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17 04 秘鲁笔记之七利马和巴拿马运河

2017 04 秘鲁笔记之七利马和巴拿马运河

博客

Sat Apr 15& Sun Apr 16利马和巴拿马运河的到此一游

Sat Apr 15利马

秘鲁行的最后一天,一早从库斯科飞回了利马。住在离机场不远的B&B。价格低廉,而且免费接送机场。虽然他们忘记了去机场接我们,一番周折之后才联系上。住处离机场有约20分钟的车程。一路看到的景象不很整洁,有些地方还很破败。独门独院的小楼,我们的房间在一楼,非常简单但是还算干净。屋主很热情。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餐馆叫Tanta。这是个连锁餐馆,在国内外有很多家分店,包括在智利和芝加哥。我们去了Plaza de Armas旁边的那家。叫了Uber到那里,吃喝完毕,余下的时间随意转转,为秘鲁之行划上个慢悠悠的句号。

Plaza de Armas (Plaza Mayor) 附近是利马的历史老区。见证了殖民统治的开始,也见证了独立的旗帜。殖民时期最有代表性最恢弘的建筑都集中于此。包括总统府,教堂和市政厅等。还有17世纪原版的精致铜质大喷泉。

在总统府旁边的小巷子里, 我们花了好长时间看一所美洲大陆最老的由同一个家族居住的房子 Aliaga House (需提前预约,两个人的门票加导游费US$60)。西班牙征服者和第一位殖民者Francisco Pizarro于1535年建立了利马这个城市。他住在如今的总统府的位置,把旁边的地划给了他当时最亲密的战友Aliaga建住所,这样两个人就可以做邻居了。Aliaga的后人们仍然在此居住,至今已经有17代了。房子的家具,摆设,装饰等,虽然有更新,但一直维持原来的风格。

参观美食博物馆Museum of the Peruvian Gastronomy

有些图片没有英文说明,看起来不太容易。我猜是讲亚洲欧洲和美洲菜对秘鲁的影响。不同菜系交汇融合互相借鉴的地方,往往会成为美食天堂,比如秘鲁。再比如台湾,大陆带过去的各省佳肴荟萃,孕育了独特的台湾美食。

烤鸡是秘鲁人最常吃的一道菜。

来自西班牙的阿拉伯饼,每天早餐至少吃两个,非常好吃。

圣马丁广场。秘鲁的解放者圣马丁的塑像。塑像下端是秘鲁之母Madre Patria之像,本应头顶火焰,现在却顶着一支羊驼。这原来是个乌龙。在西班牙语里,Ilama有火焰的意思,而在安第斯土著语言Quechuac里,Ilama是指动物羊驼。阴错阳差,火焰被雕塑家变成了羊驼。

本来想去Bohemian Barranco看看,据说那里是作家,艺术家们聚集的地方,也是喝酒聊天,听民间音乐的好去处。也有一个叹息桥Bridge of Sighs,和19世纪留下来的精美建筑。大概我们给出的地址有误,Uber司机把我们送到了Barranco的一个居民区。此时购买的秘鲁当地手机data全部用完。没地方查找。用Google translate和司机解释是去艺术区,他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非常耐心地问了问周围的人,还是无果。此时天色已晚,只好原路返回。从女儿的照片看,这里是一个有很多街头艺术,和浪漫气息的休闲区。

利马匆匆一游,还有很多想看的没有时间去,比如那个很多人推荐的Larco Museum。著名菜市场Surquillo Market。不只是有新鲜食材,还有不错的饭馆在里面。如果有机会再来秘鲁,会花更多时间吃饭。

还有错过的:利马名人汇聚,有百年历史的酒吧餐馆Bar Cordano,到那里才发现人家门上贴着告示,今天歇业。据说这里有名的是这个三明治:butifarra – ham and sweet onion relish baguettes。

预定的餐馆 Panchita  Calle 2 de Mayo 298, Miraflores 15074, Peru (51-1) 242-5957 Mon - Sat: 12:00 - 0:00, Sundays: 12:00 - 17:00. 是女儿和她的朋友们去吃过,并推荐的。后来行程改变没去成,发了邮件取消了定位。

女儿和朋友们点了传统的烤鸡,甜品有秘鲁甜面圈Picarones。

利马后记

在利马前后大概停留了有两天的时间,本意是吃吃喝喝的。偶然和必然之间,瞥见的这个都市的真实面目,有风光,有局促。因而有感慨,有惶惑。回来研究了些相关的历史知识,似乎对原来的疑问有了一知半解。虽说献丑不如藏拙,还是将学习的心得和盘托出。

利马,历史上曾经被称the saddest city on earth, 是写《白鲸记》那位美国作家说的,我猜他很可能没在这儿吃过海鲜。

说起忧郁之城的原因,首先来自第一印象。下了飞机,你就有可能感觉还在云里雾里天上飞哪。除了夏季一月至三月,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整个城市被来自大西洋的薄雾笼罩,很少见到太阳。我们在的那两天还真不错,天天大太阳,晒得受不了。原因之二,利马是著名的无雨之城,这样就造成绿化费劲,树木不多;而且难以借雨水冲刷都市建筑的灰尘,因而这边的很多楼房是明亮的黄颜色,这样可以掩盖日久积尘。时常不得不以真面目示人,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对于个人来说,不都是比较悲哀的事情吗?另外,在利马,每五个人中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利马市区的三分之一是贫民窟,这个比例对一个首都来说是相当高的,这里毕竟是秘鲁最富有的城市啊。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基本上都是来自贫苦山区的印第安原住民,他们赤手空拳来此淘金,用捡来的砖瓦,石块和纸壳等,在山坡上搭起一个家,梦想在首都寻求更好的生存机会。如今在利马有个很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就是参观贫民窟,并且到那里的居民(原住民)家里吃顿饭。

回头看看利马这个城市的历史,真的很sad。利马曾经在最辉煌的年代被称为“新大陆的首都”。从1531年开始,西班牙人征服并控制南美洲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因其靠海港,依山傍水,成为了殖民统治的中心,更是联系美洲,欧洲和远东的重要经济纽带。这样的境况延续了二百多年。中间也有故事:1684年利马人不堪英国海盗的侵扰,建起了环城城墙,至今还有遗迹可以看到。1687年的大地震毁了整个城市。不久,重建的教堂和宫殿更加辉煌壮观。当然用的是社会最底层的秘鲁原住民的力量,和他们在极其悲惨的境遇中开采出来的金银财富。同一时期,利马在南美殖民阶段的重要地位,开始受到威胁。

随着其它相似地理位置的南美城市,比如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崛起,利马的独特经济和地理地位开始动摇。1746的大地震,再次沉重打击了利马。经济不好和自然灾害让秘鲁人信念动摇,更多的人听从宗教(天主教)的召唤。19世纪开始了南美解放运动,之后经济逐渐回升,1851年南美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连接利马和El Callao (介休港) 。好不容易消停了一阵子,又打起了大西洋战争War of the Pacific。1881年被智利占领首都利马达两年之久,财富再次被掠夺。看来秘鲁人很不擅长打仗和对抗。据说当初印加人能征服大部分部落,主要是通过谈判,威慑,讲和等互惠互利的手段。这倒和我眼里的秘鲁人的形象相符:谦和恭顺。直到20世纪初,这个被利马出生的作家本人称为Lima the Horrible的城市,才开始再次恢复和发展。

如今,勤劳的秘鲁人已经逐渐改善着自己首都的形象,利马市政府致力于清洁运动,整顿脏乱差的市容。发起每年一次 (9月份) 的国际美食节,让全世界的人们通过吃,来体验利马乃至秘鲁的独特饮食魅力。越来越多的贫民窟地区发展成了新兴的中产居民区。比较著名的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Villa El Salvador,在利马市的南边。是由来自山区的原住民,因为生活贫困或者躲避自然灾害,在海滨沙地上自建的聚居地。这里由一个被政府驱赶打击的非法定居点,发展到了一个自我管理,设施完备的低收入阶层住宅区。获得认可是个曲折艰辛的过程,与匪帮斗,和政府争,为了一席生存之地,前几任市长在奋斗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虽然这样的社区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毕竟这样的自治社区给了穷苦人一个安宁的家。

Sun Apr 16巴拿马运河到此一游

从秘鲁利马回多伦多,要经停巴拿马近五个小时。虽然知道有人在layover期间打车去看运河(往返80到100美元),我们一直拿不定主意。直到飞机落定巴拿马时,我们终于决定出去亲眼看看这个名声在外,有着血泪历史的,所谓世界第八大奇迹--巴拿马运河。

提着我们的小行李箱,来到机场外的停车场,Uber司机已等在那里了。司机原是专职导游,有了Uber后便辞职了,一边在高中教数学,一边兼职Uber司机。知道了我们的打算,他便建议给我们往返的线路,包括市区,当年美国独占的管理区,升旗事件的地点,运河等,然后就认真地开始介绍巴拿马和运河的历史,与美国的斗争,运河的归还,巴拿马的现状。一般运河的参观是到主闸Miraflores。那里有博物馆,还可以亲眼看见船只过闸的情形。我们怕没有足够的时间,就听从了Uber司机的安排,去市区和水闸兜了一圈。没有机会停留拍照,凑合拍了几张。

车上匆匆拍市区。

巴拿马运河(Panama Canal)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运河于1920年正式通航,船只通过运河需要花费六至八小时。运河的作用是船只能够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合恩角附近的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一万多公里。

原来,修一条连接欧洲和美洲的运河,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在1534年就提出来了,目的是以缩短船舶往来于西班牙和秘鲁之间的路程。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其实是日不落帝国这一称呼的始作俑者,墨西哥阿兹特克帝国和秘鲁印加帝国就是在他的统治期间被西班牙人所灭的。

运河的方案不断地被研究论证,直到1881年,成功修建苏伊士运河的法国人费迪南开始领导修建工程。八年奋战后,终因工程难度巨大,加之瘟疫横行,死伤惨重,资金用尽而停工。他自己也险些入狱。

遥望Miraflores。

美国人后来接手修建工程。巴拿马原来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一直闹独立。美国本来是援助哥伦比亚政府,打击独立派。现在本着美国优先的原则,转而支持反对派闹独立,不惜分裂哥伦比亚。运河修建成功后,签订美巴合约,以支持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出来,和一千万美金的价格和每年的低廉租金,给予美国建设巴拿马运河和无限期管辖巴拿马运河区及其防御设施的权利。巴拿马运河区内升美国国旗,执行美国法律,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当然后来的事众所周知,受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鼓舞,以1964年学生升巴拿马国旗被美军枪杀为开端,巴拿马人进行了十余年的抗争,终于在1977年达成协议并与1999年收回运河。

如今的管理区飘扬着巴拿马国旗

司机见识广泛,很能聊天,一路上滔滔不绝。两个多小时后回到机场,除了Uber费用,老公另外加了导游费,皆大欢喜地结束了我们的到此一游

谢谢浏览。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心灵之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