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贴身纪录的国民党元老们的退台生活1(多图)
两年前,我买了这本书(下图,不知图片咋转过来)
这本书汇集了50年代刊登在《纽约客》上最优秀的各类文章合集——最优秀怎么评的,我也不知道。估计是文笔+名气+五十年代热点话题。
书到的时候,我男人炒勺儿先翻了翻,然后啧啧一叹:“哎呀,居然有你常念叨的常凯申(Chiang Kai-Shek,蒋介石)。”
于是这篇由传奇女作家项美丽写就的常凯申和他的老伙伴们的老年生活,成了我看的第一篇文章,好多生词,为了鼓励自己看完,我边看边翻译,有些话死活不明白,查了字典还是不明白,直接跳过,还有些太敏感的东西,就不放了
闲言少述,上正文:
《老男孩们》
项美丽 (1953年11月7日,《纽约客》)
蒋介石 1
在拥挤的福尔摩沙岛上(台湾的旧称Formosa,葡萄牙语“美丽”的意思)——或像它在东方的叫法“台湾”,蒋介石有一个紧密团结在他周围的小集团,这在现代流亡政府中是很少见的。
这并不是说中国国民党为离开大陆而感到开心,而是说,国民政府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好几次被迫迁都,他们早都已经习惯了,并知道怎样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蒋忠诚的追随者们从他们过去的经验里学到,蒋也一定会回馈他们的忠诚。
这种对彼此的忠诚却阻碍了台湾的战争效力,现在的台北到处充斥着已经无法再贡献多大价值的党国元老们。岛上的美国顾问,尤其是那些新来的,对这个情势特别关注,也感到遗憾,连一些元老们自己也这么想。
“你为自己是一个将军感到骄傲吗?” 我问一个参加过国共内战,并跟随国民政府跑来台湾的一个退伍老将军,他正在给我看他的一本影集,其中有一张他年轻时代英气勃发的戎装照,背景是保定军官学院。
“我曾很骄傲,”他闷闷不乐地点点头,“但现在我更骄傲我不再是一个将军了。因为这个小岛上现在到处都是将军。”
这个政府正在逐渐年轻化,因为元老们正被年轻官员们替代,然而这种转变是巧妙地进行的,既没有打得头破血流,也保护了元老们的自尊心——这些老前辈们依然被以礼相待。
蒋介石自己也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表达过他对老家伙们感到碍眼,他从来都不会对长者不敬。
毫无疑问,比起和那些活泼的年轻一代们,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他和他的这些老伙伴们相处起来反而更加轻松。这些退休将军并没有让他感觉多余,相反,正因为有他们,台湾才更有家的感觉。哪怕是那些曾经和他对着干的军阀们,也成了他在这个陌生小岛上的安心可靠的陪伴。
老前辈们并非都是49年十二月和委员长同一批逃离大陆的人,他们有的比他先到台湾,有的后来,每个人都有一段痛苦的逃亡史。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马上就能退休,因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还要忙于指挥韩战。那时候,差不多所有的国民党人都放弃了胜利的希望,但是美国政府又对他们重新有了兴趣,派了一些顾问来,更多的年轻人在精简过后的政府中挑起大梁。
被取代的元老们都住在离他们的领袖很近的地方。他们有的住在城市周边的平房里,有的住在山峰连绵的草山上,离领袖常常活动的地区只有12到13英里。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聊聊天,看看报纸,还有为他们日思夜想的胜利光复大陆的那一天制定攻略。
一开始,对这些习惯于忙碌的曾经的要人们来说,日子太闲太长太难熬了,但现在他们发展了不少可以消磨时光的兴趣爱好。
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照料花园,另一些人开始写自传和宣传小册子,还有一些人找了新老婆。赌博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委员长认为这会给人民树立坏榜样,所以虽然有人玩麻将,但也只是偷偷摸摸地玩。
蒋还不定期地在他的官邸里为这些老将军们,老军阀们和他的另一些老朋友们举行会议,每当他们离开自己的巢穴来参加这样的会议时,官邸的路边一英里开外都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吉普车,凯迪拉克和出租车。
老人常凯申(下)
常凯申牵着宋美龄的侄子宋仲虎(下)
插一段趣闻。
小时候的宋仲虎和别人谈论summer vacation,浙江姨父常凯申问他:“你为啥子不开心?”
宋仲虎:“我没有不开心啊。”
常凯申:“那你们刚刚在说啥'啥么勿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