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安在感恩节漫长的中场休息

李安在感恩节漫长的中场休息

博客

李安似乎从来都有挑战自己的习惯。从以东方背景翻拍英国经典名著”理智与情感”,
到在同性恋尚未合法年代里关注同性之间的爱恋, 到色戒里爱国志士对汉奸滋生出
的孽缘,到少年派里面对各个宗教派别的疑惑, 他选择的都是敏感到难以启齿,甚
至不方便拿到台面上来公开讨论的题材。很难想像,一个外表谦逊低调的导演,骨
子里却不断挑战着约定的成俗,试图触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禁忌。

按这个逻辑,的确没有哪本书能比"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比利.林恩
漫长的中场休息)更适合李安的胃口了。这是一个几乎没有情节的故事。十九岁的小
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奋勇杀敌的视频被媒体曝光后,他所在的小班被邀请回国做为
期两周的爱国宣传。故事讲述的是比利在感恩节参加达拉斯牛仔队美式足球比赛的
中场休息时,对战争进行的反思。原著中男主角充满调侃和讽刺意味的内心独白,
在李安的电影里被落实成战争内外的一幕幕片段,让观众以每秒120帧的高清格式一
起见证,战争到底让一个人的肉体和心智经历了些什么。

按比利自己的话说,他不明白,为什么生命中最糟糕的那一天,却让他受到嘉奖,
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美式足球赛的中场休息,为他绽放的烟花让他联想起场战上
的烽烟。加在身上的荣誉,提醒他用战友的死亡换来的代价。无论是面对蜂拥而至
的媒体采访,还是眼前应有尽有的美食美色,比利依旧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便
是笔挺军服上的勋章和颂扬着他英雄事迹的媒体,都改变不了他受人摆布被逼着去
战场送死的宿命。
 
比利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因为视网膜上的影像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他的安宁。他
无法忘记,是自己将敌人按在地上,用两只手死死掐住敌人的脖子,直到对方窒息
到满脸通红青筋暴跳,眼珠如死鱼一般向外突出,鲜血如红色的泉般喷涌,沾湿了
地上的沙土。而不远处,出任务前刚和全班战士说了"我爱你"的战友,已经中弹倒
地,任凭自己怎么拍打摇晃,再无声息。

他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变态杀人狂,还是国之栋梁。战场上的血腥残酷,让他在
见过闻过尝过摸过死亡之后,意识到除了吃喝拉撒,生活里似乎还需要些别的,那
些能解决他内心饥渴的东西,如信仰,如灵魂。他需要一个解释,和一个能让他心
甘情愿回到战场去继续杀人和被杀的理由。

在看电影之前,就听说李安这部电影的影评不怎么样,几乎没有到及格线。因为事
先读过原著的缘故,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可能世上再没有比宗教和政治更能分离
割裂人群的话题了,即使他们是你的亲人和蜜友。按书里的原话,"你希望我在谈论
伊拉克战争时,不牵扯到政治?"  那些可以让人牺牲性命和鲜血来捍卫的东西,不
管是放在书里,电影里,生活中,饭桌上,都太过沉重,很容易让人心率波动或者
消化不良。

但这偏偏就是李安的选择。他最感兴趣的是面对生死,对人生对战争的终极考量。
像电影里的小兵一样,他没办法回避自己的内心,没法保持缄默或者人云亦云。带
着好奇和怀疑的眼光,他徘徊在道德标准模糊的地带,向左右两边张望,寻找着他
内心的答案。

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美式足球比赛,可能是因为这种跑来跑去横冲直撞,不停让运动
员冲击碰撞乃至于受伤,让观众体内的荷尔蒙得以飙升和发泄的运动,是在和平年
代里最接近战争的游戏。而中场休息,则暗示着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间隙。人们在休
息中得以喘息,可心平气和地,对人生一些终极问题做出独立的思考。

带着东方人传统中的含蓄谦和,李安对这个庞大课题的探索进行得很小心。你可以
在电影里发现他尽量保持两边平衡,试图把各种视角和考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努力。
有正面报道积极向上的媒体,有对美国士兵充满了敬意和感激的民众,也有对战争
事不关己,漠然无视的青年。

对亲人而言,他是黑暗中的光亮。姐姐说,你是我生命中仅存的美好。 对战友,他
是可以彼此托付性命的至交。对商人,他们是营销的方式,是受了媒体关注而可以
加以利用的赚钱工具。对国家,他们是政治外交的手段,是可以把死亡杀戮堵截在
国门之外的武器。

即使士兵比利自己,对背负在肩上的职责和宿命,也充满了疑问。他没有时间了,
马上要重回战场的他,急切地寻找着他人生中必须了解的答案: 什么是真实,什么
是虚妄? 什么是野蛮,什么是文明? 当抽象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生活里之后,两者
间的巨大落差,更让人觉得真假难辨。被陌生人群包围的比利,一直在倾听,一直
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荣誉? 难道美国就是美式足球? 是感恩节? 是左
右大众的传媒? 还是背后三亿的人口?

甚至有一种说法: 国家或者宗教,都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建立在想象上的概念。其
目的就是让千千万万人地集合在这个共同体的名义之下,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由
此建立起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

电影里提出了问题和假设,生出了怀疑和否定,却继续摸索前行的画面,让我想起
"瞎子摸象"这个古老的寓言。在生命这个洪荒巨兽面前,我们对它的理解,只能是
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得到的不同的结论。但摈弃各自的偏见,继而把彼此获得的点滴
信息慢慢拼凑起来的过程,可能就是逐渐接近真相的必经之路。

所以比利的中场休息,只能是一个只有问题,没有答案的故事。好在艺术的主旨不
再于你看见什么,而在于把你看见的传递给了别人什么。从这个意义而言,李安成
功地把一个士兵脑子里的意识流,扩展成为左右兼顾的立场,并将它成功地搬上了
荧幕,推动着大众的思考。

但李安这种两头不到岸的温和立场,很容易同时得罪主战和反战的双方。按西方媒
体的说法,这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和高科技镜头的尝试,和导演说故事的能力高下
无关。而取决于对片中传递的价值观是否认同。

李安可能也早就意识到他在敏感问题面前的处境艰难,所以在电影将近结束,当英
雄们坐在加长的悍马离开美式足球赛场的时候,借用了一句类似莎翁的问句做为结
尾。"Are we going to the war or going home?  Buckle your seat belt ."预示着无论向哪边走,接下来都将会是一个颠簸而艰难的旅程。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两者之间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