、令我羡慕的闪光点。 更关键的,我也不再批评、改变、控制自我,而是真正逐步实现接纳自我、理解自我、关爱自我。 神奇的是,当我“去爱”自己、恋人和家人的时候,我“被爱”的需求忽然消失了。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追逐无条件的被爱”,并不是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它甚至,很可能只是个虚构的伪命题。 真心建议大家跳出“缺爱”的叙事框架,尝试主动去爱,然后在“去爱”的过程中,体会属于自己的爱的定义。想通了之后,确实是给予爱比接受爱更爽。因为给予爱,给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给予爱也说明自己有给予的能力。相爱却没法给予,会有挫败感。嗯呢,我感觉经你这么一说,我发现我喜欢的是“我能给予爱”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让我感受到了全身心,由内而外的充盈和完整。让我认识了没见过的自己的一面。姐妹说得真好,醍醐灌顶!追求被爱,其实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接受者的位置,没有爱的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被爱,有爱的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无条件的爱。与其抱怨,与其自怜自艾,不如主动去爱,爱你所爱的一切,人也好物也罢,去爱才能感受到爱。正如一个寓言故事所说,你给予什么才能得到什么。世界上不是每次“去爱”都能得到回报的,如果得不到回报,那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或者在爱情里,难免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吧,年岁越长我反而越认同阿德勒的一些观点,你先别管你的爱有没有回报,那不是你的课题,你的课题只有尝试去付出爱,就这么简单。是啊,把世界当做和自己对等的主体而非客体,它绝对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任何样子,甚至经常是和我们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的严格执行者,世界随时都有权利拒绝给予我们想要的,所以比起思考如何让自己获得更多爱,我想,如何去爱世界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