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麟和胡秋原的隔海书简(2)
隔海书简
郑超麟、胡秋原
周履锵整理
(十二)1997年5月29日周履锵致胡秋原的信
秋原先生:
尊郑老吩咐,寄上《陈独秀研究动态》第11期。这一期上,刊登了先生和郑老的三封信。那是早先寄给《陈研》的。关于续后的书信,他们还未见到,所以编者“本期导言”有“但S是谁?可能就成为千古之谜了”之话。5月22日,唐宝林先生来到上海,主持25日开幕的“全国第四次陈独秀学术研讨会”。郑老己将全部《隔海书简》给了唐宝林先生,他们会续登的,S是谁就不会成为千古之谜的了。《陈研动态》是学会刊物,不支稿酬,但稿件可另投其它刊物。
沈寂先生已将您的《悼陈仲甫先生》一文复印件寄给我。沈寂告之该稿由香港商务印书馆陈万雄先生复印寄给他的,是1965.5.16《中华杂志》第三卷第五期第17—19页。正文尚清楚,但19页的注完全看不清。改日寄给《陈研动态》。
郑老向您问好。
匆此,敬祝
撰安
晚 小周顿首 5月29日
(十三)1997年5月31日胡秋原致周履锵并转郑超麟
履锵先生并转
超麟先生:
5月7日来示收到多日。
先生说我对陈先生“情有独钟”。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西化派(主要是北大派)对抗战悲观,好多人参加汪精卫的“低调俱乐部”,而陈先生却坚信抗战必胜(此点傅斯年说过)。二是在中国学界,陈先生的遭遇甚不公平。除了无言论自由之外,梁启超去世时,送葬者数千人。胡适在台去世,送葬者数百人。而陈先生在江津去世时,送葬者一、二十人而已。既然《隔海书简》篇幅有限,拙文自不必刊载。弟自《中华》停刊后,已无地盘。其它刊物,恐怕很少关心此事矣。
有一要事还要烦先生。先生问我是否注意到《研究动态》第九期郑先生悼陈之文,老实说,我亦老眼昏花,的确没有注意到。便中先生幸寄我一份复印稿,为感。
先生说盼我能三次访问大陆。但第二次在北京时中日医院即告我不能长途旅行。遥望云天,徒唤奈何,匆此敬祝先生与郑老健康长寿。
弟秋原上 5月31日
(十四)1997年6月12日郑超麟致胡秋原的信
秋原先生:
你写给小周兄并转我的两信,小周兄都读我听了,并代我回答了。小周兄还将你我二人先后通信及其它文件编成了《隔海书简》,没有他,我甚么都不能做。
记得三十年代我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时,从神州国光社出版的刊物中时常读胡秋原的文章,其中有同情托洛茨基和陈独秀的话,甚至提“林超真”的翻译,以此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不知道这位新作家的来历。此次为孙几伊问题冒味写信给你,从你的回信中才知道你我二人曾在武汉见过一面。这个意外的发现使我感慨,这恰好是整整七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只有二十七岁,而你也只有十八岁。
现在,你我两人都老了,但读你的信,虎虎有生气,而我则是有目不能读书,有足不能行走,行将就火了!
我的心情,你可以从我几年前作的一首词看得出来。
临江仙
“不是人间偏我老”(借用放翁成句)
只嗟壮志难酬,
百年坎坷一身留。
雪花飘峻岭,
骤雨袭扁舟。
遥望前程如锦绣,
春风丽日当头。
衰翁跋踄意何求?
虞渊追夸父,
渴死亦甘休。
一个人失去了劳动力,依靠社会供养来延长生命,实在没有甚么意义。
此祝
撰安!
郑超麟97,6,12
胡先生:
郑老对前二次未亲笔给你回信,深表歉意。这次他一定要亲书复你。现将他的原书和我的抄正一并寄上。另附上一篇郑老当年的《悼独秀同志》。
我已将你最近来信及你当年的《悼陈仲甫先生》一文寄给《陈研动态》,由他们选登。
祝
夏祺
小周附笔 6,12
(十五)1997年6月26日胡秋原致周履锵并转超麟的信
履锵先生并转
超麟先生:
前寄复函并附照片后,先后收到复示二件。
一是郑先生嘱寄《动态》一本。(以前并未收到)。并知隔海通讯刊出一部份。又收到有关陈先生驳斥法院“深自悔悟”之文一段,以及‘常坦’‘如虹’对联复印。自苏州审判时,章士钊律师称,陈现为共党反对派,与国民党宗旨相同,不应有罪。陈即对法官称,我仍信共产主义,仍反国民党,章律师刚才所言不能代表我。海内壮之。弟久见陈先生字迹娟秀,而此联益见俊美,谢谢。
第二次信是6月12日郑老亲笔,周先生的释文。并附当年悼陈之文和《临江仙》的词。郑老说,七十年前我们曾见一面,且已互相知名,而今又竟两岸话旧,此真非易事。九七固艰难,八八亦不易,此缘分亦福分而来,我们那一代的人有几人能见到香港之复归乎?
郑老希望我能回大陆一行话旧,此亦我之热望,无奈医生已告我不可长途旅行。沈寂先生来信提到今年十月将有陈先生与中国文化研究会,希望我写一文。但我的一本旧作增补一年仍未及半,改日我将亲函沈先生致歉,便中亦望周先生代达鄙意。专此敬祝
郑老夏安,周先生夏安
胡秋原顿首 6月26日
小周注:苏州审判应为江宁审判。
小周附记;1997年下半年,郑超麟和胡秋原没有书信来往,1998年春节,胡秋原给郑超麟、周履锵寄来二张专制精致的贺年卡,具名胡秋原、敬幼如。给郑老的题:超麟先生夫人新年万福。给我的除题名相似外,另附笔写着:“两示及刊物均收到,因杂事及小病迟覆,谢谢”。
1998年元月起,郑老患病三次住院,7月20日突发脑溢血,昏迷了十余天,于1998年8月1日去世,享年98岁。郑老去世后,我致信胡秋原先生,通报郑老去世的恶耗。
(十六)胡秋原《悼超麟》唁文
超公学术贯中外,译笔信、达、雅,近年通信,喜结文字因缘。今闻辞世,既伤国家耆旧之凋零,亦痛知己之难再也。
胡秋原敬悼
戊寅八月十日
附:胡卜凯致周履锵信
周先生:
家父收到您的来信,得知郑前辈去世的消息,非常难过。但因近日眼睛开刀,无法写字,特令我代笔,寄上唁文,请转郑前辈家属及亲友,谢谢。
敬祝大安!
晚
胡卜凯敬上
一九九八八月十一日
附件1: 陈独秀致S和H的信
H,S二先生:
与H?先生别三年矣,与S?先生更廿余年了,回忆北京之游,真不胜慨叹!
顷见二位与Y?兄书,于弟近作有所示教,感谢之至。弟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时之事变发展,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此种“圣言量”的办法,乃宗教之武器,非科学之武器也。
近作根本意见,亦未涉及何种主义,第七条主张重新估计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列宁托洛斯基都包含在内)之价值,乃根据苏俄二十多年的教训,非拟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也。倘苏俄立国的道理不差(成败不必计),即不合乎马克思主义又谁得而非之。“圈子”即是“教派”。“正统”等于中国宋儒所谓“道统”,此等素与弟口胃不合,故而见得孔教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孔教,见到第三国际道理有不对处,便反对它,对第四国际、第五国际、第…国际亦然。适之兄说弟是一个“终身反对派”实是如此,然非弟故意如此,乃事实迫我不得不如此也,譬喻吃肉,只要味道好,不问售自何家,倘若味道不好,因其为陆稿荐出口而嗜之,是迷信也,倘若味道好,因其陆稿荐出品弃之,而此亦成见也;迷信与成见,均经不起事变之试验及时间之淘汰,弟两不取之。纸短话长,不尽万一,惟弟探讨真理之总态度,当以此得为二先生所了解也。
倘有新作,自当奉上乞教,弟所欲甚多,惟病体不能多写作,即写出,虽油印亦不易办到也。此祝
健康
弟独秀〔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九日
《陈独秀最后论文和书信》
《陈独秀著作选》原注
(1)1H即胡秋原。
(2)2S即孙洪伊。
(3)3Y即何之瑜。
附件2: 沈寂致郑超麟的信的摘录:
一, 1996年12月11日信:
11月28日的信,以及所附胡秋原先生信的复印件和你致胡秋原先生的信(复印件)等,均收到,请释念。胡先生非常负责任,提供了他所知道的证据。不过,在第8页上,他提出的一个老同事,名孙 X伊,该字实很难辨认。我翻了一些工具书,五四以来曾有一人名孙几伊的,胡先生写的似乎是“幾”字,究竟如何?如胡先生再有来信,请仍能告诉我。
胡秋原先生所谓安徽文献馆者,无此单位,但他记得是安徽去的信,那就是我,没有旁人。
二, 1996年12月26日贺年片
敬祝新年好,身体健康!12月15日的来信收悉,您过奖了。您是我的尊长,在与您的交往中,得益匪浅。尤其是您的为人和持节之风,素为我敬重。您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我的榜样。您决不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我亦一样。但都能承认事实,实事求是。
三, 1997年2月24信:
胡秋原先生已复了我信,他说了“补过去失误之咎”,所以立即复我了。
关于孙几伊的小传,我尚未觅得,我是从近代人名署名、笔名的工具书上查得的。关于孙几伊的生平,容待以后留意查找。一时难以相告。
附件3 胡秋原致沈寂信
沈寂先生:
来示昨日收到,今日奉复,所以补过去失误之咎也。
前得先生信,问H、S之事。当时因在病中,未即作答。继而病愈拟复,而先生之信,不知夹在何处,未能作答。每一念及,心常耿耿。近郑超麟来信再提此事,因念他必能知道安徽注意同一问题的人,请其查考。果然得与先生联系。此亦缘分不浅。而经过三方反复讨论,可以断定H是弟,S是孙几伊,殆无疑问。此则不浅的缘分,又解决历史问题也。
先生看到中华转载扫荡所载《悼陈仲甫先生》文及补注,甚喜。先生希望我再写点有关陈先生的文章,但由于年老力衰,我要补《一百三十年思想史纲》为《一百五十七年史纲》实际上只增加一章,至今尚未完稿,故难应命,不过《一百三十年思想史纲》中有关陈先生者有五、六处。此书系弟自印,已卖完,且其中对某君甚多批评之语,亦不便寄与先生。拟俟新版出后再寄(因可平衡)。敬请
新年万安
弟胡秋原拜上
97年1月28日
附件4:郑老去世后沉寂的唁电
惊悉郑老遽返道山,不胜悲痛。世纪同龄,人道坎坷,命途多舛 。特立独行,为人所珍,坚贞信仰,堪为楷模。十七年师友之情,风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