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英雄无泪
密支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1944年4月29日-1944年8月4日)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最终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800人退出。
密支那战役的战略地位
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腾冲。伊洛瓦底江经密支那城东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周围多山,标高皆在500至1000米左右。城区西北是一个地形略有起伏的小平原(纵横各达11公里),遍地是丛林。铁路自南向北穿城而过,从日军兵营和射击场折向西行。在西、北各有飞机场一座,西飞机场仍可使用,北飞机场及拟建中的东飞机场则需再加整建方能使用。
缅甸日军十分重视密支那的战略地位,从1943年夏季开始即以第18师团第114联队驻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区。密支那战斗开始前,日军防守密支那的兵力为: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约1200余人。其第1大队主力配属给第56师团;第2大队主力部署于瓦扎一带,对西警戒;第3大队部署于潘丁附近。
密支那战役指挥系统
1944年5月23日,史迪威偕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30师师长胡素、第50师师长潘裕昆、总部参谋长柏特诺来到密支那调整指挥系统。由柏特诺代表史迪威在密支那设中国驻印军战斗指挥所,执行指挥;由麦克姆任战地指挥官,统率在密支那的各部队;以亨特任第5307团指挥官。在密支那的中国军队分别由胡素、潘裕昆统率。
密支那战役的意义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式的得到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有了稳定性。危险的驼峰航线,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密支那上空,绕过喜马拉雅山,安全便捷的飞往中国飞往昆明和重庆。被阻断的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连通,指日可待。
下面这些照片是美军随军记者BOECKLEN拍摄于密支那战役期间
史迪威在休息
新30师师长胡素
胡素和史迪威在交谈
史迪威和30师指挥部人员
史迪威和第50师师长潘裕昆及美军突击队队长KAPLINGER
史迪威和第50师师长潘裕昆研究作战计划
史迪威和第50师师长潘裕昆及美军联络官RICHARD YOUNG
史迪威和突击队员们交谈
新22师副师长李涛代表师长廖耀湘向一起作战的美军突击队致敬
战役结束后抓获的日军俘虏
美军在向日军随军朝鲜籍慰安妇KIM询问
日军随军朝鲜籍慰安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