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成为热搜,以一个孩子的生命为代价公众号新闻2024-08-13 12:08这里是不吐不快的富贵。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8月13日,我们骑行群被跟随爸爸骑行出车祸的男孩刷屏。原计划周末带孩子骑潭柘寺的同学也不敢想了。乖乖找个游乐场带娃。事发河北容城,男孩已经去世,爸爸抱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当悲剧真正发生的一刻,所有后悔已经晚了。那是一场组团骑行,事发前,男孩跟在父亲身后,疑似说慢点。事故汽车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全过程,男孩在骑行道内突然侧翻,身体滑入机动车道,事故瞬间发生。当时他跟队的时速达到了37公里。11岁的小孩,让他飙到时速37,而且夹在人员高密度的车队里。法定监护人这么心大,是因为不用承担什么法定责任吗?如今,一对父子生死两隔,任谁看了都心疼。在我的人生体验中,愿意陪爸爸骑行的孩子,一定是完美的生活搭子。他愿意陪你,欣赏你的爱好,投入情绪体验你的分享。对你的安排言听计从,忍受你的情绪,句句有回应,事事有反馈,从来不扫兴。男孩跟在爸爸身后骑行,却有这样的结果。就像任何异常事故悲剧,都有几十次预兆和提醒。小男孩的悲剧并非没有预兆。在这位父亲的短视频账号里,有他分享的骑行视频。组团、蹭风、飙速……有人提醒过,不怕追尾吗?他紧闭大门,提醒被拒之门外。能看出排斥性交流的习惯。骑上公路车,穿上骑行服,似乎就有了身份认同的圈子。从骑友嘴里听几个术语,出门骑过几趟,就自认平趟所有路况。上个月还有网友提醒,骑车不并行,不紧跟。圈内人听了只会嘲笑?安全常识,成了圈内人眼中骑行“残废”的标识?开什么玩笑。在本就拥挤的骑行道上并排骑,你俩没啥危险,但会让想超车的人转向外侧冒险超车。骑车紧跟,即便圈内人又怎样?蹭风照样翻车。所谓蹭风,就是骑行组队时,为了减轻阻力保存体力,后车会紧随前车,以此减少风阻。组团骑行的问题之一,就是水平相当的骑手容易扎堆,近距离车挨车。前车摔倒,或者减速,留给后车的反应时间极短,大概率出事故。本来,我们平常人骑车,即便骑行爱好者,大可不必顾虑风阻,17、8公里的时速,骑行一小时,很累人。可是到了骑行圈,味道变了。时速20墙角罚站,飙升40人人敬仰。越比越快,骑车有限速,可自行车它没限速。公路车飚起速度,电动车都得自认小趴菜。这两年骑行风盛行,很好。通勤方便,锻炼身体,顺便还能社交。比钓鱼热闹,比露营开心,乌泱泱骑行队伍能把长安街塞堵车。可组团这种事,在我们这里,一扎堆就给人权力膨胀的幻觉。慢速的有暴走团。疾速的有骑行团。再加上悲剧不发生,便不会收敛的天性。很多人真不把机动车道、红绿灯当回事。白天车多太晒,晚间车少风凉,刚刚好。富贵跟团夜骑,根本追不上。等一个红灯的空档,能拉开我两公里。大家随时能给机动车司机来一场午夜惊魂。你猜,这要是撞上来,哪里受伤最重。2018年美国做过一份调查统计,在各种运动和休闲活动中,造成头部创伤的头号原因就是骑自行车,这也是事故后造成永久性残疾的最主要因素。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为自行车相关伤害到急诊室就诊。考虑到我们的自行车道停满了机动车,道缝里还穿插着电动自行车。咱这骑行受伤的人数恐怕不可小觑。更何况还有飚速闯灯的骑行团。骑行人追求速度与激情。路况则给骑行提供了几分刺激。这就不得不说一个城市的骑行友好程度了。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像杭州,有领先全国的骑行路况,休闲竞速,都能满足。绝大多数的城市骑行道,只为了满足通勤骑车需求。你慢悠悠骑,不能竞速,想竞速去五环外。也不对。五环外适合骑行的路也不多。对富贵来说,骑行是一个人的运动,享受生活和工作夹缝里的自我时间。最关键的是,可以省通勤时间,把单程一个半小时的通勤,缩短到一个小时。上班路要提防擦身而过的机动车。下班路要时刻警惕不知哪里突然出现的护栏。单就后厂村路,这俩月已经目睹了几起事故,骑手撞上辅路栏杆,直接飞了出去。甭说竞速,正常骑行都能颠他个七荤八素,撞一个鼻青脸肿。路况已经够糟糕,骑行本来就危险,还有乌泱泱的人组团飚速。大家清醒点,有个小孩子去世了。[email protected]来呀 一起搞事情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