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华人聚集区的利弊
去年写过一篇有关加拿大华人小区的博客,描述了我在表姐家做客时的观察。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8575/201608/1212111.html
表姐一家原来住在北边的小镇,为了孩子的高中,几年前搬到多伦多卫星城的一个华人聚集区。现在两个孩子都高中毕业了,他们仍搬回小镇去,今年春天出售了华人小区的房子。
表姐搬走了,我也感到有些失落。在过去的四、五年中,我开车过境去多伦多出差,差不多每次都要到她家转一转,有时还在他们家过一夜。我问表姐,住华人小区这么些年,有什么体会?
(中产华裔人家)
她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周围的中国超市和中餐馆。距她家开车20分钟内,共有六家大型中国超市,其中“大统华”就有三家。我每次去多伦多都要大包小包地把中国食品运回家,够我享用二、三个月。
中餐馆就不用提了,一个plaza 里,十家有九家是中餐馆,大从连锁店“皇后名粥”、北京烤鸭店、粤式海鲜酒家,小到只有一个门面宽的麻辣烫火锅店、牛肉面馆,北方面食、台湾小吃、港式早茶、亚洲融合、奶茶店…… 琳琅满目。停车场每天停得满满,周末过了上午11点就别想找到车位。我看了真是目瞪口呆,不知这些餐馆是怎么竞争、生存的?
还不止于中餐馆,那里还有很多世界各国风味的饭店,这些都是年轻人喜欢尝试的地方。几年来,表姐曾带我去过周遭的印度、希腊、意大利、西班牙饭店, 更不用说日、韩、越、泰了。真是吃货的天堂!
不仅有吃,还有各种华语服务行业,从医生、牙医、配镜师、药剂师、律师、会计,一直到银行和政府部门。一句英文不会说,也照样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如鱼得水。
(小区的公园)
表姐十四岁就移民加拿大,又嫁了一个西人老公,这个华人小区对新近移民的便利之处,她是体会不到的。据她估计,这个小区大部分华人都是千禧年后来到加拿大的。对新移民来说,语言没过关、家有老人、想让孩子读好学校,而又想有个干净、安全的市郊居住环境,都是选择这些小区的理由。
我在以前那篇里写过这里的中小学,都在省里(700多所)排名15以内。小中们读书都很棒,纪律都很好,人人学琴学艺,安静不闯祸。由于华人的宣传,现在这几所高中在国内都有些了名气,表侄的高中里就有不少大陆来的小留学生。
以前住在北边的时候,表侄的同学大多是白人,也有各种少数族裔。现在,他的朋友几乎全是华人孩子。在加拿大生长的年轻人,观念都比较开放,一般都不会把族裔看得很重,但他还是觉得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友也许更有趣。
以前住在北边的时候,表侄的同学大多是白人,也有各种少数族裔。现在,他的朋友几乎全是华人孩子。在加拿大生长的年轻人,观念都比较开放,一般都不会把族裔看得很重,但他还是觉得和各式各样的人交友也许更有趣。
表姐认为,居住在这样的移民聚集区有许多方便之处,但也会让人产生惰性,一些新移民不急着学习英语、融入主流、了解其它族裔,活动范围不免狭窄,孩子的交友范围也小了。记得80年代我有个上海邻居移民旧金山,也是住在华人区里,三、四年后他回上海探亲,英语没有一点长进,倒学得一口流利的粤语。
据表姐介绍,这个小区十几年前刚开发的时候,房主还是各式人等,不全是华人,渐渐的,华人一家一家搬进来,越来越多,别的族裔就都搬出去了,这里就成了华裔的天下。再后来,大陆新移民越来越多, 又把说粤语的香港移民一家一家 “挤” 出去了。但是,那些移民第二代,将来又不会在这里买房子。表姐说,根据她自己的经验,第二代总是急于融入主流,想脱离移民父母的环境。到了第三代、第四代,又变得无所谓了。
表姐夫妇比较喜欢房子周围大树环抱、绿色苍郁、后院大而私密的环境,这是他们要搬回小镇的原因。而大多华人都没有使用后院的习惯,因此对后院的要求不高,这个小区极少有把后院打理得漂亮舒适的人家。
(典型的双车库两层独立房;小区内也有单车库独立房、连排屋)
我不会再来这个华人小区了,但今后我去表姐家,仍然要经过大统华超市和那些中餐馆,这样想想,心里还是很感觉安慰。
最后说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去表姐家,晚饭后帮她在前花园除草,见一位中年华人拿着一叠宣传资料走过来。表姐说,这人是保守党的宣传员。我知道表姐夫妇都是自由党支持人,但我好奇,很想了解一下保守党对华人的宣传切入点是什么。
那位华人用普通话对我们说:“两位女士,我们是保守党。请你们从华人的角度想想,你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实际上是在养着一大批懒人;学校搞性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性知识 …… ”
那是2015年的夏天。那年的加拿大联邦选举,保守党在该选区获胜,自由党在全国范围内获胜。
(诸多华人Plaza之一)
(注:加拿大的自由党和美国的民主党相似;保守党和共和党相似。但加拿大的政治总的来说比较中庸、温和,不像美国那样两极分化。)
* * * *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荔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