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善自开解:由黄袍加身谈到衣钵之争

善自开解:由黄袍加身谈到衣钵之争

博客

 


    因为说到了神秀六祖衣钵之争的故事,就又看到有人开始钻牛角尖儿。
    当然,钻牛角尖的不只是这个,无论什么事,都有些人看不清楚想不明白,一方面是人的知识毕竟有限,所知少,眼界自然不宽,思维自然不够深广,遇到事情,稀里糊涂或者莫名其妙,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另一方面,有些人的思维方式似乎有些问题,他们遇到事情,似乎只懂得往坏的方面想,而不会去公允的思考问题。
    其实,世界上的事情,我们总是只能了解很少的资料,一般来说都不容易得知真相,很轻易的确定自己的答案,一般来说,都不会是太靠谱的。
    所以,看与听各种各样的说法,不由得苦笑,呵呵,谁说世界进步了呢,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几千年了,人性何尝进步过?
    也常常怀疑西方的所谓民主:对人类的进步来说,那些不经过审慎调查,深入思考的结论,到底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样类似放纵欲望的自由,到底是对人性的解放,还是对人性的摧残?
    人类到底是应该追求更高层次,以提升整体水准为发展方向,还是应该接受人性现实,追求人类有自甘堕落的自由为发展方向?   

    佛经中有句话说的很好:“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到合理的解释,然后再继续学习。
    但是,这里其实也隐含了一个默认的前提:“法”。
    所谓“法”,隐含了“有价值的问题”的意思,懂得选择自己需要花时间思考、“开解”的问题,也是一种智慧。
    所谓智慧,也是要知道选择,在没意义的地方较劲,不只是不智,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

    六祖跟五祖做思想汇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弟子自心常生智慧——生了什么样的智慧?这个智慧生了干什么用的?
    没有人教什么,没有人说什么,他自己就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他会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呢?
    低级的问题,不会出现在他脑子里。中级的问题,出现了也会立刻打掉,根本不需要用力。高级些的问题,他会自己作答。只有那些他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他才会拿出来请教老师。
    很简单,提出愚蠢的问题,或者低层次的问题,不只是不尊重老师,也是不尊重自己。

    在看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感觉到两种人:没头脑和不高兴。
    第一种是根本不仔细思考,就说出来了,是类似动物“我饿了就要吃”那种本能式的思维方式。
    第二种是情绪化的提问,用激素代替大脑,用脾气代替思想。
    这样的两种方式,在特殊情况时,也许能做出好的行为,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是于人于世无补而有害。可惜很无可奈何,他们常常会占据了舆论空间,混淆视听,我们常常说的恶紫夺朱,就是这样情况。

    我们读书那么多年,遇到事情那么多,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明智很聪明,对自己也未必缺乏自信,只是,我们把我们辛辛苦苦学来的知识才智,用来干什么了呢?
    是增长自己的脾气,还是用来看不起别人,鸡蛋里面挑骨头去了?
    世界上很多道理,非常简单,却同时非常难。
    简单的是道理,难的是人心。
    道理是简单,他硬是不肯从正面去理解,一定要挑毛病,一定要吹毛求疵,在挑剔别人里寻找自己聪明过人的感觉,并且以此为乐。
    有些人,不是从增长自身水平着眼,而是从贬低别人挑剔别人着手,以完美的标准要求别人,以“婉转”的标准要求自己。
    看多了这样的事情,只能无奈着苦笑摇头:众生之至可怜悯者。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赵匡胤为人宽厚,身后也是福泽深厚,后代里,为人宽厚的皇帝也是历代最多的,有宋一代对文人纵容有加,实在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大幸的年代,很可惜他们似乎并没有太珍惜。当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文人治国是有其弊端的。
    他上台,是因为黄袍加身。
    事实到底如何,众说纷纭,已经没有办法搞清楚。很多人都觉得是赵匡胤的阴谋,不过是借了别人的幌子,玩儿个类似禅让或者推辞加九锡的把戏而已。
    其实,到底如何?谁知道?
    赵匡胤出征之前,京城谣传“点检为天子”,赵匡胤紧张不堪,心里没底,就跑回家问姐姐,结果姐姐把他赶出去:大丈夫做事情,该怎么办怎么办,跑来问女人干嘛?
    后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宽厚的令人狐疑,而且还说:纵使你们不愿意,别人把黄袍批到你们身上怎么办啊?
    再加上他对柴氏后人的优容,宋前宋后再无二例。
    那么,会不会真有那种可能性,就象记载中的,真的是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黄袍加身而不得不做了皇帝?
    ——当然,如果说赵匡胤同志没有一点儿想当皇帝的心思,并且没有处心积虑为此事做些准备工作,那我也是不敢乱打包票的。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不想对历史翻案,对具体事情也没有兴趣,我只是想说那么一种道理,会不会真的存在一种比较善良的可能性:赵匡胤真的是没有那个决心篡位,或者还是在两难的犹豫之中,而被拥戴他的部下推上前台——毕竟,惊才绝艳的周世宗,对赵匡胤真的不薄,而赵匡胤的天性,真是仁厚。毕竟,以他的位置,以后宫前朝对他信任倚重,做个权臣,未必就比做皇帝差到哪里去。进退之间,破家成国之间,也不是那么容易下决心的。
    只要是有些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人,都应该能从自己的过去中明白这些道理:当手下给你惹了麻烦,很多时候你都没办法说那不是我想做的,而是只能扛着,硬着头皮顶上去。被迫承认手下人的做法,给手下人擦屁股,被手下人劫持,都是常常有的事。
   
    提起黄袍加身,是因为有些人提出了六祖为什么会被拥戴神秀的人追击,并有负面行为的暗示,似乎是得意于抓住了禅宗的小辫子。
    唉,那么多好东西不去关注,那么多宝贵的道理不去花心思,偏偏在这些无聊的地方着眼。人心之无奈,由此可见一斑。
    事情记载在“六祖坛经”里,是不是史实,我不知道,具体事实,我也不知道,经书有没有被篡改过,我还是不知道。
    说穿了,我压根儿对这件事不感兴趣。
    世界上的好书汗牛充栋,好的事情无数,佛经三藏十二部,我都还没有读完,道藏四库全书都还没有时间涉猎,人生苦短,人生宝贵,哪里有功夫在这样的地方耽误!
    不过,我还是想说说,这件事情的几种可能性,希望能给大家多一点思考。
    第一种可能性,自然是神秀指使的,神秀就是坏人。但是,这样的可能性之低,从我上篇文章中所提到他们后来的互相推许中就可以看出来。神秀固然推重六祖,多次延请,六祖对神秀的推重,也是一样,要不然他怎么会认为,在北方传道神秀比他更合适呢!
    第二种可能性,是神秀皇帝不急,旁边的太监急,那些与神秀的位置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人,“矫诏”出动抓人,他们才是真正的坏人,神秀只是被利用了——可是,一个和尚,又能有多少权、利,值得几百号人兴师动众去抢?当然,这样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我不在乎不代表别人不在乎。
    第三种可能性,是我想说明的重点:会不会有一种其他的可能性,这件事里面没有一个坏人?——我们太习惯于普通人的利益世界,总是从邪恶的角度去判断,总以为有坏人存在,会不会忽略了整个事件里没有坏人存在的可能性?
    什么样的情况?
    之所以分成几段,就是想有个让大家思考的间隔,看看自己有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有没有在短暂的时间里想到最好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那就需要反思一下了——是不是用心思太多,用心灵太少了?
    也许,是下面的这种情况:
    神秀为人为学,人中龙凤,无懈可击,在僧众中有口皆碑,人所爱戴敬服——连五祖宏忍与武则天都推许的人,怎么可能不能服众——大家早已经默认他是当仁不让的五祖宏忍的继承人。
    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其貌不扬,言不压众的“卢行者”——而且长的又很象悟空孙。
    神秀自己倒是无所谓,他是有道高僧,并不以虚名为意。
    六祖来拜师,目的是“唯求做佛”,是不是衣钵传人,他也不在乎。
    师父宏忍却犯了难——能出动数百人追击,那总数多少——大家都有了心目中的英雄,一下子把那么多人的想法全转了,不容易。况且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惠能虽好,神秀也没差到哪里去啊,这可如何是好。
    况且,惠能虽然悟道了,却还是没有到“居家稳坐”的地步,这个过程要多久,谁也不知道。这个过程里,谁也帮不上忙。放在庙里,形迹可疑,还是矛盾的集中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矛盾。如果给他事务性工作,也许会对他的进步有妨碍,不如让他自己找个地儿独自修行。
    想来想去,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庙里一切照旧,让惠能先自证自悟再去南方开辟新天地——有点象唐高祖开始想把李世民弄到东都洛阳去做半个皇帝的味道。
    但是,位置可以不争,正法却不能送人情。所以,衣钵还是归惠能所有。
    于是,神秀坐镇,惠能远征。
    为不扰民故,悄悄的出门,仪式的不要。
    至于后来的的追击,也未必有坏心。
    大家并不知道惠能才是真命天子,只以为是一个南方来的普通孩子而已。如今把我们一向敬重的神秀大师兄理所当然的衣钵带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一帮人正义感突然爆棚,就自作主张替大师兄做了主去追击了。在他们心目中,也没有私利,只是为大师兄的谦虚为怀不服气:他怎么能这么老实呢?把衣钵这么重要的东西拱手送人?我们不为大师兄出头,他就吃亏了啊!不行,追!
    呵呵这就是另外一种推断,好人跟好人争斗的故事。
    说明白了啊,只是一种推断,一种另外的可能性,我可没说是真事儿。

    我做了这些推论,没有下定论的意思,也没有那个能力。真实的历史,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谁都无法追究了。
    我只是希望,我们在看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尽量不要在没有掌握足够资料的情况下,就轻易的下结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妄加猜测,也不要只盯着那些没什么意思的东西。世界上有美丽的鲜花,自然有落叶的凋零,世界上有洁白的云朵,自然有污浊的泥土,能够懂得选择,懂得看问题的角度,懂得分析,既是能力,也是品性。
    还是把前面那句话送给大家,希望有心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顶门之上别具一只眼”,而这只眼,要是正眼,是法眼,是慧眼,而不是对眼,斜眼,近视眼。
    “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

    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在进行分析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那两种情况,一个是没有经过缜密的思维分析,就妄下判断。二个是情绪代替理智,被自己的情绪影响,先有了预设立场,或者先入为主站到了反面或者挑剔面,而不是公允的看待问题。
    常常会想到那句名言: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言论,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言的权力。
    很多年前,跟朋友聊天儿的时候,我说这句话应该再加一句才算完整,自由是需要道德做基础的:在我誓死捍卫你发言权力的同时,也请你尊重自己所说的话,也尊重我对你的捍卫。
    当然,真加上的话,太罗嗦了,就没有了警句的味道。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淡淡微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