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财经
为彰显中国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内地与港股市场行稳致远,凤凰卫视、凤凰网在“2023凤凰之星港股最佳上市公司评选”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推出了“2024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日前,该活动已分别评选公布了A股和港股100家候选企业名单。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薛军
8月12日,“2024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凤凰中心进行。会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薛军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相继回答了“2024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中国企业出海的相关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的意义,薛军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一个长期战略,并且到了历史的必然阶段。薛军表示,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有很大的外汇储备,有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对“三链”进行提升,即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提升,特别是供应链。从长期趋势看,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日本上市公司的赢者都是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其利润高、海外供应链体系完备。薛军认为,以后A股、港股的上市公司也将是这种模式。
对于“凤凰之星”评选如何能保证公平公正的问题,薛军认为两个角度保证了评选的公信力。一方面,“凤凰之星”的评选非常具有前瞻性,评委都是权威人士以及在各个领域的专家,代表着国家学术专业领域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凤凰之星”选取了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具有客观性,并且根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等详细细节初选出了100家候选企业。因此,“凤凰之星”评选从数据的角度着手再经过专家的评审,公平、公正性可以得到认可。
薛军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从2013年开始表现特别亮眼、突出,有与“一带一路”的政策相吻合的部分原因。发展到今天初具规模,中国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从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来看,中国是35%左右,日本是51%,韩国是40%,德国是50%,法国、英国更高达到了60%,对比发现中国出海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薛军对中国下一步“走出去”的增长表示乐观。薛军认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新的阶段 ,不再是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也不是靠出口或者回避贸易壁垒的国际化模式,而是逐步向全球化模式过渡。薛军强调,从管理学角度看,全球化包括国际化和当地化两部分,当今的“走出去”正在逐步推进当地化,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包括雇佣当地人才、促进当地就业等一系列内容。虽然中国企业刚刚“走出去”,经验还不足,面临一些当地化的一些阻力,但薛军认为企业能够度过难关。
薛军表示,民营企业是出海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还是金额上都占比较大。薛军强调,中国已不像10年前初步“走出去”的形态,偏服务业和并购,现在则是全方位的“走出去”,这个时候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法律问题等,当然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是人和资金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民营企业,所有出海企业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薛军看来,面对这些问题时,民营企业的优势在于特别灵活,高度重视市场化,所以薛军对民营企业出海抱有很大期待。对于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支持企业出海的问题,薛军认为,民营企业出海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政策上,最主要的是宽松的营商环境。此外,薛军提议建立一种半官半民的组织,类似于日本的贸易振兴业协会,定点在海外有常驻机构、人员等,定期搜集、发布一些当地的资讯,为企业,特别是缺乏力量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 热门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