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枪半世缘 美圆中国梦
美国的枪文化贯穿了整个国家的历史, 渗透到民众的血液里。目前枪支数目,人均持枪比例都明列世界前茅。当然因枪支犯罪造成的惨案, 也常常震惊世界。对于那些死在枪下的无辜民众, 人们常常感到愤怒,同情或无可奈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发生的几起惨案, 都是非法的持枪者所为。
许多国家民众对美国的大众枪支文化不理解, 甚至鄙视,有时对在此国家旅游和生活都产生了惧怕的心理, 似乎华人世界尤甚。还有的人来美多年, 仍无法理解禁枪和控枪的区别,更不能明白犯罪是持枪者的大脑所驱使, 即犯罪的根源是人的本身。本人没有兴趣去分析和辩解枪支文化的好坏, 也没法充分讨论国家的差异和禁枪的理由。但如果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枪支文化, 因此如何如何好,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 近代中国一直是枪支泛滥的地方, 所以才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现象的出现。当有了政权后, 当然草民要被禁枪, 省的你有样学样, 再扯旗造反。持枪者然后再妖魔化枪支,不去深究谁能持枪, 而让你迷失了”犯罪的根源是人的本身”这一基本事实。你或许就不爱枪, 或怕枪了, 最后连用刀的权利也受到了限制。这与监狱有何区别?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的考量。美国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建立, 离不开枪的故事。从正面意义上说, 枪是独立,尊严,自由和民主的象征之一, 当然你能举出不需枪支, 也可建立和维持民主及共和国家的例证。但你否认不了美国独特的历史。美国的枪支”泛滥”, 是因为全民尚武风气的流行, 人人皆兵不是口号。另一个例子是成本更高的开飞机爱好,二战结束时, 日本飞机员已基本全部阵亡, 而美国还有几十万的飞行员储备, 足够装备两百多艘航母。虽然尚武,社会风气却相对热情,正直和善良,没有到处可见的, 挂在脸上的怨气, 焦虑或迷惘; 相反,互相尊重, 彬彬有礼成为社会的主流。
反观禁枪后的大陆,草民虽然被洗了脑, 但时有想摸摸枪的冲动。尤其在铁幕下, 枪支是特权象征之一的时候, 民众就会对枪产生额外的恐惧或暗地里的崇拜。有人私藏格洛克手枪, 被查获而坐牢五年。如在文革时期, 则会立刻被枪毙。抓牢枪把子, 才是权势来源的基本保障,这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许多华人的脑海里。当有了枪把子后, 其它的百姓怎么个死法,就没人再敢追究, 甚至发声询问都不敢了。哪怕是死了成千上万或百万千万, 也可以一手遮天, 绝不在话下。谁叫你手上没枪?
许多人恨枪, 怕枪活了半辈了。我正好相反,拥有一把许世友那样的枪, 是我的中国梦初心。
开始懂事不久, 家中就没断过玩具枪, 父亲为我留下了许多持枪照。进入幼稚园后, 接触了许多儿童用的苏制”洋枪”, 开始知道有冲锋枪, 卡宾枪, 机关枪等。所以很喜欢去幼稚园, 大家分组玩对抗游戏。用各种枪支练习瞄准,培养正确射击的意念,有些玩伴一直玩到了进入中学。
有一段时间, 发现父亲常晚回家, 原来他在练习瞄准枪靶。不知为何, 宿舍四周贴满了头胸靶纸和"打倒美帝苏修"的标语。每天练完,父亲把手枪带回了家。他知道我在偷偷观察, 赶紧买了几把儿童长枪给我, 让我模仿作为安慰。他的习惯动作是先脱外衣再挂枪。 有一天他回家,就躲在了门后。从后面突然窜出, 用长枪顶住他的腰部:”不许动, 举起手来!”他吓了一跳, 随手给了我一巴掌:”小兔崽子!” 可我还是不甘心,到了晚上,他把枪挂在了墙上最高处。夜深后,悄悄搬来凳子, 想爬上去摸一下,可惜还是碰不着, 只能近看一下,咽了咽口水。
直到有一天, 姨夫从很远的外地来访。他穿着便服, 腰间藏着一把手枪。我一下子扑了上去, 说尽好话。他拆开枪, 让我在手里玩了够。我对准了所有的人, 嘴里啪啪啪响了一整天。父亲回家后, 看到这个场景, 只能苦笑。那个年代是讲究”保密”的铁幕黑暗时期, 父亲和姨夫都不会去谈自己的工作, 更不会去问东问西。但许多年后, 我知道了姨夫的职业,才明白那是他的旅行防身武器。而父亲持枪, 完全是一场"备战"或”运动”的要求。文革开始后不久, 枪就全部收回了。但不久后发现, 他留下了几颗子弹, 藏在不显眼的抽屉杂物里。每当他上班后, 我会悄悄拿出来, 反复抚摸着子弹的尖端, 尤其是那颗特长的, 应该是机关枪子弹。
有一天红卫兵来抄家, 我真担心会把子弹搜出来。但谢天谢地, 没有被发现。第二天一大早, 外婆拽着我, 走到河边。她看没有人在附近, 叫我把子弹仍到了河里。心痛的我,失魂落魄了好几天。
我想到了几个同学, 咱做的那些"黄豆枪", 怎么玩也不过瘾, 不如去摸摸靶场。电影上的例子多的是, 我们学着钻进了铁丝网, 溜进了靶场。原以为哨兵会当回事, 谁知吆喝几声,人就不见了, 哨兵对小屁孩来摸岗哨, 早以习以为常。我们疯狂地扑向靶场的尽头, 双手扒开松土, 掏宝似的收集子弹头和弹壳。攒了一书包,我捏手捏脚地回到家, 东藏西藏, 还是被眼尖的老父识破, 心想这下完了, 还要挨顿骂? 谁知他没说一句话, 朝我苦笑了一下, 遥遥头走开。
真正开枪的时候是初一后半时期的军训。那个时候刚转完学至沿海地区, 新学校的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摸过枪, 看着崭新的56式步枪, 我们有几个男生的心早飞了。教官是一位操着浓重苏南口音的连长, 讲解了各类枪支, 只觉得步枪易射击,我们没资格碰手枪。最后他说了半天要找一个"巴掌", 原来意思是班长, 惹的一片哄笑。乘着他尴尬的时候, 我们抓走了几把步枪, 开始四周乱跳,互相对指。连长一看急了, 又是一堆土话冒出来。后来听明白了:枪支不可对准人。
几天后,到了百米距离临时靶场。三个靶位并列, 每位有一个军人在旁指导和看守。但平时排队在前面的同学, 却死活不肯就位。现场开始混乱,高个的我二话不说,冲到了最前面, 占据了中间位置。教官又重复一遍后坐力作用和百米抛物线等的原理, 一声令下, 我率先扣动了扳机。另一个慌乱也开了枪, 结果全部脱靶。而第三位足足趴了十几分钟, 就是不敢扣动扳机。教官急切的看着手表, 催促后面的各个都要上阵。最夸张的一位趴了半个多小时。做动员的班主任, 部队政委都赶来了, 毛的语录也念过了, 统统无用。一位女同学, 还当场尿了裤子。
那场射击, 我获得了步枪百米三枪29环的成绩, 名列年级前茅。此后50年左右, 再也没开过真枪。多年后, 已经天南海北的同学相聚, 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往事, 还是枪和弹的故事。我一直感到遗憾, 没有用过许世友那样的手枪, 想知道我的手枪潜力如何。
对枪的迷溺, 是许多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共的贺龙元帅被关押前,被骗去”疗养院”, 拿走了他一生伴随的手枪。文革中流传, 许世友司令有一只心爱的美制手枪, 但被汇报后,也被迫上缴不得私藏。据说许将军非常震怒, 但也无奈。显然, 他的中国梦是一只美国造的M1911美军配枪。89-64前夕, 我已经清醒地看到; 在可见的未来, 我的初心无法在中国实现了。
幸运的是我的中国梦, 终于在美国得到了成全。来美后, 我就开始研究各类枪支。获得绿卡后, 立刻购买了经典的,美军用过70多年的M1911手枪。可是要想上靶场, 却难过家人的关口, 又耽误了好多年。她们怕枪,恨枪到了极点, 歇斯底里不亚于我那些中学同学。
我终于发现了借口, 近来入屋盗窃严重, 必须学会家防。她们一听有道理, 同意为我安排她们早已认识的教练, 要先查看我的表现。我的目标当然是手枪, 而非"玩腻"的步枪。和那些原国军共军的学员比, 同伴介绍我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老头。教练上下打量了我, 说他是严格要求的, 不管你是谁? 随后的几小时, 俺被"骂惨"了:从站立, 上膛,瞄准到握枪... 怎么看都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我只能认输: 老了,改不了。教练说, 你要常来, 至少经过完整三期的训练。不然, 你打不中靶子。俺心思着, 那要花多少钱呢? 不过, 心里确实没底, 都半个世纪了, 没摸过真枪, 也没打过手枪, 说不定俺的中国梦真的在美国水土不服?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练习了几十发真弹, 20米开外, 居然击中了靶心, 教练看傻了: “你当过兵吧?”, 国军共军都围了上来。我只好自嘲的回答: 土八路, 野路子。最后的30发考核, 命中率100%。教练大叫: 枪神啊, NYPD警校毕业的, 也没几个能打成这样。我的同伴问我咋回事? 想了想,无法回答。可能五岁时留下的瞄准动作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那是扣动班机一瞬间的意念和意志, 在虚拟世界模拟了大半生,真的没法描述。
从那以后, 我的"军火"库迅速扩增, 也试打了几乎所有品牌手枪。M1911,格洛克, 贝雷塔, 西格绍尔, CZ等都是不错的品牌。家人对射击运动的态度, 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努力把下一代培养成合格及守法的神枪手, 成了我新的初心和美国梦。对于持枪的犯罪分子, 最好的武器是正当的防卫, 而不是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