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国矛盾的“中日平衡术”

美国矛盾的“中日平衡术”

博客

 美国矛盾的“中日平衡术”

 



     除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外,大国关系的一大要素是信誉。应该让盟友和对手都知道,你是言出必行的。这一点在东亚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重要。巴拉克•奥巴马本月晚些时候在亚洲地区挥舞美国旗帜的时候,应铭记这一点。

     表面来看,美国总统的策略已足够清楚。华盛顿方面一直以接触与反向下注并举的方式应对中国崛起,在吸引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同时,重新巩固自己与亚洲盟友的关系。最近,中国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的强硬姿态,促使美国倒向更加坚定的“接触与竞争”政策。奥巴马出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是为了强调美国作为环太平洋地区固有大国的地位。

     最具考验性的一站是东京。日本是美国最重要的亚洲盟友。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以来,日本也成为美国最棘手的盟友。如果说美国希望制约中国,那么美国同样急于约束安倍。结果是,美国摆出的姿态在信誉中参杂了模棱两可。而这两者实际上是不相容的。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一事,将中日紧张关系这个话题挤下了头版。但东中国海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端、以及相关历史争论的危险性,并不因此而减少一分。中日关系在趋于破裂。中国官员表示,只要安倍仍然在位,中日关系就不会改善。中日相互的敌意已深深渗入公众舆论中。

     在上海的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Stockholm China forum)上,我听到一名中国高官称,日本首相挑衅了邻国,犯有历史修正主义和军国主义。日本不仅对亚洲地区构成威胁,还对整个国际秩序构成威胁。

     东京方面则反唇相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带领中国走上毫无约束的扩张主义道路。中国不仅希望从日本夺取领土,还希望从越南和菲律宾夺取领土。在日本看来,中国最近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与其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合,就证明了北京方面的意图。

     这种言论往往是套话。让中日对峙变得火药味十足、使得美国在一旁心惊胆战的是,中日开始翻历史旧账。中国决意要洗刷过去的耻辱。安倍则不愿道歉。尖阁诸岛争端不仅关乎领土,也关乎民族情感。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就成为自邓小平以来威信最高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凭借“太子党”身份,他绕过了中共的集体领导机制,也几乎毫不在乎党内老人的看法。在许多人看来,让中国重新成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是习近平再三宣称的“中国梦”的自然延伸。

     安倍也有自己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一直表现为国际社会中的模范公民,支持合作、回避冲突。安倍则来自另一种不同的传统。安倍式民族主义宣称,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必须实现复兴。在对内实施安倍经济学的同时,日本必须摆脱二战后接受的罪名和约束。

     安倍对参拜东京靖国神社(将战犯供奉为为国捐躯的勇士)的毫无悔意,加上对韩国“慰安妇”遭遇的含糊其辞,再次点燃历史余烬,激起中韩两国的愤怒。奥巴马本月的任务之一即促成日本与韩国和解。两国的共同利益应使它们成为天然盟友。

        美国的思维模式之一就是,尽管有各种疑虑,但无论发生什么美国政府都只能支持安倍。虽然美国迄今未就尖阁诸岛的主权表达观点,但明确表示日本对该群岛的控制受日美安保条约保护。

     这种论点认为,如果中国做出侵犯举动而美国袖手旁观,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将美国挤出西太平洋地区。放弃尖阁诸岛将使美国丧失在该地区的信誉。有些人回忆起新加坡陷落后英国威望的坍塌。

     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反应还如此暧昧呢?答案很简单。如果美国政府无法承受后退的结果,它便不希望为安倍挑起武力冲突提供任何动机。美国希望能安抚各国,也希望能施加约束。

     从逻辑上说,缓和紧张局势,也极为符合中日两国政府的利益。紧张升级导致两国都成了失败者,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而言。中国的强硬姿态将其近邻纷纷推入美国政府的怀抱。而安倍顽固不化的民族主义令日本失去了友谊。这种持续的危险局面叫人熟悉——不信任会导致误判。中日两国军方都已制定好了各自的战争计划。

     没人能确定奥巴马那并不牢靠的平衡手段会有助于维持和平。风险在于对阵的某一方会迫使美国政府做选择。俄罗斯长驱直入克里米亚已引发种种问题,比如西方会在哪儿划下界线?北约(Nato)会为波罗的海诸国而战吗?

     东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奥巴马会为东中国海的几座岩岛与中国开战吗?美国和其盟国越是能令人信服地对这两个问题答“会”,他们的决心就越不可能受到试探

FT专栏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2014年04月08日

相关文章:

    世界军事版图的变异 
   
钓鱼岛与美国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AKB48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