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丨吉州窑柴烧天目紫玉系列茶器,非遗独创极光之美,夺目深邃
1200多年前,一片桑叶飘进了江西吉州的一个窑炉之中,烈焰舔舐,高温煅烧,陶土固化。
这本该灰飞烟灭的树叶,却意外地完整保存在了茶盏之中。
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茶盏
躺在茶盏底部的树叶,筋络俱在,叶脉清晰,仿佛是刚刚从树上偶然飘落的秋叶,又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其卷走。
这便是曾失传近七百年的宋代江西吉州窑的名器——木叶盏。
宋代名窑今复烧
非遗匠人亲工创研
吉州窑本觉寺古窑遗址
“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景德镇陶录》
如今被认为是小众的吉州窑,却是历史上比景德镇还古老的传奇之窑。
南宋时期,禅宗茶道盛行。
江西吉州,是当时规模浩大的吉州窑所在地,禅宗寺庙多达50余处,环绕着吉州窑。
窑工与僧人,两种迥异的身份,却因当时对“禅茶一味”的共同精神追求,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因那只意外得到的烙有叶脉的盏,研创出了茶盏中的“通禅灵器”——木叶盏。
一片鲜活的木叶,意外经历火焰的洗礼,与泥土融合,成为永恒的印记,完成了生与死的融合与轮回。
茶汤入盏,一叶飘空天似水,令人遐思悠扬。
木叶盏一经诞生,就进入了上流阶层与皇室,乃至成为徽宗挚爱。随即盛耀南宋、出口世界,日本称其为“木叶天目”。
然而,木叶盏的风华,却像烟花一场、极光一瞬。这项烧制技艺,随着元末的无情战火,连同整个吉州窑,被毁于一旦。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非遗传承人们用了数十年时间研究、试验,才让断烧近700年的木叶天目盏复烧成功。
2014年,以木叶盏为代表的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州窑断代了近700年,木叶盏因烧制技艺复杂、成品率低,留存至今的精品非常稀少、珍贵非常。
所以,木叶天目盏的珍藏价值一直不容小觑。品相佳者,价格万元起,稍次之者也在千元级别。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甚至还将一盏宋代木叶天目奉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时间供人参观。
2016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一件南宋时期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成交价高达两百二十二万港币。
南宋 吉州窑木叶盏
树叶是自然的造化,瓷器是手艺的表达。
为了将这种至美至雅的工艺传承下来,也以其美向宋人致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原料工艺类”传承人文丘,取天然原矿釉料,循宋人古法秘方配釉,亲工研创柴烧天目紫玉系列茶器,现在一条发起众筹。
吉州窑柴烧天目紫玉系列茶器▼限时特惠时间截止至:2024年9月9日23:59
非遗传承人文丘
独创亲工柴烧天目紫玉
文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原料工艺类”传承人、冰蓝木叶的研创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伟。
文丘初见到木叶天目,就着迷于“一叶落盏”的禅意,认为那是中国人内心的诗意外现。
将吉州窑的古瓷复烧是每一个吉州制陶人的理想,但作为以师徒相授技艺又历经断代的民窑,想要复烧出有吉州古窑质感的瓷器并非易事。
以天然木柴为燃料而进行的陶艺创作,被称作“柴烧”。
柴烧天目紫玉盏对于烧成温度、窑内氛围的要求非常苛刻,它形成的温度区间十分狭小。多一分则过火,少一分则析不出渐变斑纹。
在烧制过程中,匠人须寸步不离地守候,仅凭借倾听柴火燃烧的声音,看火焰和烟气的形状来判断把控窑内气氛。
柴窑的烧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领神会。
文丘老师选用原矿釉料,柴窑烧制,岁月悠悠,数载寒暑,方独辟蹊径,研创出天目紫玉釉色。
入窑之时,坯体尚朴,出窑之际,则幻化为世间罕见之瑰宝。
此中变化,宛若云泥之别,全仰仗于天时之眷顾、地利之优越、人心之和融,三者缺一不可。
紫玉之美,来之不易,它们经历了窑火的洗礼,却更显温润如玉。
盏盏皆蕴含天地灵气,各具风姿,承载着匠人心血与自然造化的双重馈赠。
从口沿到底足,盏内外釉色呈红、紫、蓝渐变,从深到浅,深邃有层次,绚烂如星辰,充满了偶然性和不可控性。
紫玉采极光之美入盏,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宇宙奥秘。
本次带来的几款柴烧天目紫玉系列茶器,皆为文丘老师亲工所制。
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撼。明月清风,友人对坐,清赏品茗,风雅自生。
盏身造型简洁而古朴,线条流畅,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其表面布满了柴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纹理,这些纹理或深或浅,或大或小,如同大自然在瓷器上绘就的画卷,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
此柴烧紫玉之釉,协调滋润,变化无穷,色泽的精雅绝伦,釉调的自然天趣,实是人间瑰宝。
此乃茶碗釉彩之美,品茗雅士所喜好。
二才盖碗器型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是这样描述的,“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此类盖碗由碗和盖组成。”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柴烧天目紫玉盖碗,口沿外撇似喇叭,削斜腰,腹内凹。考虑到泡茶的适手性,调整了器型高度,更贴合泡茶手感的设计,冲泡不易烫手。
深腹聚香,此盖碗非常适合泡制乌龙、岩茶品类,底款落“文丘柴窑”,珍藏价值尽显。
吉州窑柴烧天目紫玉系列茶器▼限时特惠时间截止至:2024年9月9日23:59
尺寸:约9×4.5cm(口径×高)
古人制器师法自然,斗笠盏器型周正,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斜直壁腹,线条简练利落。
取其怡然自得之美,于简洁中见大智。
我们在各大博物馆中所见,多是此斗笠器型,斗笠盏亦可谓是大宋斗茶器风貌的复现,十分具有珍藏价值。
以此柴烧天目紫玉斗笠盏,注以天赐琼浆,亦足以畅叙幽古之情矣,美哉!妙哉!
尺寸:约4.9×3.9cm(口径×高)
整器制式周正舒展,隽永耐看。敞口圆唇,轮廓线柔韧。
手执这柴烧天目紫玉品茗杯,恍若穿越至那极北之地,绚烂极光交织眼前,非但目之所及,更是心之所向。
山间清风徐来,耳畔似有流星划破长空的细语,幽远而神秘。
釉色饱满,宛如水墨画卷中浓淡相宜的一笔,满目皆是紫玉之色,深邃而高贵。
其上纹路,不似人力雕琢,乃是自然柴窑之巧手随意挥洒,流畅若云卷云舒,水行水止,每一次凝视,都是独特的风景。
这等偶然天成、随机变幻之美,古典中带着另类和随性,展现着侘寂本真又震撼人心的美。
尺寸:约9×4.5cm(口径×高)
盏中叶子非画非印,而是取天然桑叶放在盏的釉坯上,高温烧制而成。
器物中之木叶则有巧然天成之美,叶脉分明,或卷曲或平整,舒展自如,叶魂犹存。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加之窑内变化人不可控,故每只木叶盏的叶形均不同。
不是所有树叶都适合烧造木叶器,这与叶片中所含的灰质有关。
文丘选择了形态优美、寓意丰硕的桑叶,不仅飘逸灵动,还有“桑梓情深”的美寓。
并且,南宋有诗云:“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桑叶更具禅茶一味之意境。
桑叶在窑内的高温下,会不可控的自然卷曲。一旦入窑烧制,成品便只有上天才会知道。
珍品木叶盏也会存在一些卷边现象,而非无卷边。
以宋代传统茶酒碗为基础,加高了底足,缩小了尺寸。
敞口,弧腹,圈足规整,轮廓线柔韧,器型隽永耐看,一刀一式无一不精。
底款落“文丘柴窑”,珍藏价值尽显。
温馨提示
1、产品图片为实物拍摄,但由于灯光、拍摄角度、显示器色彩偏差及个人对颜色理解的不同等因素,会导致实物与照片存在色差,请以实物为准。
2、真桑叶入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加之窑内变化不可控,故木叶盏中的叶形均不同。
3、手工柴窑烧制,每件作品烧成后的釉色纹理都不同,每件器物都有不同的生命力,均按珍品标准发货。(注:珍品木叶盏也会存在一些卷边现象,而非无卷边)
跟着一条喫茶去
本文为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