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息!蚂蚁集团计划收购好大夫在线
2024.08.15
本文字数:3304,阅读时长大约5.5分钟
导读: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这一年,好大夫在线的估值一路走低,最终的收购价格或许是亿元级。
来源 | 健闻咨询
近日,《健闻咨询》从多个信源处获悉,蚂蚁集团正计划收购好大夫在线。此前,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是蚂蚁集团的兄弟公司阿里健康,但近期,有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透露,目前谈判方已由阿里健康转变为蚂蚁集团。
目前,打开支付宝首页的医疗健康频道,选择“在线问诊”,即能看到“好大夫”的字样,点击进入后,页面所呈现的内容和好大夫在线APP里的“专家问诊”界面完全一致。有支付宝医疗健康业务内部人士向《健闻咨询》证实,双方已经在今年6月底达成相关业务合作。
《健闻咨询》联系了蚂蚁集团和好大夫在线方面求证相关信息,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双方回复。
过去两年,圈内频频流出互联网大厂意欲收购好大夫在线的传言,《健闻咨询》此前也跟进报道了阿里健康洽谈收购好大夫在线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过去这一年,好大夫在线的估值一路走低,最终的收购价格或许是亿元级。
好大夫在线成立于2006年,是互联网在线问诊的头部平台,巅峰时期的员工数量超过千人,估值近10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企业,好大夫在线近年团队已经大幅缩减。此后,公司数次尝试商业化转型,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好大夫在线的核心资源是数万名活跃的名医,对平台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引流工具。”医库董事长,医药行业资深研究员涂宏钢向《健闻咨询》表示,相比阿里健康,支付宝的平台属性更强,流量变现的渠道也更多,可以做一些更长期的布局,不必非指望着短期业务赚钱。
于好大夫在线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的能量,已经很难继续远航。被大厂收购,不论是对老股东、创始团队、公司员工,还是平台上的医患用户来说,都是可选项里的最优解。
硬撑到最后一刻
打开支付宝首页的医疗健康频道,选择“在线问诊”,就能进入支付宝医疗健康业务的入口——问诊板块。
在这个页面中,无论是置顶的“快速问诊”、“问专家”、“特惠义诊”和“看中医”,还是下方按专科陈列的特色服务,最终导向的都是阿里健康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这也是支付宝线上问诊业务的常规设计。
最大的变化出现在页面中部的广告位上——三个显眼的红色字体“好大夫”,配上白色底板和蓝色图案,和好大夫在线APP的风格设计颇为相似。点击进入后,页面所呈现的内容和好大夫在线APP里的“专家问诊”界面完全一致,同样的医生,同样的排序,甚至连头像照片、个人简介、用户打分、问诊价格都一模一样。
换句话说,好大夫在线的专家信息和平台数据已经被搬运到了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成为了支付宝医疗生态的全新入口。
“好大夫在线的核心资源是几十万名医,几千万用户和运行18年积累下的庞大数据库。”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表示,这些年,好大夫在线一路贬值,主要是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但这些线上资源的价值始终是存在的。
一个不太恰当的佐证是,不久前有自媒体曝出好大夫在线的数据在某二手平台上被公开出售。好大夫在线方面则回应称,网传信息不实,好大夫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已经向对方平台发送了律师函。
另外,经历了人员大幅缩水的好大夫在线处境并不乐观。一位近期曾参与洽谈收购好大夫在线的投资人告诉《健闻咨询》,从尽调来看,好大夫在线的真实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要难,不管是活跃用户数量、平台运营能力,还是网络基础设施,“说白了就是没有人力和成本来支撑,只能勉强维持。”
一位熟悉好大夫在线的内部人士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对于寻求并购的好大夫在线来说,用最少的人力成本维持住日常经营已经是最优策略,“在裁员到五六十人以后,好大夫其实就进入了盈利状态,尽管对公司的实际意义不大,但对于促成最后的交易是有帮助的。”
截至发稿时,好大夫在线APP上的普通门诊和专家问诊都能正常运转,线上的义诊直播也排到了5天之后。
支付宝重回互联网医疗赛道
作为阿里巴巴“双H战略”的排头兵,支付宝早在2014年就踏入了医疗健康的版图。
2014年年初,阿里巴巴斥资13亿元收购中信21世纪,获得了网售药品的第三方平台资质。同年5月,由支付宝亲自下场操盘的“未来医院”计划正式启动,名字起得非常酷炫,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把医院的挂缴查业务搬上手机”。
回过头看,直到今天,阿里巴巴面对医疗健康的试探和布局,都脱离不开2014年确立的这两条主线——前者对应医药电商,这是和阿里自身基因所匹配的业务方向。后者则试图通过互联网技术重塑医疗流程,提升诊疗效率。
凭借阿里巴巴的资源背书,“未来医院”项目一度进展顺利,3个月时间上线了10家医院,其中包括了北京友谊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这样的头部三甲医院。一年后,支付宝高调发布了《未来医院一周年服务数据报告》,宣布入伙医院超过200家,平均每2天就有一家医院加入。
但PR稿里不会提到的是,纵然“未来医院”在落地过程中解决了一些便利性的问题,但距离医患双方的预期还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医保付费。由于不能打通医保进行实时结算,大多数患者都无法在“手机上的医院里”走完就诊付费的全部流程。
尽管支付宝先后尝试推出了“预授权付费”、“先自费后返还”、“先诊疗后付费”等多种医保准实时结算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都省略不了线下医保身份确认的步骤。因此,“未来医院”的实际推广效果并不算好——武汉某三甲医院一天最多仅有5个人使用该项服务,北京友谊医院则在上线3个月后终止合作,撤掉了相关宣传海报。
这段经历对初涉医疗圈的支付宝来说并不愉快,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医疗是一个需要反向推导的行业,只有解决了最末端的医保支付,前面的流程重塑才有意义。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支付宝都在围绕着医保支付凭证打转,其它综合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则被划归给了新成立的阿里健康来运营。干回老本行的支付宝迅速找到了突破口,2016年和深圳人社局合作开启医保无卡支付,2018年参与医保电子凭证的标准制定,2019年协助国家医保局上线了全国第一张医保电子凭证……
截至目前,在所有医保电子凭证的渠道方里,支付宝的渗透率占到三分之二。围绕着便捷支付,近几年,支付宝又先后推出了基于LOT端的刷脸支付、针对慢病人群复诊开方的线上支付,以及医保亲情账户。基于这个巨大的入口效应,支付宝的医疗健康业务也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3年10月,始于上海的线上医保购药,从几十家药店迅速扩大到上千家,进而席卷全国,深圳更是推出了“线上医保购药刷统筹基金”的试点,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实惠。
但不管是美团、饿了么还是京东健康,这些购药O2O平台本身并不具备医保支付资质,绝大部分订单都要通过支付宝来进行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和授权。
在今年初的一次媒体交流中,支付宝方面称,通过支付宝激活医保码的用户数已经接近6亿,月活跃用户在2亿以上,每天使用的医疗服务次数达到1300万次。“目前来看,这个体量规模已经很大了,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医疗健康服务,让支付宝真正变成一个医疗健康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支付宝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表示。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医保支付上完成“练级”的支付宝,又重新杀回了更为广阔的互联网医疗赛道。
在支付宝的规划中,未来的医疗健康业务总共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便捷的支付工具、就医购药助手和医疗健康管家。在支付工具端,他们希望能够接入商保体系,真正实现医保、商保、自费一码付。
在就医购药助手和医疗健康管家这两条支线任务上,除了常规的在线问诊、健康科普外,支付宝还结合大模型和AI技术,推出了全国首个可陪诊数字人“安诊儿”,贯穿于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作为“未来医院”计划的升级版,数字人的交互界面更简单友好,场景也从院内诊疗延伸到了院外的健康管理。
“今年支付宝布局医疗的势头很猛。”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健闻咨询》,从阿里系内部来看,阿里健康已经战略性放弃医疗业务,专注于医药电商,这就给了支付宝更多的拓展空间。“过去大家提到支付宝医疗业务,第一反应就是医保电子凭证,但据我所知,支付宝很想打破这种固有印象。”
有了好大夫在线的品牌加持,支付宝医疗的回归之路会走得更顺一些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