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四年,出版四本书
文学城四年出版四本书
从自我退休到法定退休如今已经整整11年,老是老了点儿。
不过,且慢,不要叫我老大爷,老爷子或者老什么。因为按照美国新标准,我的法定全退年龄为66岁零四个月。我前几个月才刚满68岁,所以还年轻得很,可谓年轻的退休老者。
哈哈,无论怎么遮掩,我还是个老头了。不知道什么人开始的“老头儿”这个叫法,含着无奈,含着西奔,含着无用等各种含义。
我活到了小时候最烦的老头儿年龄。现在孩子们喊我爷爷,我没辄,只能开开心心答应一声长长的“哎。。。”
我很幸福,并不为夕阳即将落山而彷徨,只是想如何在落山的时候用自己辉煌的一闪给世人留下艳丽的红霞,那是我退却历史舞台的临终告别。
退休是个偶然也是必然。
2013年,全美经济糟糕,还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公司裁人,先拿高工资雇员开刀。一天,老板把我喊到办公室宣读解聘书。我淡定地把门卡、手机、电脑全都放在他的桌上,然后开心离去。
人活一辈子就是个过程,确切地说就是一个感受过程。你的感受就是你的一生,你的全部,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只是一种感受。你公司解雇我,以为我会受刺激难过,可是我反而高兴,因为我可以回老家陪伴年迈的父母,尽一份孝心。我的感受不同,解雇对我来说是个良好契机,很愉快。
过去的就过去了,管它什么失败成功。把遗憾、内疚、辉煌、荣耀统统藏匿起来,那个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只是同一副皮囊而已。
人老了就是重新做人,开始一种全新感受的历程,也就是老人的生活。我要做一个开心的老人,一个自我感觉幸福的老人。
退休前的准备。
很多人即将退休,对将来完全不同的生活怀着各种不确定。凡事要未雨绸缪,都要有个大概的脉络,例如制定出切实的退休计划。
最大的一块是经济考虑。不能退休后马上陷入贫困。退休时间有了,但决绝不能没有钱,提前存好养老金是必须的。第二就是医疗。在美国最好的一点就是交了10年社安金的65岁老人自然享受Medicare,老年人医疗保险。医保80%,剩下20%自付。第三是住房。根据个人状况和喜好,无论住在独栋房,还是卖了独栋房租房住,都要事先盘算好。
我最早制定的退休后三大目标。
1)401K存款$100万;2)写作100万字;3)自建一栋120平米平房。
先说第一目标存钱。好男人离婚选择净身出户,而我选择净身出户两次。显然,我是个标准好男人。但是,账号上没有什么钱。感谢美国的养老金保护制度,401K上有些,加上每月领取的社安金,我心满意得,真正实践了:“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那样干净的净身出户是我的选择,我愿赌服输。
然而,老天爷看我还算个爷们,在股市上偷偷塞给我不少钱,连翻跟头,眼见着实现了第一目标。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这种满足感比年轻时候的上大学,新婚夜的感受并不差。有钱人千万别笑我,你玩两次净身出户试试,敢说马云、比尔盖茨都不敢玩。
再说第二目标写字。感谢文学城给我一个平台,可以随意发表博文。小的时候,我最讨厌写作文。当然也懵懵懂懂知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想做文学家。可是混了一辈子既没有名也没有声。谁知道老了,63岁开始发疯般地书写记忆中的事儿:“回头看来时的人生路,满地都是记忆的碎片。”呵呵,我这个粗人也可以有很多记忆碎片,要不我怎么说人生就是感受呢。
请你看看我的成果,4年写了60多万字,然后印出四本书,摆在自家书架上。偶尔兴致高涨,坐在软绵绵的沙发里,借着和煦的日光一篇一篇,一页一页地慢慢品味。果真,老婆人家的好,书是自己的好啊。看来这个“留名”,让我不经意地,或者说刻意地,留在了印刷纸面上。
赶紧打住,小心飞来板砖。
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作,刚退休甚至想买美国鬼节奇形怪状的小南瓜用各种色彩描画,或者收集一些被丢弃的椅子,自己花钱整修、油漆,然后在慈善机构前面卖钱,再捐献给机构。可是,计划不如变化,我的想法在变,最重要的是那些想法不是我的最爱。一天突发奇想,试写身边人的小故事。写出后,发在大学微信群,然后发在文学城博客,居然深受欢迎。人是要脸的,虽然我的脸不大,却自觉脸面发出的光也有一块儿烧饼那么大。
读者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那种感受好像找到了又一春,这以后的退休生活就有了发展前景。
但是,我的路还长,得悠着点。累了,烦了,想上网玩,想躺平,那就歇下来,日子就那么多,质量最重要,感受舒适最重要。100万字慢慢来,不愁。
最后的目标自建房。尽管最初目标定了10年,可是我老牛掉进枯井里,有力使不出。你猜对了,我差钱。因为造价高,没有现钞,现在的养老金又不能多拿,怕罚款。所以,还得往后推,大概得十年。这样也好,生命感觉又延长了些。
生命苦短,何必着急。慢慢来,慢慢来嘛。
如果你读到此处,我感激不尽。再容我显摆一下在亚马逊网站上架的四本书。
在amazon.com上的搜索栏目,打上jiarong qiu, 搜到我的全部四本书。
请看文章后面的截图,出书时间从右向左,第一本《贾汪煤矿100人》。
大家熟悉的,是我的处女作。没有什么写作技巧,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感觉想写点煤矿人物,先开始设想以“煤矿人物素描”的简单讲述几百字,千把字,描画一个人最凸显的特点即可。完成后再看,100人的众生相拼接起来也相当可观,就像画笔的抹抹重彩,最后成就一副煤矿浮世绘,黑且亮。有个朋友指出,我的文字“刀劈斧剁,没有废字。”而故事却又令人气馁,让人不太愿意接受这些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些惨,惨不忍睹。而我个人感觉,有些故事是惨,虽然占比不大,可是给人留下惨痛的记忆,故显得整个煤矿的故事很惨,其实也不尽然。里面的人物各式各样,喜怒哀乐样样俱全。
处女作的特点就是感情用事,朴实无华,正如更多读者朋友置评“接地气。”笔友通过点评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对我帮助很大。说实话,读者的鼓励弥足珍贵,没有真心,没有热情和信任,他们肯定不愿意为我付出无偿时间和精力。
第二本《中国美国100人》。
既然讲了煤矿100人,那么在美国生活30年也应该有100人的故事可说。完成煤矿人物素描后,再接再厉直奔两国文化主题而来。该书分成三部分,改革开放国内篇,移民美国华人圈,最后是美国当地人的圈儿。
我把这囊括200人故事的两本书统归为处女作,同一个时期,同一个水平,同一种激情。故事前后横跨1950年至今的2022年,共70几年。目的是把我所见所知的人物写出来,衔接成口述史,供后人将来参考我们的时代。这部分的故事是国内作家写不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我们这些移民的亲身经历,他们的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二手故事。
第三本书《喑》。
自认为这是我写作的升华阶段,上了一个台阶。通过前述200人的故事书写,再参阅一些著名的专业写作教科书,刻意向真正的小说写作发展。
虽然认知浅薄,但每写一个故事之前,我都会恪守“主题、人物、情节”三原则。素材比比皆是,人物,立意,情节随手而来。关键要把故事的逻辑交代清楚,因果关系理顺,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小说是故事,故事来源于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想象又来源于实际生活,然而生活细节只是故事的建筑材料,由作家构思(architect),设计情节(plots design),再后建筑(build)。华丽的大厦,简陋的茅草屋都是匠人之作。那么,各式各样的小说故事也就是小说作家的建筑终成品。
我很喜欢这本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文字简洁朴实,文章通达顺畅。
第四本书《人,在余晖中醒来》。
大家应该记得我不久前编辑、发表的《堂姐的自述》,也就是副标题《人,在余晖中醒来》。80岁的堂姐以亲身支援边疆14年的经历,讲述那一批人从相对富裕一些的东部远赴几千公里路远的新疆支援边疆建设的故事。残酷的现实,荒漠的高原粉碎了她们的梦想,发现上当受骗而又身不由己地承受苦闷、愤怒、凄惨、悲凉。她的回忆充满沙漠般的空无、荒蛮、绝望。读者直呼“不忍读”。
堂姐的回忆录约7万字,做单行本略显单薄。思前想后,计上心来,干脆加上我的11万字杂文及小说,其中包括第一部中篇小说《雪上飞》,做成上下集。这样做不仅方便而且也可以快速出版,同时也让我有一段喘息时间,以便调整心态。于是,在几个月内搞定,前几天已经上架,感觉太开心了。
文学城内藏龙卧凤,人才济济。尤其在小说方面,女士们更是了得。我知道几个作家已经出版了好几部,四部好像是才起步。她们擅长写长篇小说,而我自忖短篇小说来得更顺手一些。所以,打算放弃长篇,集中于短篇。以后看心情,万一什么时候我来了情绪,想写长篇,也不是不可能。万物皆变,只是时机未到。
今天露个面,给诸位问安打招呼,此后打算再沉下去潜水一些时日。
再次感谢各位读者朋友、笔友的大力支持鼓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中国美国公共图书馆数量比较 文学城四年,出版四本书 《人,在余晖中醒来》(20)- 大结局 《人,在余晖中醒来》 (19) 《人,在余晖中醒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