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儿子爱好这项很野蛮的运动令人既爱又怕

儿子爱好这项很野蛮的运动令人既爱又怕

博客
儿子马特(Matt)喜爱打冰球。但在俺看来,这项运动十分野蛮,既爱又怕。冰球,又称冰上曲棍球,是运动员脚穿冰刀、身着护具服装,手持球杆在冰场上击球的一种球类运动。俺虽然教会马特滑冰,但不鼓励马特学打冰球,因为冰球比赛对抗过于激烈容易受伤可是马特坚持要学打冰球,拗不过他只好同意参加冰球俱乐部。出于无奈每次还要陪同前往观看,以显示家长的“支持”。久而久之,居然慢慢地热爱上看冰球赛。
美国的所有职业球类比赛中,冰球无愧为“最野蛮比赛”(没有“之一”)。据说比赛允许打架是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观众确也乐于看冰球队员打架,起哄声此起彼伏,把打架冰球队员当成“角斗士”,对那些不情愿打架的球员还报以嘘声。冰球比赛有特定的“打架规则”。首先,双方必须是一对一单挑,其他队员不可帮忙(图一)。其次,双方通过肢体和眼神上的交流,达成“准备打架”的共识。同时裁判后退,腾出打架空间。接下来,打架双方丢掉球杆和手套(用球杆会被严惩。脱帽与否基于共识)。交战时,双方只能用拳头击打对方的脸、鼻、口等脆弱部位。

既然规则允许打架,那冰球场上斗殴便司空见惯了。2013年,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季后赛,渥太华参议员队与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发生打架。在现场近24000名观众欢呼下,竟有四组选手八个运动员同时开打。 2010年,俄罗斯大陆联盟冰球联赛发生30人参与的罕见集体一对一斗殴(图二,三)。勇士队和先锋队所有队员一字排开,捉对厮杀,场面破记录的火爆。与其说是冰球比赛到不如说是集体拳击赛。比赛发生打斗时,即使头破血流,裁判也在一旁观望并未上前拉架,除非一方摔倒在地无还手能力。等打斗结束后,参与打架者全被罚下,比赛照旧进行。这就是职业冰球运动场上特有的“打架文化”。令人称奇的是,冰球队中居然还有专门负责打架的大块头(Enforcer),叫“斗士”,“硬汉”,或“打手”。前NHL职业冰球队员Derek Boogaard 就是最著名的一位(下视频介绍他一生因打架,脑部损害和身体受伤太多,最后因吃止疼药过量死亡, 时年才二十八岁):
 图一。冰球赛中打架必须是一对一单挑,其他队员不可帮忙打群架(from internet)
图二。2010年俄罗斯“勇士”队和“先锋” 冰球队员上演了30对群殴,抱团厮杀场面火爆。(from internet)

图三。2010年俄罗斯“勇士”队和“先锋” 冰球队员上演了30对群殴,场上一片狼藉,十分火爆。因罚下的队员过多,比赛无以为继,开赛不到4分钟宣告终止比赛。双方球员都因此吃到了巨额罚单(from internet)

另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合理冲撞“,用肩、胸、臀冲撞对方控球队员,但不得滑行三步以上或跳起来进行冲撞,也不得从背后或距离界墙3米以内向界墙方向猛烈冲撞,否则就是非法冲撞。因为冰球运动员
滑行速度极快,动量很大,故撞击时很暴力。可使被撞者昏过去而失却知觉,如撞击头部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图四。即便是业余冰球比赛身体撞击也很猛烈。马特曾经两次腿部骨折,而两次均为遭到强烈撞击后所致。图中是马特第一次左腿骨折。
图五。 冰球是由黑色硬橡胶制成,重量约165克。比赛中,球杆挥打的冰球,其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马特即使穿护具也会被打的一片青紫。专业球员的腿和胳膊上常见到青紫的斑。
如果冰球击中要害部位会要其性命。2000年,加拿大一位球迷在看台上被冰球击中太阳穴而死。2010 年,62岁的瑞典冰球裁判欧曼在比赛执法时,被冰球击中后脑昏迷,随即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身亡。
俺对冰球运动又喜爱又害怕。喜爱冰球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鼓励竞争精神,增加男孩子阳刚之气。但是又不时害怕马特不慎会受伤至残,而且无法上班还会丢了工作。记得马特第二次骨折是他搬到西部的加州以后。晚上俱乐部打球时,右腿被撞骨折后,自己一人咬着牙用左脚踩油门开车回家。真可谓是,“一不怕疼,二不怕死”。俺着实不喜欢冰球中的暴力行为,担心现场比赛或电视直播画面中的暴力场面,或多或少总会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图六。马特参加美东部当地俱乐部的第一只业余球队(前左一)。可以看到他满脸稚气,体形比队友要小一圈,一撞即飞

图七。马特两年后,转入美东当地俱乐部的第二只业余球队(前左一),看上去稍微比以前强壮一些。前排中间长胡子的是队长,大学教授。而他背后那位女的是位中学老师,和地上躺着的守门员是一对。

图八 马特侧身射门

图九。马特打中锋,Face Off

图十。马特带球进攻
图十一。马特突破防守
图十二。马特带球突围。

图十三。前后夹击马特。
图十四。马特甩掉防守队员
图十五 马特成功突破

图十六。现场看专业冰球赛。 球迷全部起立,欢呼进球还将帽子扔到场内。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Yz_river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