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三核蛋飞一会又能怎样6-2(完结篇):上兵伐谋,突破困境 兼谈地缘关系三原则
(接上一节)本文已距1月6日新朝核危机180天,据上文也有近90天了,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足够证明围绕这次危机,各方明争暗斗的的最后结局趋向。特别是处于漩涡之中的中、美、日、韩等利益攸关国家,借助此事件展开的一系列长短期战略布局,至此孰高孰低,孰得孰失,相信各国相关介入机构和人员自己心知肚明。同时反观各种相关观点、舆论分析,那些是号称的专家学者,那些是短视行为,那些是具备战略眼光的真才实学者,自然有目共睹了。
以我的观点看,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实际上不仅仅是东北亚区域性的国际关系风云变幻,而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新旧国际秩序演变时空大剧场中,一个角落里的活剧,既特殊又于主线重要关联,它以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然性,激发了埋藏已久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甚至包括冷却已久的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活火山。它也不仅仅提醒国际社会,朝鲜仍然以独有的坚持和方式,继续着近乎百年的理想和目标,令人不可小觑;也为太平洋沿岸主要大国,在当前亚太至南海热点连连的紧张局势下,争夺环太平洋政治、经济、军事的主动权、控制权,提供了意想不到的风险、筹码和契机。只可惜这场本该成为新世纪开元以来,群雄逐鹿,争霸天下,一发千钧的最精彩的的大戏,以迅速实现美帝亚太目标,对朝鲜采取进一步制裁而匆匆落幕。令人感慨有些国家的战略家以及战略能力的衰落。
前面作者认为,朝鲜作为中国比邻的重要的地缘战略支点,双方不可能分割,更不要说,在上世纪中叶迎战共同的敌人而形成的特殊关系。即使仅仅是自然状态下国与国之间的地缘关系,在来自域外势力长期介入,特别是本身就是相互敌对而形成的现实状况下,处理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有相当的警觉,必须进行相当深刻的战略思考和规划。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如此,中越关系如此,中朝关系更是如此。一旦缺乏高度的长远战略布局,必定陷入不必要的地缘纠葛困境之中,而拖累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除非确信三种情况已经发生:
1:确定定参与各方,由于历史延续而形成的国际矛盾得到基本公平的解决。如中俄关系,在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两国共同利益的大背景下,双方的互利共赢基本面是可以确立的,在互利合作和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也应该予以更高度的重视、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又面临着来自共同的确定的第三方压制和威胁。
2:确定参与各方的主要利益、主要目标高度一致性,尤其确认自己国家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或利益最大化,而且能够保证双方关系的一定时期的连续性、确定性。比如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即是典型。
3:确定参与各方的国家核心利益,相互得到长期切实的理解和维护。这一点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必须是处理有多边国际关系引起的,地缘关系冲突变化中的国际事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其根本点就是自己国家中长短期利益是第一位的,坚持这个底线,才能有助于解决冲突,那种牺牲国家利益看似公正的国际关系交往思路,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主动权,无济于事。因此,判断地缘事件和可能采取的立场、方法就成了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具有战略眼光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信仰的外交事务者,就是关键中的关键。更深一步讲,外交必须是以维护国家切实利益为最高目标,必须是以务实为原则。实际上外交工作,彰显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立场,是国际地位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软性体现。因此,决不能是以单方的愿望为基础开展外交工作,更不能做无节制地对外利益输送,因为即使如此,仍然不可能赢得真正长久的国际友谊,相反倒可能形成经不起风浪的脆弱外交关系。对内则背负卖国之名。
就实际点说,外交事务处置至少必须是相应的利益交换为最低界限。同时必须明确的是,外交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等综合对外工作,但政治是第一位的,绝对不可以把经济关系放在首位,世界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实现了以经济外交赢得最终长久的理想化的国际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检视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周边国家关系的得失。更能够认真反思此次朝核危机,中国外交斡旋的经验和教训。
就典型的中国地缘关系来讲:1:中俄,中巴就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就是目前合作的典范。2:中越,中韩,中菲,中朝,中日,中印等关系,就不全符合这三条标准,所以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长期深耕的战略关系(这里含义不同于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回到本文主题。中朝关系本来符合以上三条件的,本应超越中巴地缘关系成为平衡中国与西方世界政治冲突,以及调节东西方阵营力量此消彼长的眼位,这样的观点似乎带有冷战思维的痕迹,但是,在冷战遗留的世界主要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没有完全被埋葬前,特别是世界主导势力仍然是冷战时期的主导力量,幼稚地认为应彻底抛弃冷战思维,代之以世界相安无事、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冷战后新思维,必定会在残酷的现实中到处碰壁,叶利钦时代的俄国如此,普京时代的俄国如此,中国也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
以上所有分析即是作者对年初新朝核危机的认识。基于以上分析,应该以什么策略和手段正确应对此次突发危机,其实作者也基本表达清楚了。但鉴于许多高价值、难得的战略机遇已经丧失,并且一系列的后期事件,越来越清楚的展现了美国的重返亚太的全球布局和目的,进一步打破并扩大了中、朝、美日韩三方展露平衡,朝着不利于中方的走向迅速发展。作者愿意提出几点浅陋的思路,作为参考。目前事件的发展其实可以被称作后新危机时期了。美韩日前达成的确认部署美制傻得预警系统,标志着美国已经达到东北亚的战略预期目标。美日借南海仲裁案的日程强硬搅乱南海,与台湾“误射向大陆的飞弹”,做实了作者对美国在中国太平洋沿岸战略热点链布局的指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应该采取全局把握,积极应对,主动出击,重点防范,各个击破的方针,坚决把来敌拒之门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条似乎应当仔细考虑:(因篇幅和其它条件限制,以下不做展开论述,只粗略表述观点。相信心有灵犀者自会其意):
一,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中国作为新世纪新兴大国,对世界旧秩序必定形成挑战,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事实,所以处于世界风云际会的中心也是不可否认的现状,而中国面临着内外的重重危机也不必讳言。内部的问题毕竟属于可控、可预期的范畴,而外部的危机则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来主导的,面对外来的威胁和压力,中国只能也必须在坚持和平共处为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恶意势力的斗争力度,应当以坚定的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一民族长久利益与发展为最高目标这个不变的宗旨,应对各种惊涛海浪。只要做到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坚决斗争,放弃不切实际的好好主义思想,重树纯革命时代的精神和团结,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是为战略上蔑视敌人之谓,兵法上知己知彼,上下齐而制胜首要之道。
二,以变制变,以变制其不变。是为战术上重视敌人,兵法上因地制宜,百法共用,就机发力,远近轻重择胜之道。
其一,首先以外交变阵为突破口。可以说,目前的地缘危机,大部分是近十年来,错误的、教条的、软弱的、经济的书生外交失误造成的,使得国际非友好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决心、实力了如指掌,怂恿了敌对势力得寸进尺地嚣张情态。所以彻底改造外交部门,置换有能力,具有高度维护国家利益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爱国外交人士,是为关键。一则使对方不得虚实之情,二则可顺势调整外交政策,挽救既有损失。这一点完全可以学习美国政府的惯例,如果有疑问,可以查一查每届美国总统更换多少国务卿、防长、联邦银行行长等重要官员,同时怎么样调整政策的历史,就足以自我震撼了。中国不可以吗?就以此次朝核危机匆忙与美国合作,落入美国离间中韩关系、中朝关系、强化美日韩同盟,重兵借势强力布局东北亚的圈套中,致使中国完全丧失东北亚传统战略要地,把东北和华北大部分暴露于美制电侦设施和现代化武器之下,就足以撤销一些主持外交工作的主要官员的官职,而不是让他们继续留在那里,自己调整失误,代价太大了。
这也可以叫做挥泪贬马谡吧?就是让国际对立势力明白,我已变换了角度和立场了,这个信息的冲击力,比其它任何强硬的表态更明确、更强烈。
其二,积极寻找对方战略弱点,把眼光放远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其近地缘、国家核心利益、热点冲突、传统薄弱点等触一发而动千钧的要害上,围魏救赵,击其必救,散其力量,减我压力。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三,似乎应当彻底放弃以经济为主导的重商主义、平均主义的外交思维,代之以有所取舍、亲我者利,敌我者伤的实用主义思想,并且要坚持下去,比如对菲律宾,如果及早采取强力彻底的政治、经济制裁,并且连续实施3至5年, 足以彻底击溃其野心,以儆效尤,今天的南海局势极有可能不至于发展到,陈兵布阵,剑拔弩张的地步。即使是短期的实施,也会为将来迎接世界新秩序的诞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虚以实之,实以虚之。在以美国为首、美菲日澳英法越等集团,对华军事压力以成事实的前提下,中国不可以提醒全世界,正在考虑修正核防守原则,武器开发、出口原则等等么?结果随形势发展而定,虚实是用兵策谋最大的学问所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最大的武器宝藏。
无论如何,金三的核蛋还在飞,不管韩国多么的在意头顶悬着的利剑,也不管中国多么地在意维护和平崛起的理念的鲜亮,在承受着联合国一致重压下,它倔强地飞着。中国从自己的历史经验,从一开始就应该知道这个结果,就让它飞一会儿,又能怎么样?
总之,在目前关键时刻,如果坚守某些不切实际,甚至自我约束的旧规陋俗,不因应时局变化而调整对外政策,将可能断送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