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思想研讨会在哈佛大学成功举办
「波士顿中文网」2024年8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和波士顿博雅中心共同举办的怀特海思想研讨会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兰德兹莫厅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走近怀特海,探寻过程哲学百年历程”为主题,吸引了波士顿区域众多学者和学生的热情参与。
研讨会由资深投资专业人士石彬博士担任主持。他首先对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特别感谢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校长陈致教授以及UIC通识教育学院院长暨UIC高研院怀特海研究中心主任郭海鹏教授的莅临和分享。
石彬博士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怀特海的重要贡献,强调了其过程哲学在哲学、科学、宗教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为理解世界的动态本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与传统静态哲学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位主讲嘉宾陈致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文史及汉学研究学者。他首先UIC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强调了UIC作为中国一所以博雅教育理念为追求的私立大学,在推动跨文化学术交流和全人教育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以及UIC建立高等研究院和怀特海研究中心的初衷和重要意义。
第二位主讲嘉宾郭海鹏教授以“怀特海其人其学”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郭教授拥有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计算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概率推理。他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将教学和研究兴趣拓展到了全人教育、儒家思想和过程哲学等领域。郭教授详细介绍了怀特海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强调了他一生对学学术的热爱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怀特海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是罗素在剑桥大学的老师。在其学术生涯初期,怀特海主要从事数学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与罗素合著三卷本《数学原理》,成为数学史上逻辑主义的奠基之作。然而,在他53岁时,他在伦敦时期毅然决定转向科学哲学研究,进而在63岁时加入哈佛大学哲学系,开始其思想发展史上的形而上学阶段,最终创立影响深远的过程哲学思想体系。郭教授详细讲述了怀特海思想的发展历程,突出介绍了其思想与东方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相似性。过程哲学强调世界的变化和过程性本质,颠覆了传统静态、实体中心的哲学观念。
郭教授还介绍了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对当代哲学、科学、宗教和教育等领域的影响。他指出,怀特海的思想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力工具。郭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过程哲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参会者主要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留美中国学者,包括谷氏地震研究所所长谷继成、哈佛医学院、塔夫茨大学和布兰戴斯大学等本地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以及哈佛大学神学院的访问学者等。麻州政府亚太裔事务专员俞国梁也亲临参与会议。
在互动环节,波士顿大学的谭同学提出如何看待变化和不变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两者会同时存在的问题。郭教授从过程哲学的立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指出变化和不变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基本特征,怀特海在其哲学体系中分别用“现实实有(actual entity)”和“永恒客体(enteral objects)”来表示世界中的变化和永恒,而“创造性(creativity)”是宇宙创生的终极推动力量。
谷继成教授则从易经的理论视角评论过程哲学的许多观点与东方哲学思想不谋而合。他强调,易经中的“变”与“恒”正是过程哲学的体现,两者在动态平衡中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世界的演进。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博士Amy则从应用的角度与郭教授探讨了如何应用过程哲学思想来解决临终病人心理关怀的难题。郭教授指出,过程哲学强调个体在不断变化中的价值以及不朽的境界的实在性,通过这种视角可以帮助临终病人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会议结束后参会者合影留念,并在自由交流的氛围中继续探讨怀特海的思想和应用。郭教授代表UIC向波士顿博雅中心和俞国梁先生赠送了纪念品表达感谢。
波士顿博雅中心于2013年成立,主要由美国公立常春藤联盟(Big Ten League)学生学者协会的骨干成员组成。该中心致力于促进中美教育、体育及文化交流,推动博雅文化的传播。博雅中心的目标包括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合作、支持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推动体育交流和合作项目,以及开展文化活动和艺术展示。
通过此次活动,怀特海的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与理解。与会者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解,还在互动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中美学术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悉,UIC怀特海中心还将与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以及波士顿博雅中心联合,于9月27日在哈佛大学哲学系爱默生大楼举办“过程百年:纪念怀特海哈佛时期过程思想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学者将共聚一堂,纪念怀特海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哈佛时期开启100周年,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