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历史瞬间的定格与重演

历史瞬间的定格与重演

博客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举足轻重的事件和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定格在一些标志性的图片或影片等影像资料上,风靡天下,进而传诸后世,成为定义那个时代和事件的最直观形象的标志。

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这张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照片。 它是由美联社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在二战时期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最重要的战役之一硫磺岛战役中拍摄的,是历史上被复制最多的照片之一,也是许多雕塑,绘画作品的原型,是成为美国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图片。

在为时35天的硫磺岛战役进行到第五天的1945年2月23日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攻克了硫磺岛上最高点苏里巴奇山(Mount Suribachi)。为了让友邻部队知晓这座制高点已被攻占,指挥官决定在山顶插上一面美国国旗。 随海军陆战队行动的摄影师路易斯·洛里(Louis Lowery)拍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留下一张难得的原始照片(见下图)。在随后,洛里随这拨士兵往山下走的路上,迎面碰上正急切地往山上赶的罗森塔尔。洛里还跟罗森塔尔讲述了刚刚发生过的升旗场面,后者为自己错过了这样的重要时刻而懊悔不已。但2小时后,更多海军陆战队员带着一面更大的旗帜前往顶峰,因为当时负责战斗行动的指挥官认为,先前的国旗尺寸太小,从其他阵地上看过来不够醒目,到不到传递信息的最佳效果,所以命令更换一面更大尺寸的旗帜。罗森塔尔抓住机会, 在第二次尝试中,终于捕捉到了这一标志性的图像。 在罗森塔尔的这幅著名照片中,人们看到的参与升旗的共有六名士兵,但不久其中的三名就在战事正酣的硫磺岛战役中丧生了。

下图是路易斯·洛里拍摄的第一张升起星条旗的照片。如今它与罗森塔尔的照片一起被存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

 

 

罗森塔尔的照片在18小时后被美联社传回国内,短短的九天之后就被发表在了《生活》杂志,引起轰动,也一度引起争议。因为有人认为照片有摆拍的嫌疑。罗森塔尔在抓拍士兵竖起第二面美国国旗时,曾经跟参与升旗的士兵说过类似“大家精神些啊,这可是见证历史的时刻”的话。之后,经过详细调查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才打消了人们的疑惑,照片当年还获得了普利策奖,成为激励美国人民打赢二战的强心剂。受总统之命,幸存的三名士兵迅即被召回国内,作巡回演讲,为推销战争债券筹集资金而奔忙。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英雄凯旋般的拥戴和欢迎。

2006年,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监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所导演的战争片《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故事主题就是叙述《硫磺岛升旗》这幅著名摄影作品诞生的背景始末。电影里,这三名陆战队士兵在享受着英雄般的欢迎时,内心深处备受煎熬,他们明白,真正的英雄早已战死在那座小岛,他们真希望还能够跟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在一起。

 

 

在华盛顿市外的阿灵顿郡依照这幅照片创作的雕塑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纪念碑。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这样举足轻重的事件和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被定格在一些标志性的图片或影片等影像资料上,风靡天下,进而传诸后世,成为定义那个时代和事件的最直观形象的标志。而在认定是不是摆拍的问题上,新闻界和众多媒体,以及广大受众都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关键点就在于,你所记录下来的是撷取历史进程中的固有的某一个瞬间,还是时过境迁之后,再人为地去重演或复制这个瞬间。

说到摆拍,其实过去很长时间人们是认识不清,或者不太在乎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很多纪录片里,不少镜头和场面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准备的。我还清晰地记得,大约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时值夏收季节,学校组织去到一所部队农场参加学军学农劳动。我们跟着解放军叔叔在农田里收割水稻,稻谷收上来后运到场上脱粒,晾晒,再装进一条条麻袋里,然后用马车运进粮仓。某一天,上面传来消息说是电影厂要来拍夏粮丰收的纪录片。我们当时并没有被指派参加这一活动,所以也没有被拍在电影里,但是我们有机会站在一旁看解放军战士如何拍电影。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镜头可能就是寥寥数分钟,但是拍的时候却是耗时费力。先要由工作人员调试光线,还有专人在旁边打着一块块巨大的反光板,等一切安排妥当,才有人向早已在路口处等候多时的一辆辆装满了稻谷的马车发出起步,出发的指令。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我们看过无数反映工农业生产捷报频传的新闻简报纪录片,其中很多大概都是这样拍出来的。

最近,看到一篇当事人回忆北平和平解放的文章,才偶然得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纪录片镜头,雄壮严整的军容,北平群众夹道欢迎的场面,绝大多数并非真的是拍摄于历史上入城式发生的时刻,而是事情发生过一年多之后又重新补拍的。

这篇回忆录的作者叫梁进路,是一位出身于当年冀晋军区的老干部,他亲身经历见证了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他在回忆录里非常详尽地回忆当年如何随部队参加解放北平,开国大典,卫戍首都的经过。

北平是在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的,那是平津战役结束之时,而解放军入城式是在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举行的,当时说法是为了让北平的老百姓过好年,而推迟了进城时间。入城式历时6个小时。有很多文献描述了北平入城式的庄严热烈的场面,但鲜少有人提醒你: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很多镜头都可能是第二年1950年的4月补拍的,跟真实的历史事件相距一年还多。因为原始现场拍摄的影片效果不理想,上面决定重新拍摄。

梁进路所在的二0八师全部担任了拍摄北平入城式步兵师的任务。他回忆道:

“北京的4月中旬,天气已热了,我们又戴起当时四野的皮帽子,穿上大衣,军官还要穿上皮大衣。

“北平入城式开始,以步兵为先导,我们以四路纵队行进,后继是炮兵部队、骑兵部队和坦克部队。由前门大街向箭楼进发。沿路有市民学生组织的欢迎队伍,热烈的欢迎场面,口号不断,学生们还拦住我们的乘马上来握手致意,爬到炮车上坦克上写标语。箭楼上有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军政首长检阅入城部队,并向受阅部队挥手致意。入城前有傅作义部队官兵数人向我师622团团长李飞同志交换了城门钥匙,李飞大手一挥,城门大开,大军进城,完了入城式。

“进城后往西交民巷、王府井大街进行了游行,经东单崇外大街返回。辛辛苦苦的一场游行,累倒不太累,但这身冬季的穿戴却热的够呛。”

这样的经过重新拍摄的历史事件,跟事件发生过的固有的历史瞬间之间,多多少少会有些距离吧,极而言之,可能都不好再算作历史纪录片了。如果影片在解说词中能够如实地加以说明,感觉上会产生某种疏离感,但理智上反而会更有利于准确地理解那段历史吧。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yunta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