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究竟哪个小区楼下的夜市最热闹?
成都男女老少夜生活的club——夜市
如今已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红打卡点
而是由点到面
扩散驻扎到了成都人的楼下
从前逛夜市高低都得骑个共享单车
现在逛夜市直接走出小区门就行
于是住在这里的居民
便开始形象地称呼自己家这种
下楼即可逛夜市的住宅为
“摊区房”
而这些家门口的路边摊
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
打工人下班后必定光顾的专属小厨房
人们每天打开手机要做的
除了打卡上下班
就是对摊主的行踪进行查岗
最近
住在摊区房的网友们向我们
大力推荐了三家小区夜市
据说开在摊区房的小吃摊摊
比普通夜市更加
丰富
方便
有人气
今天我们就去这三家小区夜市
来一次全身大摸底
环境如何?
味道如何?
价格如何?
逛一圈就晓得
468夜市
推荐理由
半被孤立但自立自强
468居民自己的美食中心广场
张开嘴炫就对了
我挤着下班高峰期的公交赶到468夜市
隔着斑马线眺望一道道美食招牌灯
我的肚子像白天吃了只青蛙
突然开始呱呱呱
等红灯的时候
旁边的大爷给我介绍
468夜市又叫熙街夜市
背靠关张的销售中心
侧邻施工的防护绿幕
夹在锦江和龙泉的交界处
半被孤立但自强自立
但成都人就这么小腿一弯
坐在塑料凳上吃出了一个小夜市
这里曾经是绿地中心468的售楼处
房卖完了人住满了
摊摊就这么水灵灵地摆起了
每天下午6点开始
30多辆推车呈U字型分布整装待卖
除了周围小区的居民爱来这里搓一顿
那些下了班的放了学的
屁股一坐
解放双手
回家路上正好也能甩上两口
据说这里一到晚上就人多座位少
一个板凳儿上平均撑着两个屁股
当我走进被推车夜摊左右夹击的小道里
发现这个夜市的规模并不大
10分钟就能从头走到尾
我咽着口水把这里逛完一整圈
七情六欲只剩食欲
脑壳都要逛晕
这里除了有当地特色菜拿捏人心
还有中国高端品牌雪王入驻火拼
麻香串串,江湖小炒
对上眼的瞬间就想和它们白头到老
当司空见惯的小吃已经吃腻
468夜市街的摊主们开始创新
共享锅底,随坐随吃
看起来有种和陌生人泡温泉的羞涩感
但屁股一坐下去
管你是i人还是e人
大家马上变成相亲相爱的吃饭搭子
地摊火锅
把火锅从店里平移到了马路边
个位数的锅底价直击每个食客的心巴
震撼
我想请问老板
“你是创业还是来救市啊”
夜市右边最深处的小米辣移动小炒
堪称468夜市生意最火爆的存在
排队的人快要把老板围成一个圈
个个砸吧着口水,望眼欲穿
选菜时的脊背都要勾弯
我绕到了小摊前面瞅瞅
食材看起来新鲜又干净
唯一的不足就是排队太长
夜市摊摊的最左边
四五位大哥大姐坐姿板正
围着小桌,伸着脖子
就等老板端上最后一碟子
走近一问才知道
他们都被这家门口的小摊喂挑了嘴
所以只能隔三差五拉上亲朋好友来这淌口水
468夜市的摊摊之多
多到一个肚子装不下
一路走一路吃
还没回到家就吃饱了
而距离夜市四百米
就是居民小区的运动休闲场地
不过我真的怀疑
在这里减肥运动到底能不能静下心
毕竟摊摊的香味
光闻闻就能让人情不自禁
静祥路夜市
推荐理由
妥妥的蔬菜基地+多功能小夜市
一眼能看到头的静祥路夜市
短短600米的街道人来人往
我跟着人群往前走
像挤进了地铁2号线的换乘场
不同于468夜市
静祥路的更像多功能夜市中心
摆出来的小摊囊括了
日常生活所需的吃喝穿
其他夜市必备的三件套
三轮
推车
小电驴
在这里却并不多见
占据大头的反而是
铺在地上的一张塑料膜
堆在地上的豆角和土豆
零零散散,分量一般
像是孃孃叔叔特意把家里
吃不完的农产品收拾好来卖掉
摇着竹扇来卖菜的中老年
总是会从裤包里扯出塑料袋撑开递给顾客
笑眯眯地说
“都是自家地里种的
长得不乖但一定新鲜”
走过地摊蔬菜的占领区
就到了“乱七八糟啥都有一点”区
远远看去
我以为是小区里的居民
把洗好衣服拿来楼下晾
走近拉起一件衣服看了看
一摸就知道这肯定是荷花池的高端货
这里的摊摊小
仔细逛才能找到好东西
樱桃一筐
干货一摞
逢年过节亲戚踏着门槛来串门
按照这种规格招待肯定没问题
前面的水果摊
提子被排列成了九宫格的模样
老板儿说这是他精心设计过的排版
来买的人不必动手扒拉
低着头扫两眼就买定带走
走在这条老少皆宜的地摊街
逛着逛着就会产生一种
自己在村里菜市场的错觉
除了生鲜蔬果
还有活海鲜
大爷早上刚打的鱼
晚上就喂进了静祥路居民的嘴
四五块地砖之上就成了大爷的宰鱼场
手起刀落间
空气里满闻得到的新鲜
感觉自己住在海边
走到街中间
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推车摊摊
不是爆辣小吃
而是健康包子馒头铺
有新鲜出炉还在冒热气的
也有提前蒸好放凉的
大爷仅凭一人之力
给周围1公里内的社畜们
提供了保命干粮
这家mini串串摊
客人点单老板制菜
每一个步骤都在这张小三轮车上进行
像是一次自己张罗出的城市野餐
选好菜后绕到后边的小桌椅上坐
听着来回的吆喝声,讲价声
像是回到小时候跟着
爷爷奶奶赶集的瞬间
直到晚上八点
卖菜的老人们早已收工打卡下班
但依然有几家水果摊老板坚守岗位
拉开睡椅
腿一抬,头一靠
就着夜幕点起了大路灯
老板儿扒着李子说:
“有好多小年轻这会儿刚下班
我一般都能再卖出几袋”
静祥路上晚归的人啊
深夜为你留灯
等你回家的人
也许不是对象
但一定是小区楼下卖水果的大哥
槐里夜市
推荐理由
体育和美食完美结合的夜市运动场
自从川师小北门附近的夜市关张之后
东门附近的槐里社区就开起了夜市
但这小小的槐里夜市
不仅藏得够深
而且还有两个入口
入口1
🔻
我从地铁换乘到公交
又扫了路边的共享单车
一路蹬一路赶
终于来到了导航定位点
站在灰尘飞扬的桥洞前
抬头就是火车线
我只能和这个贴在
施工绿铁皮上的招牌大眼瞪小眼
导航错了吧?
这给我干哪来了?
虽然满头问号
但是来都来了
贴着墙壁也得往前走
终于来到了夜市真正的大门口
我怎么感觉出了桥洞
天都变得更蓝了
槐里夜市总结就四字
体厨结合
烧烤摊都开在了跆拳道馆门口
客人脱了拳套就能撸串喝酒
而我只担心搏击过后
手会抖得抬不稳酒
与拳馆遥遥相望的
是盖在了阶梯上的儿童乐园
带娃的老人站在一边
吹牛唠嗑
一边端着一份摊摊上买的小吃
再往前走
夜市区域强势入侵体育区
板凳桌子支上了篮球场
人们一边背靠炸串小摊干饭
一边看帅哥现场打球
槐里夜市有自己的勾人方式
说多了都是口水
猛火爆炒,金黄炸鸡
香辣冒菜,新鲜串串
网友@回萌笑大力推荐说
“这里的江湖菜吃起来
就像坐了十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见对象
见到的瞬间一切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一样
缺点就是有点贵”
入口2
🔻
槐里夜市这条街很长
走一圈得十多分钟
等我走到以为的终点
却发现这才是网上流传出来的正宗大门口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招牌一挂上
卖新鲜花的三轮一停起
夜市的档次都往上提了提
从这道门往里走
更能感受到这里的居民社区生活
居民诊所开在了推车摊摊的最中间
我猜在这里生病吊水都能被
空气里的香味安慰
说不定发烧都能好得快一点
场地足够大
老板也爽快
半个篮球场的地儿摆满了桌椅
坐下去有种参加露天婚礼吃席的感觉
在街道的中心处立着一个
“锦江就业指南牌”
大大的箭头就这么义无反顾地指向
正在爆炒河粉的孃孃
我悟了
明天就推着小车来这里就业
住在槐里社区的居民告诉我
这个夜市已经变成了
他们每天必来的娱乐场所
散步运动,带娃耍乐
通通都在这一片搞定
一抬头
火车在人们头顶飞驰
烤冷面的滋滋声在耳边游走
小孩大人嘻嘻哈哈乐成一团
此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把槐里夜市搬到我的小区里头
一直以来
夜市都是成都人最爱的夜晚聚集地
而开在小区楼下的路边摊
更是没有那么多讲究
不管你是西装革履
还是拖鞋短袖
在这里众生平等
大家都是忠于原始欲望的干饭人
如果问住在“摊区房”
能有什么烦心事?
我想一定是
堪比汗水拌饭的无空调用餐体验
和回家路上人们踩了一脚底的油渍
不过那些住在摊区房的人
每天看着楼下的热闹喧嚣
会不会也有一种住在春熙路附近
房价暴涨的错觉
最后希望现场制菜的商贩们
出摊搞钱除了带上洗锅刷
还要记得带上扫帚簸箕
吃摊的人们也要注意
被串串辣到嘘嘴流鼻涕时
也不要乱丢纸巾
小区楼下的厨房基地
我们一起来守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