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羞耻症,正在全国蔓延?
结婚羞耻症,正在全国蔓延。
刚过去的七夕,各地民政局“为爱加班”,周六也能结婚登记。
但万万没想到,预想中的结婚小高峰,根本没来。
多地公布的结婚登记量,广东8月10日当天共结婚登记4803对,这个数据2023年同期是7849对。
广西七夕结婚登记1619对,2023年同期是3578对;还有内蒙古,这天结婚登记1676对,比2023年的3503对接近腰斩。
七夕结婚的人都这么少,其他时候可想而知。
民政部最新公布,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去年上半年还有392.8万对,跟10前相比只有一半左右了。
可以说,结婚登记这个数据,创造了2个罕见的一致。
那就是各地的结婚数据和全国的汇总数据罕见一致,然后人们的实体感知、网上的舆论表达跟官方的统计数字也罕见一致。
说到人们的民意表达,今年又出现了一种未曾设想的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结婚羞耻症,跟上一辈人很不一样。
有的人要么不结婚,要么极力淡化结婚这件事,不发朋友圈、也不刻意公开婚讯,最多通知几个最亲近的朋友,总觉得公开说自己结婚了这件事,没什么好处,反而很羞耻。
有的人,结婚后开始“隐婚”,认为“只要别人不知道我已婚,那就是未婚”,毕竟男性还好,如果是已婚未育的女性,现在的职场环境很不友好
还有的人,婚礼拒绝传统的大操大办,倾向于“三无”、乃至“N无”婚礼,哪怕一定要办酒席也尽量不超过10桌。某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举办婚礼的平均意愿值仅为4.81分,满分10分,而原因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费钱”。
一场婚礼,酒店、场景、化妆、婚纱、婚车这些算下来,在某二线城市大概平均需要25-30万元,这还只能办个简单粗糙的婚礼。
很多人算了一笔账,不吃不喝一年也就存个小几万,花几年的积蓄邀请别人来看我们结婚,很不划算,很没必要。
在现实意义上,婚礼的投入产出比很差,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收获微乎其微
如果你把这个标准放大到结婚这个命题上,会发现,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
以前是结婚两个人一起抵抗风险,现在是结婚本身就带来很大风险。
结婚的成本不光是婚礼、婚房、婚车、三金这些物质成本,本质上两性的信任成本越来越高了,
男性担心的是经济成本,有个段子,说200块请女生吃饭我是穷鬼, 20块请兄弟吃面我是“义父”,开个玩笑。
女性在意的事婚姻对自己人生的改变,比如生育成本、比如职场危机、比如婆媳关系,育儿烦恼等等。
有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父母那一辈,没车没房没存款,但是结婚率很高,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是怎么有勇气定下一辈子的?
因为时代变了,按过去的婚恋逻辑催年轻人结婚,不免陷入了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
改革开放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都不高,物质供给也相对匮乏,结婚的固定成本其实不高,生养孩子的成本、尤其边际成本也不高,所以爷爷奶奶那一辈,结婚生好几个孩子的很常见。
后来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人口红利房产红利外贸红利到处都是机会,结婚的成本升高了,但结婚的预期收益也升高了,两个年轻人组成小家庭,一起努力日子越过越好,是普遍现象。
然后就是现在,我们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在现实的捶打下,所有人都开始求稳,所有人都在降低预期,所有人都在重新审视婚姻的价值和风险。
其实结婚这件事拆开来,主要有两个价值,为未来的增长相互提供助力,为未来的风险相互提供兜底。
目前看来,第二个价值的权重正远远超出第一个,裁员、降薪、患病,处处都是风险,买房、生孩子、上补习班,处处都是成本。
所以,为什么不结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发选择,因为趋利避害是我们进化而来的动物本能。
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增量的时代,照顾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趋势年度会员,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胡润TOP10的智谷趋势 三十多位研究员 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中文互联网正在消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代价。
现已涨价至299,前50人减免100元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