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谁从炸弹下拯救了上海?(下)
作者:三户一朵
一场空中搏杀,即将在上海近空展开。
1950年2月,99架苏军战斗机先后从莫斯科紧急起飞,直奔上海,保护在轰炸下伤痕累累的中国经济中枢。要知道,光派飞机来是不行的,雷霆呼啸而来的是一整个最精锐的防空作战集群,包括雷达部队、高炮团等等。不过,最牛逼的还是米格-15歼击机团,配备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亚音速喷气式飞机,不少飞行员具备二战中与德空军作战经验。他们由帕什科夫上校率领,先抵达徐州机场。
由于上海局势危急,苏军这次转场调动采取了非常措施,——空中梯队和地面梯队都在转场过程中,同时做好升空作战准备。3月13日,米格–15团第一梯队刚刚到达徐州机场,就突然遭遇国民党P–51战斗机空袭,米格战机立即起飞迎战,干净利落将其击落。国民党空军一下子懵了,第二天又派一架B–25轰炸机来侦察情况。苏军飞机又一次起飞迎击,将其击伤后迫使其降落在徐州东大湖车站附近,除一名射击员在空中被击毙外,敌空军分队长孙希文上尉等6名机组人员全被俘获。还没到上海,米格-15就已经牛刀小试,锋芒毕露。
(苏军第一批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
与此同时,马卡罗夫上校率领的45架拉–11歼击机团,和谢苗诺夫上校指挥的30架图–2与30架伊尔–10的混成轰炸机团,都先后从大连起飞,经青岛、徐州抵达上海。而国民党空军对此一无所知,并不清楚上海空域力量对比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月23日,国民党飞机入侵上海轰炸扫射,苏军战机迅即起飞,将一架P–51飞机击落,首战告捷。
这时,中国自己的高炮和雷达部队也日渐完备,雷达已能发现敌机,配合苏空军作战。4月2日,又有两架P–51战斗机袭扰上海市区。苏军歼击机在追击过程中将其中一架击落在杭州湾海中,又将另一架击成重伤,坠毁在浙东四明山区。敌机接连折翼坠毁,轰炸上海的作战计划却并未停止。
4月18日,又有国民党两架P–38飞机,从海路进入上海地区。长机还没来得及及投弹即被击落在横沙岛,飞行员王宝翔毙命。其僚机也被击伤,发动机起火,勉强驾机返航,最后坠落于国民党岱山机场海边,飞行员李长泰跳伞,在岱山岛以西的海面被救生还。三次空战,连续折损四架飞机,令国民党空军将领震惊畏缩。此后,飞机由大白天的公然入侵,转为了夜间偷袭。
没想到,晚上也没好果子吃。5月11日夜,国民党空军4架B–24轰炸机,分3批携重磅炸弹企图“夜炸”上海,被地面雷达发现。第一批飞机遭到防空部队高射炮射击,掉头逃跑。第二批飞机刚进入上海市区,就被苏军的雷达探照灯锁定,蒋机被照得通体雪亮,无论怎样机动规避,都无法逃离雷达灯光的“天王罩”。这时苏军拉–11战机迅即起飞迎战,地面高炮紧密协同,空中地面交替轮番射击,一架敌轰炸机被击中,坠落于浦东塘桥(所附照片即为此次坠毁在塘桥的飞机残骸),机组人员全部丧命。另一架B–24飞机还没有进入到上海境内,就被吓得仓促投弹,然后调头逃窜。
(被击落并坠毁于上海浦东的国民党B-24飞机残骸)
上海市民亲眼目睹了这场空战,第二天的报纸上还刊登了敌飞机残骸的照片,让压抑多日的上海军民倍感振奋。但在当时,苏军的行动仍需高度保密,报纸也只能含糊其辞地说:“国民党飞机被我防空部队击落”。在陈毅市长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外国记者追问:“究竟是用什么武器击落飞机的?”陈毅仍旧咬死了说,是用高射炮打下来的(苏军参战这样的机密打死也不能说啊)。记者又问:“高射炮能打这么高吗?”陈毅戏言道:“它能飞多高我们就能打多高!”
短短两个月,四战四捷,国民党空军各型飞机已被击落6架,令台湾的将领们百思不得其解:解放军怎么会突然就有了空中打击力量?难道说共军已经有具备作战能力的空军了?万万不可能啊。究竟是什么机种、多少数量?也都是一团谜雾。
这天,上海阴云密布,一架P–38照相侦察机从舟山起飞,借着低云掩护,悄然抵近虹桥机场上空拍了几张照片,返回后一冲印出来,立即让国民党将领全都惊呆了:虹桥机场上竟然停满了几十架当时最新的苏式喷气战斗机米格–15!在这种喷气歼击机的爬升高度和机动性能,都能把美制的螺旋桨P–51“野马”甩出八里远。
就是这一张空中照相,宣布了国民党军已完全丧失了上海及长江口地区的制空权。此次苏军来华与蒋军交手,如果算上抵达上海之前,在徐州转场途中击落的两架,总共的战绩是八比0,苏军没有损失一机、一人。用西方记者常用的比喻,是“小刀切黄油”式的利落轻松之战。这些苏军飞行员多数是在二战中与德军交战中锻炼出来的“猛禽”。在空战凯旋之后,曾有苏军飞行员评价对手的作战能力说:“飞上去一交手,就感觉他们水平非常糟糕。”
(在上海虹桥机场检修的苏军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
上海的天空,重又恢复了宁静。苏军航空集群也根据约定,在六个月期满之后分批撤离了中国。全部的飞机、雷达和高炮装备,都留给了中国。当然,它们不是白送的,而且价格不菲。连同抗美援朝的苏联援助装备一起,巨额负债曾让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许多年,直到1965年才全部还清。中苏关系破裂,“老大哥”变成了“苏修”,这段苏军援助历史也就在秘密档案里尘封了几十年。直到最近,中苏大批的档案逐渐解密,相关的文件、电报和档案记录才得以公诸于世。
我于是翻开了自己在37年前写的那本书——《从沙场走向十里洋场》。在记述二·六轰炸的那一章,我用了大量笔墨描写上海军民如何同仇敌忾,忘我投入反轰炸斗争。没错,这些值得书写。但是那并非历史的全部真相,只能是经过遮蔽的历史描述——我提到抗击“二·六轰炸”获得的巨大胜利时,只用了十七个字,含糊地提到:“斯大林立即给予了我们有力的防空支援。“
我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欠苏联空军一个大大的感谢。我也希望当今所有生活在这片和平天空下的中国人,对当年来华的苏联防空军说一声感谢。纵然这是一份迟到的感谢,也能为历史画卷添上一抹真色彩,那些真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一个都不该被遗忘。
愿所有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可以仰望宁静天空,不再有炸弹落下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