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灵世界
很多年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大学里有一个从国内来的女性访问学者,带着一个小男孩。经常一起坐车,就认识了。那时我是个单身汉,对小孩并没有什么兴趣。当然,有一次坐在车上面对面看着他们母子,也难免跟小孩子说一两句类似,“你多大了”?之类的话以示亲切。“告诉叔叔,我四岁。”他妈妈说。“我四岁”,小孩就稚气地说。
真正有意思的是,女学者有一次说,这个四岁儿子,有一天对她说,“妈妈,一天怎么过得这么快呀”? 她说她大吃一惊,这么小的孩子,哪儿来的对时间的那种感受,怎么会感觉时间流逝的快或者慢?我相信我肯定无法应答她的描述,但这个事情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忆中还有一个阅读的经验印象至深,就是在萧红写鲁迅的那篇《回忆鲁迅先生》,提到一次吃饭,周海婴(大概5-6岁)突然闹着说鱼丸不好吃,许广平不理他。结果鲁迅拿来一尝,果然不新鲜。鲁迅由此得出结论:
“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
我真正留意儿童在想什么,的确是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
有一天,七岁的儿子突然问起,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说,大概所有的生物最初都在海洋里吧,后来到了岸上,人类的始祖一步步演变,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感觉自己的知识也不过如此,就打开Youtube,找到一段记录片给他看。但这个科教片是给成人看的,儿子难得有耐心看了50分种,还是不完全明白。后来一次去学校,我告诉了校长这个事,校长就推荐了一个网站,需要输入学校的用户名和密码,里面有各种百科知识。关于人类的进化,是用卡通表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的关键性进展,如直立,建造房屋等。
还有一次,他又问我,人类是怎么开始用钱的? 我说,人类最初也没有钱这个东西。需要什么物品,大家就用物品和物品直接交换,barter, 易货贸易, 可是不同物品之间并不等值,比如台灯和游戏机,那就需要一个中介,那就是现在我们用的钱。过了一段时间检查,似乎他忘记了这个解释。不过可能是太抽象了。
我也问他,这些问题,你在学校问过老师吗?他说没有,因为他觉得爸爸懂得更多。(自豪啊)其实以我对儿子的了解,他会想到,假如老师答不上来,会embarrassed.
有一天,他又问了: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食物都吃完了怎么办呢? 我也楞了。没想过...我还成天琢磨怎么不遗余力地继续消耗呢,严重缺少责任感啊。我结结巴巴地说,不会的,粮食是可以再种...再长的...不敢说牛和猪和鸡是可以不停地宰杀的...更庆幸他还没有问到煤和石油这种长不了的...
那天开车的时候,随手放了一个邓丽君的CD,儿子突然要我停放。我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心想连我自己小时侯都特别不喜欢邓丽君,现在年纪大了,趣味复古,一个在美国出生,几乎不会说中文的小男孩简直更没有理由喜欢这种风格。没想到儿子说,这歌很sad,还反问我,不觉得吗?嗯。是的,sad...其实我心里想,为父半生饱经风霜, 备尝人间冷暖,听一首歌不至于崩溃吧。他又说,the song touched my heart,再听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你很sentimental !我说。什么是“sentimental ”?他问。我说,就是很容易感动,看到月亮看到花也会难过的那种感觉啊哈哈。
邓丽君的歌能触发一个小学二年纪男孩的愁绪,真是匪夷所思。儿童的小脑袋里,究竟还有多少好玩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