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见闻(二):汉口老城走马观花
到武汉后一连宅了几天,“烧烤模式”连着“蒸煮模式”,哪儿也去不了。某一天,气温稍稍下降了一两度,太阳也不太毒。太太的哥嫂好心地建议:何不趁这难得的“凉快天”出去转一转?是啊,既然大老远地来到了武汉,时间又富裕,要是哪儿也不去看看,岂不是太亏了?于是,便花了一天时间去汉口转了转。
前面多次来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都已经先后看过不少地方,印象深刻(参见:《初夏时节访武汉》,《武汉“看海”记》)。汉阳近在咫尺,天不热的话每次都会有机会跑一跑;武昌虽得过江,但以前也没少往那边跑;汉口,作为武汉最繁华的商业购物区,一有机会也喜欢去,尤其是地铁通了以后,过去更方便了。
很奇怪,在武汉三镇中,从行政区划建制看,并没有汉口这个区划,不像武昌和汉阳都是武汉市所辖的城区。汉口则被分割为江岸区,江汉区和硚口区。从地理上看,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东南隔江与武昌相望,西南隔江与汉阳相望。
汉口自古就是中国的四大名镇,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民国时的汉口市高度繁荣,包括汉阳人口曾达到百万之多,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汉口自近代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英,德,法,俄,日,比等国在此设立租界,列强依据不平等条约实行独立于中国政府的行政和法律制度,形成国中之国,但客观上也推动了武汉的近代化进程。由于这样的历史机缘,汉口留下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使这一带成为一座巨大的活的建筑博物馆。所以,有人说,要了解武汉沧桑的历史变迁,就得到汉口老城区去走一走,看一看。
那天上午,坐上地铁很快就到了汉口的中心地带江汉路步行街。这条号称“中国第一长的步行街”是武汉最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这里商铺林立,从精品专卖店,到传统老字号,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喜欢的商品,满足休闲,购物,餐饮的需求。
徜徉在江汉路及其周围地区,满眼可见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西式建筑,有种置身于欧美某个城市的错觉,彰显出汉口老城区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的实物见证。
中国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台湾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中信银行
盐业银行旧址
四明银行旧址
沿街建有很多反映武汉风俗民情,民生百态的雕塑,看了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武汉热干面的捞面师傅
卖自来水的。反映城市居民早期市井生活的一个典型画面,看了不由得想起过去老辰光。记得小时候,我们也不是每家都有自来水,整个职工宿舍几十户人家都要到大家共有的一处自来水龙头那里去担水回家的。那是我小时候做的最值得自豪的家务活儿,常常为此受到外婆的表扬。
有很多这样的里弄,跟上海的弄堂一样,应该都是早期租界遗留下来的遗迹吧。
汉口还有很多这类充满异国情调的老房子,单单是走马观花也不是一天就能全看下来的。
老武汉美术馆
老武汉图书馆
当然,最为著名的一座古老西洋建筑,还是要算江汉关大楼。它位于江汉路和沿江大道交汇处的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地标性建筑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1年,清政府为英国所迫,沿江建立镇江,九江,汉口等外贸口岸,并分设海关。60年以后,江汉关大楼奠基兴建,1924年落成,是武汉当时最高的建筑。江汉关大楼临江而立,历经近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闭关到开放的历程。今天,这里成为一座博物馆,还原当年海关运营的景象,陈列武汉百年发展变迁的文物资料。
复原当年报关大厅的情景
海关最高官员税务司的办公室
从大楼露台上可眺望长江江面以及对岸武昌的高楼大厦。
宽阔的楼道
庭院
参观者饶有兴趣地浏览反映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陈列
张之洞推行洋务新政,带动了武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四大名旦在武汉
江汉楼顶部钟楼的模型
汉口还有一处极有特色的旅游景点,那就是吉庆民俗风情街。如果说,江汉路步行街体现的是汉口时尚,现代的风貌,那么,吉庆街反映的则是汉口传统,怀旧的情调。
首先吸引游人眼球的,是街角处一组反映武汉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的彩色群塑。那些栩栩如生的各色市民形象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推着货车做小买卖,有的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有的呼朋唤友,开怀畅饮,引得游人也不由得参与其中,跟他们“互动”。
沿着这条街,各种美食店铺鳞次栉比,汤包首选“四季美”,豆皮大王“老通城”都在这里留有一席之地。
在连接两条毗邻街道的过道上,有两块展示武汉方言的墙壁相向而立。那最后,就来自我考核一下,看你认识其中哪些老武汉话,达到“汉”语几级吧?
谢谢浏览!欢迎参阅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