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钱观
月凉如水网友写了一个帖子,求教朋友借钱做生意是否应该借的问题,主张不借的多。下面是我的回帖。
一、既然是好朋友,既然先答应了
就送他一笔钱,不指望还那种(赚了就还,不赚就算了),算是帮衬,也不使月公伤朋友脸面。
至于送多少(1/2,1/3,1/4)?看交情和自己的实力了。
如果是亲戚做生意借钱,一口回绝了最好。
朋友,不一样的。
当初孙大炮和蒋光头在张静江那里都没少借银子,而且是老借不还。如果老张不借,谁也拿他没办法,只是大炮还是大炮,光头还是光头,但是历史上就少了一位民国奇人。
二、钱是王八蛋
本来就是身外之物,多他是老鳖一,少他是一老鳖。朋友有需要,就借或者是送过去,用到正地方。有什么可后悔的?
要不,就响应前总书记的教导,朋友间最好不露富,与食俱进,闷声发大财,做焖头鳖为上上策。
三、朋友亲戚之间,金钱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我的经验,要看情况,救急不救穷。有些事能帮,有些事不能帮,因为都要帮,是帮不过来的。
早的时候,我的姐姐和弟弟冲我借钱作生意,都一口回绝了,生意是无底洞吗,哪能往里面填。话说开了,他们也都能理解。
小弟弟出了点事,急需用钱,开口说借三万RMB。一开始也是回绝,过一段时间就给弟弟说,只给你两万,也不要你还,剩下的自己去想办法。弟弟得了教训,高兴的屁颠屁巅。到他结婚买房子时又要用钱,有了先例在那里,知道我不会借给他,也就不作声了。
父母亲的零用钱,多多少少,一准是给的,人之常情,年关时寄一次,红白喜事害大病另说,好在是农村人,没见过大市面,好打发,也都替子女着想,没有让为难的时候。
朋友之间,读书时,借过别人的钱,也多是朋友看你困难,小金额,馈赠那种,不要你还,点滴在心中,时常提起,朋友反而大大咧咧,先不好意思了。嘿嘿嘿,提那干吗?工作后也借给还在念书的朋友过钱,因为朋友实在是需要,也是小金额,也不指望人家还那种。
席一妈则不一样,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借他一点饭钱,过几天就提醒人家,大小伙子不好意思,马上就赶紧还了,也再不冲她借钱了。不过诀窍是态度要诚恳,私下里提醒一下,大家还都是好朋友。
结婚前有个小时候的好朋友来借钱,是摄影爱好者,需要三千多块钱买一个长镜头的相机,跑几千里路,已经看好了,但是身上没有现钱,只好找到我,说只带了一个长城或什么牌子的银行信用卡,可是工商银行有限制,一次一天只能取500块钱之类。我说,好吧,我和你一块儿去取钱,多跑几家银行,看能够取多少,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想办法。结果我们一起骑车跑了半个城市的五家银行,取2500元,我又借给他1000元,朋友千恩万谢,买了像机,高兴而去。
当时的月工资才一百多块钱,本来没想着他会还钱的,可是过了一个星期,钱就给汇来了。
这大概是我唯一一次借钱给人的经历。
长辈中借钱的经历,则是很多的。
爷爷年轻的时候做过生意,动乱年代,赊账欠款,是生意上的常事,日子红火的时候,也使人和雇骡子雇马。碰上土匪老抬,血本无归的时候也有,但一命值千金,要的只是个和贵。
我父亲这一代,就到了新社会,视金钱为粪土的年代,他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要钱就没有人,要人就没有钱。他一生真的没有什么钱,也不看重钱,但是人缘却出奇的好,四乡八镇都知道。1978年生了一场大病,花了很多钱,都是四邻乡亲凑钱帮他治疗的,至今都没有人让还,还也没有人要。只好平时对别人家更好,红白喜事的,帮衬了过去。
姐姐开始做生意的时候,记得是79年左右,由父亲出面,向他的一个朋友主持的银行申请了无息贷款,由朋友做担保。记得贷了三千或四千块,当时也不算是小数目。从此姐姐的生意就做起来了,多少年来,一直也没有忘记当初贷款给姐姐的父亲的那个好朋友。
席一妈的长辈中,有一个人在战争年代,有个朋友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又新纳一个年轻的媳妇,对钱管的紧,十几年如一日,一到发工资的时候,这个朋友就冲席一妈的长辈借钱周转,有时侯还,有时侯根本就不还。可是后来等该长辈去世后,那个好朋友好多年都来看顾,一直到死。
总之,世上好人还是有很多,另外很多有钱的人,生活的也并不一定比我们这些穷老百姓更快活。
人不为钱而生,也不为钱而死,有钱就多花,没有钱就少花,把钱当工具,而不做钱的奴隶,知足常乐,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