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跨越了四百年的疑惑和争执(3)

跨越了四百年的疑惑和争执(3)

博客

(对外在世界的认知 之十一)

在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实验确认了光的波动属性后,他的同族晚辈麦克斯韦尔(Maxwell)很快又在数学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光的波属理论的定义。麦克斯韦尔发现光有电和磁的两重性特点,磁的波动形式是上下跳动,电的波动形式是左右摇摆,但是,它们都有明显的幅度,该高的时候就是波峰,该低的时候就会有波谷。光在传播时是磁和电在两个维度上的波动像辫子一样编在一起,成一条直线前行。1861年,麦克斯韦尔用数学等式描述了这两种波形结合在一起的样子。至此,在明确的实验展示和严谨的数学支撑下,光的波动说俨然成为理论界的共识,争论之声渐渐散去。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人们,对宇宙太空的认识不像我们现在知道的这样。那时的科学认为太空中密布一种介质,一种具有流动性的介质。这也是根据当时的认知,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这个推论的前提是因为光是波,而波只有在介质中才能涌动传播,就像水里的波一样,没有流动性的东西,你不能让他流动,这是自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时候就被想清楚的道理。所以,如果太空中没有那种可流动的介质,光是怎么从太阳传到地球上来的呢?于是,那时的科学家把这种假想的可流动的介质叫“以太”(Ether)。在inertnet 互联网发明之前,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Ethernet的命名就是来源于此。

 

到了1905年秋天,当时欧洲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德国《物理年报》的九月号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换的探索及观点》的论文,文章作者署名,爱因斯坦,这是一个学术界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名字。至此,大幕拉开,一个专利局小职员开启了他挑战历史经典的绝世传奇。很显然,爱因斯坦是有备而来。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的同年五月,他曾写信给自己的朋友说,即将登出的有关光的属性的文章,会是“非常地具有革命性”,这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假设”代表了一种对已经奠定的传统的锐利冲击。

 

根据爱因斯坦的想法,把一块金属锌的盘片放入真空管中,然后用紫外线照射,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一种电的流动。这是由于光激活了理论中讲到的被称为电子的粒子,它从原子中松动出来(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要相信原子和电子的存在,这是接下来又一个爱因斯坦使人确信了的事情)。如果光是波,按那时候的理论,越强的光照射到金属片的表面,就会致使越多的电子释放出来,致使越多的能量被这些跑出来的电子携带;换句话说,电的频率就会越高。实际上,电子的数量的确是随着光强度而升高,但电频率却没有随之升高。为什么呢,爱因斯坦在此借用了普朗克的能量模块观点来说明道理。

 

普郎克定义了光能量的输出单位(quanta)是极小不连续的小砖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小怪物。爱因斯坦不这么看,他说,光能量的单位quanta贮留在空间的某一点,不可分地移动着,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被生成或被吸收。爱因斯坦视这些小单位quanta既是粒子又是波动,即能像波那样振动的粒子。他赋予这些小模块同时具有能量和物质的属性,这就是后来被称作是photon光子的东西。所以,这里讲出来的道理是说,只有当光以粒子而不是波的身份有所作为时,它才能产生电流。

 

爱因斯坦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当然算是离经叛道,这使得很多富有声望的人物站出来反驳他的观点。比如,后来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发现过晶体中X光衍射现象的劳厄(Laue)就跟爱因斯坦为此打过多年笔墨官司。就这样,在惊异质疑争论纷纷扰扰走了十多年的时间之后,美国人密利坎终于通过实验证实了光电效应的说法。这使得爱因斯坦凭借他第一篇发表出来的论文中的一段不长的论述,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而密利坎自己也因为此项功劳获得1923年度的同名奖项。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越吃越蒙山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