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法国咖啡文化的理解

对法国咖啡文化的理解

博客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咖啡文化之前是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酱缸文化中长大的。小时候还没有学喝茶就常看春来茶馆中的阿庆嫂,然后是北京人艺演的《茶馆》,明白了人一走茶就凉的道理,懂得了上茶既是送客的潜规则。

小时候没有咖啡喝,早晨喝的是稀饭,再加上几块咸菜,鸡蛋是定量供应的,不能每天都吃。为了我能考上大学,全家人做了最大努力省出来给我,但是都不知道提神健脑的还有咖啡这回事。

柏杨先生一定也是吃咸菜长大的,多年前痛斥中国的酱缸文化,意思是中国文化像酱缸一样抑制人们的思想和判断。酱缸的污染使我们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总是跳不出酱缸的范围。

铺垫了中国的酱缸文化,再来看法国的咖啡文化。两个国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但是法国的文化不断进步。咖啡的原产地并不是法国,咖啡是舶来品,17世纪才进入法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牵动着法国的艺术和思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馆开张后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哲学家伏尔泰、卢梭,革命党人丹东、罗伯斯比尔、马拉,作家巴尔扎克雨果成为这里的常客。伏尔泰的几部著作、狄德罗的世界首部百科全书都在这里撰写。据说拿破仑发迹前也曾来此地。附近还有一家叫Lipp的咖啡馆因为咖啡色香味俱全,位置又好,出入的画家、诗人、作家最多,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级的人物就有十个。

法国人君子之交淡如水,请朋友吃饭太破费又想联络感情,就相约去喝杯咖啡,既省钱又省时间。在法国如果邀请一位漂亮女孩喝咖啡,绝对不会让人想起在美国大公司上班必须签的性骚扰文件。咖啡就是咖啡,没有别的意思或潜规则。咖啡可以喝的很优雅,漂亮女孩喝咖啡的倩影会永久印刻在小伙的记忆中。

咖啡文化是一种社交气氛,可以说咖啡是社会的润滑剂。从17世纪末期开始咖啡馆逐渐成为巴黎的社交场所,同时也是艺术与文化的集散地。巴黎的花神咖啡馆和Les Deux Magots(现今的旅游热点)曾是近代知识分子的出没场所。咖啡馆的特征,比如慢悠悠的服务、雅致的环境、浓香的味觉,促成了咖啡文化概念的形成。现在也有快步调的咖啡服务,如星巴克在巴黎街头也纷纷冒出来,看来也逐渐被法国人接受了。

说到星巴克,顺便说一下它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星巴克的特点是顾客可以按自己的喜好order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饮料,凸显了美国人热爱自由的独立精神。另外星巴克的舒适座位和供顾客使用的无线上网,许多人恨不得每天都要来一趟,甚至拿着电脑在这里工作几个小时。

咖啡馆是法国的文化传承载体,无形中拉近了不同阶层人之间的距离。咖啡馆也像是法国人生活的一扇窗口,喜欢观察的人在这里有宽阔的视野、享受无限的风景。尽管我们每天都喝咖啡,但是如果只停留在咖啡提神的层次,就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文化蕴意。

法国咖啡味道好不需多说,但是喝咖啡并不完全在乎味道,而是所在的环境和情调。法国人不愿意闭门独酌,喜欢在外面凑热闹,即使一小杯的价钱足够在家里煮上一壶。人们喜欢呆在路边咖啡馆阴凉下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或是高谈阔论。

喝咖啡表达着一种优雅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树荫下、广场边、河岸旁,或者是埃菲尔铁塔上,形式与风格不拘的咖啡馆充满了浪漫情调,露天咖啡座几乎是法国人生活的写照。

上图是海明威常来写作的位于圣米歇尔大道(Boulevard Saint-Michel)的咖啡馆。 在巴黎的五年,海明威生活贫困,前程未卜。但是,这段时期也是一位年轻作家浪漫理想的代表阶段,身边是崭新的环境,心中是青春的自由与希望。巴黎岁月对他来说永远是一场“流动的盛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小兔三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