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实的如懿
没时间追剧,不是写剧评哈。自从《甄嬛传》之后,就没有看过宫廷剧,都是女人斗来斗去,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实在也不想多看。除了剧照,《如懿传》一个镜头都没看过,只知道是周迅主演的。据有人说周迅有点装嫩,毕竟四十多岁的人了。是否这样,不得而知,剧照上还是蛮年轻的,保养有方。
之所以写如懿,是因为偶然一个机会听了雷佳演唱的片头曲《沉香流年》,觉得非常好听,决定翻唱。一首歌配一首诗词,几乎成了我的定律,《沉香流年》也不例外。既然是写如懿,历史人物,就得依据史实来谋篇,而不能跟着胡编乱造的电视剧走,这是写历史人物的一个规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电视剧的基本都是戏说(读了剧情介绍),与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出入甚大,并非电视里的那么风光,也没有电视里的那么得宠。
如懿原型为乾隆帝的皇后纯帝继皇后乌喇纳喇氏(《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玉牒》记载为乌拉那拉氏,也有写成是乌喇那拉氏,本名已无法考证)。这个姓氏最大的特点就是盛产皇后,几乎是爱新觉罗的官配。清朝十个皇帝,五个皇后都姓那拉,至于妃嫔就更数不清了。
因为人美出身正,那拉氏在雍正十二年参加秀女大选时从三千秀女中脱颖而出,被雍正一眼相中,钦定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做侧福晋,时年仅16岁。不过也有资料记载说那拉氏长相普通而已。
1734年,那拉氏嫁给乾隆,作为侧福晋,1737年,也就是乾隆称帝后的第二年,被封为娴妃,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毕竟她终究是乾隆的第二个女人。
乾隆在位,之后的十三年里,乾隆皇帝真正爱的人只有孝贤纯皇后,甚至拿下密旨,把他和孝贤纯皇后的长子当做储君来看待,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儿子都被当做太子来看待,可是却也引得了很多人的眼红,接连的迫害,让两个无辜的小孩相继离世,最终孝贤纯皇后在乾隆十三年,郁郁而终,离开了人世。这段期间,那拉氏是不可能得宠的。
此后,才有了那拉氏的机会,虽然如懿被封为了皇贵妃,可还是没有立马被封为皇后,由此可见乾隆对孝贤纯皇后的爱。
直到两年后,胸怀大志的乾隆觉得需要一个人来稳定后宫,这才让那拉氏当上了皇后,在此期间,乾隆征战四方,平定叛乱,让康乾盛世达到了一个顶峰。所以说,那拉氏当皇后,并非出于乾隆的爱,而是为了稳定江山,从大局考虑。那拉氏,不过是乾隆手中的一颗棋子。
在那拉氏当上皇后这十五年里,乾隆都是励精图治的整治国家,无心风月。
之后那拉氏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其一,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咏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咏琏、咏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辉发那拉氏却相对冷淡,这让她感到伤心和失败。而南巡途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终于激起辉发那拉氏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痕城市”,绕城而行。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乌喇那拉氏那颗极其要强的心。乾隆缅怀,不料如懿却以为乾隆始终不爱于她,所以竟然拿起剪刀,剪了自己的头发。在满族的习俗里头这是最忌讳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所以乾隆很是生气,一举收回了如懿的四册封书。
一册封为娴妃,二册封为娴贵妃,三册封为皇贵妃,四册封为皇后,全都收了,并且直接把如懿打入了冷宫,永不召见。
第二年,如懿终究还是郁郁而终,享年49岁。她去世的时候,是按照皇贵妃的丧仪来举行的,可是史料记载,只是用钱207两。
她被葬在了妃园陵,这是那个时代所没有的,一个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妃子的下属,所以由此可见,当时如懿断发的事情或许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如懿死后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就连画像,都让乾隆皇帝一并销毁,这到底是多大的恨,才让一个皇帝对自己的皇后有这么大的怒火,连该给的封号都没有。
后人做过种种分析,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理由令乌喇那拉氏断发。真正的原因,已经不可考,成了历史谜案。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她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谥号的皇后。
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君王的女人,福兮祸乎?
七律 · 乌喇那拉氏
文/墨脉
岁华熬得终为后,未料从而霜雪受。
治国玉皇多别疏,离尘旧影长缠纠。
青丝一断梦魂消,谥号全无陵墓苟。
如此遭逢难觅双,只因命在他人手。
片头曲非常好听,古香古色,墙裂推荐。(原唱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