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高干子弟
之前说过,成长在皇城根下我们难免不享受些“特权”, 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吃穿住尚可,最主要的是离党中央之近,晓得的各类指示和消息也来得快,因为京官遍地,渠道自然多多。百姓戏语“从楼顶仍快石头, 十有八九会砸到一个科长或处长”, 所以住在京城,百姓多少会认识几个有头脸的人物,当然对他们的有多少了解,就看造化了。
在国内生活的那些岁月,咱确实有机会直接或间接触过一些高于“处长科长”之流的高干及其子弟,感受过他们不一样的生活。老爸有个堂兄文革期间是一位部长的大秘,在“四人帮”闹的最欢的后期,他每周到我们家分享各类小道消息,后来都逐一验证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可见其消息的渠道不一般。当时盛传江青找人写了“红都女皇”一书,人们只是听声不见影,咱这位亲戚居然从部长那里读到,还断断续续与我们分享过一些章节。此外生活上也多予我们方便,他通过部长的渠道,搞些编外物资,让我们享受过一些特供。
咱最早接触高干子弟是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有次去住在北京木樨地地铁站附近的一位大学同学家玩,谈话间了解到其父的背景,才晓得为什么他们能住在这样一个楼房,他说大院里有特供商店,应有尽有,住在这里的人有特殊证件可以购买。后来发生六四时,进城部队的大兵搞不清东南西北,在木樨地与百姓交战时乱开枪,不少子弹飞进那栋楼的高干之家,中央后来费了不少口舌去安抚他们...
老妈有个战友A 升迁的很快,早早就过着非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她们偶尔来往,都是公事公办。有年不知什么原因,A 带着长咱两三岁年的儿子来到俺们的小宅,我们这才有机会相识。哥们果然不像是出自普通人家的娃,言谈举止自带气场,话语娓娓动听,多少有点“目空一切”,什么都看的透,什么都搞得定,让咱这小民大开眼界,些许有些“崇拜”。
认识了这哥们,咱自觉有面。偶尔也到他家小坐。他有广泛的人脉,每次在他家都会见识到这一阶层的不同孩子,人家聊的真不是百姓的鸡毛蒜皮八卦,各个似乎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的架式。有次几个人与港客因生意出现纠纷,他们商量如何摆平,那套路那手腕,咱在一旁听着都惊讶不已,果然人家的江湖道道魔高一尺, 不过说来倒去,还是家庭背景造就了他们的特权及占有的资源可以横行于普通人无法涉及的空间....后来咱觉得不是一路人够不上人家,也就慢慢与之疏远。若干年后,小子玩大了,父母也罩不住,当啷入狱,咱想来有些后怕,若当年一时糊涂跟其瞎混,保不齐会被抓去顶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