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还有2亿散户等待入场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棱镜君
来源:棱镜洞察
文章已获授权
中美散户投资者的比例
图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023年8月投资者数量截图
图源:正经社 王松博士《美国散户也占半壁江山,而且更激进》
笔者在2022年8月统计过一个数据:“截至2022年7月,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844家,位居全球第三,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总市值约95万亿元;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2亿,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7%,机构投资者数量47.58万家(按交易单元统计)占比0.23%。个人投资者市值占比约30%,达到24万亿元。”也就是说,从散户持股市值角度看,我国跟美国几乎一致,都是30%左右。只是参与的人数比美国人多,这说明我国的散户平均市值要比美国散户低得多,粗略计算相差10倍左右,因为美股市值也比A股市值大,一个人人数多市值小,一个人数少市值大(美股个人市值约100万亿)。这种差距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没有可比性,但从发展阶段及发展空间来说,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
众所周知,在中国股市中,散户占据了绝大多数。据统计,2013年,投资额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散户占到了总账户数量的94%,其中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散户就占了84%。到了2018年,投资额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自然人股民占总数的85%,其中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占55%。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散户倾向于小额投资,大部分散户的资金量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美国的散户分布情况有所不同。虽然美国的股票交易所、证监会或美联储并未公开详细的账户资金分布数据,但2000年,行为金融学大师Brad Barber的一项研究表明,投资额超过10万美元的账户仅占总数的28%,这部分散户被视为较为富裕的投资者群体。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中国高储蓄的大背景下,大多数散户仅使用其储蓄中很小一部分资金进行股票投资。
而在美国,尽管储蓄率相对较低,但散户投资股票的金额却相当可观。据估计,美国散户持有的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30%,且约三成的散户投资额超过10万美元。
这一比较凸显了中美两国股民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对待股票投资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
美国人普遍将股票投资视为一种主要的储蓄方式,愿意将日常收入的较大比例直接、长期地投入到股市中,即使市场出现波动,他们对股市的信任度依然很高。相比之下,在中国,这种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尚未广泛形成,大多数散户更倾向于短期交易,缺乏对股票系统长期投资的信心和耐心。
我国的监管层一直在努力寻求这方面的突破,致力于建立可信任的制度体制,并努力挽回投资者对股市的长期信心。为此,推行了全面注册制,发布了“新国九条”,完善了退市制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并着力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质量等一系列举措。如果这一系列措施可以真正取得实效,那么A股理论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中国股市的潜力
假设中国的散户投资者比例也能达到美国的水平,即30%,那么理论上中国将拥有4.2亿的投资者(假设总人口数不变),几乎是现有数量的一倍,还有2亿户投资者等待入场,而且大部分应该是个人投资者,即散户。
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还有10-20年的时间可以达到峰值,而这二十年可能是股权投资最黄金的二十年。这个数字令人振奋,不仅反映了中国股市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我们还可以再来看一个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的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例,被称为“巴菲特指标”。它是衡量股市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经济的整体健康状况,较高的比例可能表明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信心,但过高的比例也可能暗示泡沫的存在,也可以反映出市场的乐观或悲观情绪。
根据巴菲特的观点,如果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民GDP的比例在70-80%之间,可以意味着股市估值是合理的,对长期投资者而言可能会有不错的收益。
若比例不足50%,市场被视为被严重低估,长期投资者可以超配并坚定持有。如果这个比例超过120%,则需要谨慎。如果超过150%,则可能表示股市被高估。若达到200%,则买入股票的风险极高。
历史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2021年12月A股总市值接近2020年中国GDP的100%,随后市场展开调整而2022年4月A股总市值基本上是2021年GDP的68.2%,市场随后开启反弹。这些数据表明,A股市值与GDP的比值环境对股市的涨跌有着显著影响。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越是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这个比例就越大,但是又不能太大,太大了,市场活跃度也会降低。我国长期低于100,是不大健康的,也是有很大改善和增长空间的。
按笔者粗浅的认识(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基于制度特性、人口规模及产业优势,这个比例应该在150%至250%之间才比较合理。也就是说市值规模应该至少再翻一番,甚至两番。
在美国,该指标曾多次达到150%以上,特别是在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这些时期之后股市经历大幅回调,表明该指标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有时会超过100%,但波动较大。中国政府对股市的支持政策和市场监管也会影响这一指标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个指标提供了一个从宏观经济角度审视股市的视角,有助于评估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但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股市组成有很大差异。例如,一些国家的上市公司可能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较小,这会影响该指标的有效性。而且该指标基于股市总市值和GDP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通常是滞后的,因此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市场的最新动态。
此外,市场情绪、利率水平、货币政策、政治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股市表现,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通过巴菲特指标体现出来。所以最好将巴菲特指标与其他指标结合使用,例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以获得更全面的市场评估。比如关注巴菲特指标的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波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整体走向。对于不同国家,需要考虑各自的特点,比如经济结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等因素。
国家的支持
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像我们的政府对股票市场如此重视和上心,政府一直在为市场保驾护航,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融资结构等手段,为市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尽管我们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这也是正常的。在A股市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我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误,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政府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监管层在持续进步和完善,投资者也在逐渐成熟和理性。我们的市场正在经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相信在国家和市场的共同力量下,我们的股票市场将会更加理智、健康和繁荣。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强调股市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这意味着国家希望普通民众能够通过股市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将更加多元化和健康。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如市场波动、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造假、内幕交易、制度不公等。
中国股市的困境与反思
股市原本是一个有效的资源配置场所,但在A股市场,从大多数股民的心态角度来说,却似乎成了一个充满欺诈的地带。笔者更愿意相信这类比例不是大多数,而是少数,只是投资者的情绪在很多时候被放大了。这也好理解,很多企业通过伪造资料包装上市,庄家操纵市场,小股民最终成为接盘侠,却发现所谓的“金银财宝”不过是空壳一场。十多年来,A股一直未能建立起健康的市场基因和体系,反而越来越暴露出其混乱的本质,吞噬了无数投资者的财富。
在我之前的文章《论A股市场的十大关系》中,我将这种现象总结为缺乏“稳定有序的秩序关系”。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描述,避免了一些股民可能使用的更为极端的词汇。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的宏观背景下,证券市场的发展似乎逐渐脱离了整个宏观经济的轨道,甚至在某些时期呈现出与经济形势背道而驰的态势。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基本丧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指数长期震荡:股市指数波动频繁,缺乏明确的趋势。
监管政策频繁变动:政策调整频繁,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投资者亏损普遍:大多数投资者难以获得稳定的回报。
上市公司造假频发:企业财务造假事件频出,损害了市场信誉。
这些问题暴露出市场秩序的失序、不稳定与不成熟,也反映了市场机制和监管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迫切性。
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融资而忽视投资的传统。恶意圈钱、欺诈上市、减持套现等行为使得融资过程变得异常迅速,而投资者则遭受损失。许多上市公司趁着股市反弹的机会,迫不及待地推出增发、配股计划,仿佛是在“抢钱”。这些再融资往往伴随着股价下跌和业绩下滑,留给市场一片狼藉。
2015年的“疯牛”行情,也不是基于公司业绩增长的正常牛市,而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目的是吸引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进入股市。然而,事实证明,我国经济并未随着股市的上涨而好转。相反,为了维持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发行新股来稳定局面。当股市泡沫膨胀到无法由实体经济支撑时,“股市馅饼”最终变成了“股市深渊”,股民们陷入了新一轮的“庞氏骗局”。
中国股市设立之初,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融资需求,融资成为了股市的核心使命。上市公司更注重融资而非回报股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以达成目的。在特定历史时期,监管部门也不自觉地为融资大开绿灯,上市融资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抢钱行为,也就是后来被市场说的“抽血”行为。时至今日,这种圈钱的本质仍未改变。无论是机构还是上市公司,都深知中国股市更适合短期投机炒作,而不是价值投资或长期持有。
股市的圈钱本性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不仅体现在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剥削,随着新企业的大规模上市,一批批原始股东通过疯狂套现成为了亿万富豪。然而,中国股市的暴富神话往往是以大批散户的亏损为代价的。股市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向数以亿计的股民灌输了投机的理念,这样的股市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监管层深知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经在采取切实行动来逐一解决。例如,已经暂停了首次公开发行(IPO)和上市公司的融资活动,提高了量化交易的成本,不断扩大对上市公司的立案调查范围等。这些举措都是在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几十年形成的复杂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解决。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从“胖子”变成“瘦子”,这些问题也需要时间来逐步消化和改善。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和坚定的决心。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保持乐观。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市场秩序将得到更好的维护。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此外,随着更多高质量企业的上市,以及市场机制的进一步优化,股市的整体健康程度将会不断提高。
你相信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吗?你相信股市会越来越好,成为一个健康、透明、值得信赖的市场吗?我相信是可以的,我相信A股市场可以成为一个有“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市场。只是,什么时候完成,无法确定。
美国散户交易量10年涨了一倍,年轻人是主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