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生兄弟牛瑞牛城的故事
孪生兄弟牛瑞牛城的故事
牛瑞牛城是对孪生兄弟,1941年出生于距钢城百十里地的一个村子。哥哥牛瑞先天聪颖好学素有志向,弟弟牛城懒散顽皮不求上进。兄弟二人的共同点是都有一副好筋骨,肩宽腰细,极其雄健。
1958年大跃进钢厂到村里招收工人,弟弟牛城瞬间脱变成为领导阶级的一员。哥哥牛瑞目标远大,留在村里准备高考。弟弟牛城吊儿郎当混了三年后出徒,月入42.5元人民币。哥哥牛瑞连考三年大学都没被录取。
圈里人实在看不过眼,悄悄告诉牛瑞,不被录取不是分数本事不够,而是政审出了差错。牛家本是苦出身,但是牛瑞书读多了,话就多了,不知讲了什么不适当的言论,大学对他关上了门。
1964年弟弟牛城晋升3级工,哥哥牛瑞勉强进入一所“师专”学体育。看似沧海横田,兄弟俩的秉性并无本质改变。弟弟牛城松松垮垮,旱涝保收。哥哥牛瑞苦苦挣扎,前途暗淡,毕业分配到一所蹩脚中学当体育老师。
1966年文革开始,弟弟牛城身穿蓝工装,臂匝红袖标官至一个大厂的造反司令,呼风唤雨。哥哥牛瑞的学校停课,他甘当逍遥派,偷偷练起了跳高。当时的市男子跳高记录是1。85米,牛瑞发誓不越过1.86米横杆就不恋爱结婚。
弟弟牛城渐渐地失去了少时对哥哥的崇拜,逢人就说他哥哥牛瑞不够精明通变,读书进取有啥用?最有说服力的硬指标就是,哥哥牛瑞月工资32元,弟弟牛城月入64元;哥哥白丁一枚,弟弟共产党员。弟弟娶漂亮护士媳妇,哥哥还是光棍一条。哥哥牛瑞对弟弟的态度并不计较。
1972年全国各类体育运动重新恢复开展。1973年的全市田径运动会上,牛瑞一跃而过1.86米横杆,打破了市跳高记录。32岁的男人说到做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文革不再轰轰烈烈,弟弟牛城又回到生产车间,日出日落地干活。哥哥牛瑞己经是家喻户晓,名声远扬的优秀教师,教学训练风风火火。到了1976年时,兄弟俩除了工资待遇仍有差别外,前途态势已经逆转。
1976年以后的故事更为顺理成章。弟弟牛城开始颇为狼狈,参加了补课学习班(文革的积极分子)。好在他为人还好,当年下手不是很重,所以也无牢狱之灾。哥哥牛瑞当了重点中学的副校长,特级教师(相当于教授)桃李天下。很多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是因为直接拷贝了哥哥牛瑞的行为品德。
弟弟牛城96年退休,只有2000多元的月收入。哥哥牛瑞2001年退休,月入7000多元。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值得欣慰的是,兄弟二人的子女后来都考入了重点大学,事业发展良好,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