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中的大巴黎计划
先上一张早年留学时巴黎雾霾的照片,也是初冬时节,比上星期的巴黎雾霾厉害多了。照片中心的教堂是St Sulpice。
北京当年有十大建筑,中国文化里十这个数字有多的意思。法国却喜欢数字十四,上世纪北京十大建筑建成时,巴黎也规划着十四个新建筑的蓝图。熟悉法国历史的人知道,在位最长的国王是路易十四,国庆节日期是七月十四。十四个新建筑显示法国人好大喜功的特质。
法国历史上有多类似的大型国家级文化艺术建设,比如,路易十四兴建卢浮宫和凡尔赛,拿破仑三世的Haussmann对巴黎大刀阔斧地改造。上世纪中开始的大巴黎计划(Grands projets)就是这个传统的沿续。
大巴黎计划一共经过四届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将纪念性建筑集中规划在巴黎,蓬皮杜主持计划中的第一个建筑 - 即蓬皮杜中心(Centre Pompidou),德斯坦总统的贡献则是Parc de la Villette 和 Cite des Sciences et de l'Industrie科学与工业城,奥赛美术馆也在他任期内兴建。
大巴黎计划的最大推手是密特朗,任期内拨出150亿法朗,并成立了一个专职推动大型公共建设的部门。他策划的建筑包括阿拉伯文化中心(Institute du Monde Arabe)、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 de la Defense)、新歌剧院(Opera Bastille)、财政部新楼、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贝聿铭设计)、以及国家图书馆。后人要谈及二十世纪的巴黎新景观,密特朗功不可没。
大巴黎计划的设计有些是通过国际竞标产生,使许多外国建筑师有机会崭露头角,也让一些建筑师们的英雄式传奇成为不朽。贝聿铭在设计卢浮宫金字塔之初,为了说服骄傲的法国人接受一位华裔建筑师在代表法国皇室光辉的卢浮宫中庭放上一个埃及特色的东西,建了一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来模拟演示。
新凯旋门,又称拉德芳斯,也有不少故事。密特朗为了确定这个庞然大物完工后的样子,开工前特令四架直升机盘旋在预定的高度位置,自己远立在卢浮宫高处眺望,最后定夺,但是建筑师已经受不了审查设计的繁琐冗长,洗手不干了。敢于坚持己见的建筑师们应得到艺术家般的待遇!
大巴黎计划的效益不止于增加观光客参观的景点,在建筑方面也有很多突破,卢浮宫金字塔、科学工业城、国家图书馆这些透明建筑物的新式建筑收效甚好,法国建筑技术在玻璃、悬吊系统等方面作了相当多的研发。大卢浮宫计划、奥赛美术馆、la Villette公园则为如何保存历史提供了参考。
法国政府对十四个新建筑的大胆设计表现出开明态度,并提供慷慨的经费,维持了巴黎在政治文化艺术方面的世界中心地位,也促进了新的商业办公民居等经济发展,而巴士底歌剧院、财政部新大楼、国家图书馆这些原本是中下阶级所在的巴黎区域也提高了档次。
上图为巴士底歌剧院,下图为科学与工业城穹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