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展示了我们部分媒体人的自恋与拉胯公众号新闻2024-08-15 13:08文 | 林一五今天再聊聊我们可爱的媒体人。讲个故事。我们从郑钦文开始讲起,在她还没有赢得冠军,刚刚击败美国选手纳瓦罗的时候,曾经爆出过一个新闻,那就是纳瓦罗输球后对郑钦文讲垃圾话。在赛后握手环节,纳瓦罗对郑钦文说,作为竞争者她“不尊敬”郑钦文,纳瓦罗认为郑钦文“行为方式过于残酷”,“影响了更衣室的氛围”。对此郑钦文赛后回应道:“如果她对我的行为不高兴,她可以直接过来跟我说,我会改正以变成一个更好的球员和更好的人。我不会把她的话当作一种攻击,因为她输了比赛。”郑钦文的回应在中美两国的社交媒体上都引发了比较热烈的讨论,尤其最后那句“不会当成攻击,因为她输了比赛”,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阴阳怪气”——完全没有修辞上的刻意和姿态上的扭捏,坦诚而直接地切入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是“憨憨地”把根本矛盾干脆果断地拍在台面上。郑钦文21岁的年纪,就能获得“女王(queen)”的绰号,从这个赛后小插曲就可以看出缘由,她的心理内核非常稳。这种稳固是一种有主见、分得清好坏、拒绝PUA(纳瓦罗所谓的“残酷行事方式”、“更衣室氛围”、“尊敬”云云)的稳。这跟我们昨天在《这样的奥运会以前没看过》里称赞的年轻一代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崭新风貌”是一个东西。郑钦文后来夺冠,各家媒体第一时间都进行了报道,各路媒体人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蹭热点。当时有一篇评论颇为出圈,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凤凰网发在其公众号上的《中国运动员,都该学郑钦文说话》。这个文章写得很有意思,建议大家都去读一下,它非常直观地展现了我们部分媒体人“好为人师”但抓不住要点、热爱点评却全是“虚空打靶”的派头。它的核心观点讲的是郑钦文会说话,因为她是体制外出身。用来“垫脚”的当然就是“举国体制”了,作者用了一个充满恶趣味的词——“圈养”。他说郑钦文属于不被“圈养”的充满自信、会说话的运动员,而相对而言“被圈养”的体制内远动员“拘束、谨小慎微、词不达意、片汤话太多、情绪含量极低”。文章最后喊口号:“让中国运动员都能拥有郑钦文那种开放的自信,是中国体育应该努力的方向。”真的很推荐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这边水平有限的中年记者是怎么做自认为“不是皮毛”的分析的。体育的举国体制是个老话题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到中国知网上找到一堆论文。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至少比记者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念经要丰富:比如美国的政府-协会-公司-运动员承包模式算不算一种举国体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体育举国体制的优缺点都有哪些;比如学英国搞体育彩票能不能cover体育拨款;比如一些商业价值高的项目怎么摸索商业化(郑钦文就是一个例子,体制怎么为个体户做好辅助工作);比如一些商业化程度低的小众项目怎么存活下去;比如明星运动员与体育市场扩大、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等等——我原以为那位记者所说的不做皮毛分析,是要讨论这些,我当时还感慨如果能在短文中用三言两语讲清楚这么复杂的问题功力那得多深厚,然而令人大跌眼镜,原来说来说去,凤凰网的资深体育记者朋友,还是翻开了兜里那半本残破的入门经书,开始照本宣科。让人难绷的还不止是自视甚高地念经作派,而是即使是念经,也没有念好。我查了一下同样的公众号,没有专门对潘展乐采访的评论文章。潘展乐是8月1号破世界纪录夺冠的,比郑钦文早三天,他吧啦吧啦一堆之后那句不知有心还是无意的“这能说吗”,以及个性鲜明的记者采访切片,早就在网络上疯传了。这就非常有趣了,凤凰网的资深体育记者先生,必须要装作不知道潘展乐,没看过热搜上的采访视频,才能把“圈养”和“被圈养”的叙事讲下去,才能写出“你不会在其他项目的赛后发布会上听到这类风格的表达”——这种与事实性热搜针锋相、捂着自己眼睛念经的精神,虽然可笑,但其中的虔诚居然还有那么一丝丝的“感人”。体育记者先生还抱怨“明显感到一些项目的运动员对媒体的躲闪”,说实话如果我是运动员,碰到体育记者先生这类型断章取义、自我意识又过盛的媒体,我也躲。正常人应该都会躲的吧。昨天央视《面对面》节目有一个对潘展乐的专访,这里也推荐大家看一下。潘展乐继泳池边随访、华少专访、冰冰专访之后,又贡献了一堆金句。主持人:“采访已经接受得麻了是吧?”潘展乐:“是的,一天五个呢。”主持人:“你的世界是不是变了。”潘:“感觉到了。”主持人:“你开心吗?”潘(脱口而出):“肯定不开心啊。其实我还是我自己,并没有网传的那么优秀吧。我的成绩都是一步一步训练得来的。就像他们在我差的时候不来找我,现在来找就感觉很别扭。而且人出名以后就是这点不好,太多人围着了,我还是希望低调一点……特别是以前我没成绩的时候,也是特别想蹭,想蹭签名,想每天官宣说自己,我过生日啊怎么样,现在发现变了,目光还是太短浅了。”主持人:“什么叫目光短浅?”潘:“就是你每天训练都练不好,还要跟别人讲你生日,要别人来祝贺你……所以说就是今天我想低调的时候,低调不起来,但是在我没成绩的时候,想高调的时候高调不起来。”潘展乐是体育体制内出来的,但是我们听其言观其行,跟郑钦文带给我们的清新感受有任何不同吗?没有,都是朝气蓬勃、敢说会说的年轻人,不管面对别人的恶意,还是针对自身的反省,都首先透露着拒绝PUA的意味,都充满了真正的独立思考的精神,都展现着非常强大而稳固的心理内核。当我们把郑钦文和潘展乐放到一起看的时候,或许还可以加上侯智慧、全红婵、李雯雯、陈艺文、昌雅妮、陈梦、孙颖莎、杨昊、张博恒、杨柳等等年轻运动员的采访一起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知到年轻一代与我们的不同。他们会惊喜、会沮丧、会紧张、会难过、会怀疑,但他们的内核很稳,他们衬托出的,是中年体育记者借题发挥、虚空打靶里问题分析能力的匮乏,用一切话题生硬地传教的烦人,公式化评论的滑稽,指手画脚的自恋,以及自以为是的文笔背后虚张声势的脆弱内核。如果说年轻一代的运动员们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最好最人性化的一面,那用恶心的词语强行说教的中年记者,正好相映成趣,他不懂如何掩藏自己的无趣,用一种被行业圈子规训出来的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老气横秋,以着急忙慌地争当教师爷的姿态,将自身孱弱的心理内核完全暴露出来。人们一般说记者属于知识分子,运动员是体育生,这种刻板印象其实也应该改变了,至少从这次奥运会中的一些故事,我们发现,不少所谓的知识分子,偏狭、陈腐而自恋,是真的不如就事论事、真情实感的体育生。太丢人了。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