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着菜,谈着天之越乡小吃年糕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 在我心底,忆罢苏杭,再忆就是嵊州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嵊州这个名字,但一定听过婉转柔美的越剧唱腔。在G20峰会的文艺演出上,张导特意以越剧«梁祝»中的经典唱段“十八相送”演绎江南韵味,其音袅袅,其情灼灼,让人难忘。这越剧的发祥之地便是浙江省嵊州市。春秋战国时这里归属越国,如今隶属绍兴。
少小离嵊后,在我对故乡的无数牵挂中,有这样一道独一无二的越乡小吃——嵊州汤炒年糕。对于嵊籍老乡们,我说的这番话,你懂的。
要说炒年糕,我们都不陌生。如果以团队打比方,那么年糕一定是那位最百搭的核心人物,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因它的存在而熠熠发光。有些固定的炒年糕组合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诸如宁波的青蟹炒年糕,绍兴的韭黄肉丝炒年糕,上海的白菜肉丝炒年糕,以及时下新兴的韩国辣炒年糕等。
要说汤年糕,我更不陌生。这里忆苦思甜一下,小时在江浙的乡下时,汤年糕是最家常的。这除了汤年糕的原料简单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烹饪时操作方便,节省柴火。当然,如今的汤年糕已是百变娇娃了,凡是能做汤面的,统统可以做汤年糕。
正宗嵊州年糕既非炒年糕,亦非汤年糕,而是二者的融合,所以称为“汤炒年糕”。顾名思义,你要先“炒”之 --- 分别将年糕炒软,肉丝断生,笋丝过油,咸菜翻炒。然后,将以上食材混合一起,添水煨制,开始“汤”之, 并陆续地加入豆腐和蛋丝,慢慢烹煮。末了,还要撒上蒜青点缀。于是乎,一碗荤素混搭、虚实有致、香气逼人、色泽诱人、汤汁醇厚的乡间美食就可以滋润你的味蕾了。
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忙碌着以传统的加工方式打制年糕,这时的整个村落就象是一幅热烈祥和的年画。那时的我年龄尚小,一心又惦着吃那刚刚做好的热腾腾,甜滋滋,软绵绵的年糕, 完全记不得一箩箩浸湿的稻米是怎么华丽转身,蜕变为那白白胖胖,硬硬方方的年糕的。不过,我的脑海里还是依稀留下了几个热火朝天的画面:炉膛里那跳跃的火苗好像永远不会熄灭;蒸桶上那升腾的热气散发着米香,在空中弥漫……
年糕是怎样炼成的
从小对年糕的一往情深,使我不知不觉地有了一个博吃年糕的癖好。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水磨年糕的新品种,不管它是条形或片状,冷冻或干燥,中式或韩式,纯米或杂粮,我都要买回来品尝一番。我不得不说,没有吃过嵊州汤炒年糕的人,算不上吃过年糕。好吧,许我逐一介绍这道特色美食背后的秘密:
[主角]嵊州水磨年糕
嵊州年糕用的是晚粳稻,再佐以10%的糯米,这是它口感滑糯筋道,细腻香Q的“核心价值”。
嵊州年糕状如砖块,质地硬实,做饭前,要先切片,再切成筷子大小。小时看着奶奶一面切年糕,一面和邻里谈笑风生,想着老人家大概是有洪荒之力。如今,主妇们已有象铡刀一样的专用工具,切年糕也就不再那么不堪。
[配角们]
- 肉丝:小时候,奶奶烹饪时是一定要用带肥的猪肉的,肥肉熬油,瘦肉切丝。
- 春笋:竹子是“宜烟宜雨又宜风”,笋丝是宜炒宜烧又宜汤。嵊州人家家居有竹,顿顿食伴笋。
- 咸菜:老乡们总是习惯放一点自家腌制的雪里蕻,这样做的年糕,汤味才更加浓鲜。
- 鸡蛋:打散蛋液,摊饼切丝,再用金灿灿的蛋丝妆点年糕汤,赏心而悦目,所以,这一位的角色绝非路人甲乙。
- 豆腐:在烹制汤炒年糕的最后阶段,一定要下几片白玉般晶莹的嫩豆腐,这一招你恐怕猜不着。嵊州汤炒年糕的小名儿“豆腐年糕”就是这么来的。
- 大蒜:青翠的蒜段不仅提高颜值,更使汤汁味道鲜美,Last, but not least。
再说一个小秘密。嵊州人对年糕有另外一个亲昵的称谓,叫磨糍。我敢说,你是在用普通话发音。哎,怎么好呢?你不妨多听听越剧的«红楼梦»、«西厢记»什么的,也许某一天你会恍然大悟,用吴音越语悠扬地吟唱一声“磨糍~~~”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黑羊妈引用了本文,做了一锅暖暖的老家年糕汤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010/201703/2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