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虾:【《芳华》絮语:善良不一定会摆脱惩罚,但一定会被生活祝福】
上周六去库市AMC看了《芳华》。这个大影院据说是王健林买下的,视觉音响效果的确很好,可惜的是,居然还是放了删节版。据说全片共有多处达12分钟的删节。
从片尾曲《绒花》回放的全片精彩镜头,可以看出一些删节的镜头,比如冒着高原反应跳舞的那段就被删了,那段舞蹈一定也是当年很熟悉的歌舞,是《北京的金山上》,《金珠玛米亚姑都》,还是《洗衣歌》?
伴着《绒花》在歌声响起前的音乐前奏,有一段旁白,是片中配角萧穗子的声音,她的原型应该就是《芳华》作者严歌苓自己。这在姓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严寒的严,萧瑟的萧,很配吧?而电影的片名那个华字也很有意思,下面那个十字就是个舞者。
整本《芳华》被认为有严歌苓自己的影子在内。严曾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做了八年舞蹈演员,前天到处都在传她最近和以前战友聚会时跳舞的私下视频,舞姿曼妙,不象已届六十的人。
中国七大军区都有文工团,隶属政治部,名称都起得很有特点而且形成系列,除了上述战旗文工团外,还有战友文工团(北京军区)、前卫文工团(济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兰州军区)、前进文工团(沈阳军区)、战士文工团(广州军区)和前线文工团(南京军区)。这些文工团在当时都是年青人羡慕的好单位。
影片中文工团政委为了让充病闹情绪的何小萍上台演出,从医生那里知道实情后,心中立刻有了主意,要求医生和导演两位知情者配合保密,自己也佯装不知,始终不动声色不点破,拉着小萍走上舞台,极尽渲染之能事营造热烈气氛,使台下山呼"向小萍同志学习"、"向小萍同志致敬",让她下不来台,不好好演也不行,等于把她架上烈火了。等度过危机,事后秋后算帐时处罚非常严厉,将小萍下放野战医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其城府心机、娴熟手腕、狠绝态度令人不寒而栗。别看政委这个配角戏份不多,寥寥数笔就把政工干部这个职务的本事刻画得鲜血漓漓、芳华溅红。
《绒花》这首老歌可以唤起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本虾坐在剧场里一直听到结束。本虾好友张冰说他也是一直坐着听完此曲,任由急着散场的同胞观众鱼贯而出。他觉得韩红的演唱,嗓音控制精美绝伦,好过当年的李谷一。的确,观影后本虾又听了《绒花》的十八种版本,还是韩红的版本最棒,声音里透着苍凉,而原唱李谷一的花腔太亮丽婉转了些。
两年前第一次认识张冰是他主动通过微信联系的,他象对暗号一样,一行一行蹦出句子来:
烟雨暗千家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我一看,这不就是本虾朋友圈的个性留言吗?这人有趣,他故意逗我呢!这之前本虾也读过张冰写的文章,往往不长但很有机锋和思想,文笔也很自如,于是就加他成了朋友。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有一次和张冰的酒后聊天至深夜两点。那次本虾因为女儿疯狂参加各种活动不做作业而情绪恼怒,正好晚上与张冰电话有事。虽然本虾没提女儿的事,但他听出本虾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带我去一家不打烊的湖北餐馆,而见我前半小时他才刚刚送走他的好友北美崔哥,忙了整整两天很累了。
那次聊天张冰有一个观点很逆天。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芳华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其实是浪费了,那种教育是压制人性的。你看红楼梦里面宝黛钗等少男少女,大家普遍错觉他们是十八九岁,其实仔细想想他们实际上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这种年龄情窦初开,有男女私情是很符合天性的。他就鼓励自家孩子初中就开始date(交朋友),高中给钱让他邀女孩子去玩去看电影,甚至缺课替他请假。这才是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学习没那么重要!这次聊天当然讲了很多私话,非常受益。
张冰后来还是过了一把"芳华瘾"。有次文青聚会,北京舞蹈学院出身的珍妮编导推出一款笑破肚皮的舞蹈,由四位大老爷们身穿白色阔挺连衣短裙和丝袜,跳起四小天鹅,张冰就是其中一位。事后他还把剧照贴到朋友圈里,被同伴臭骂后闪电删除了。其实此前珍妮曾邀本虾出列天鹅之一,被本虾辞了。好歹本虾也在硅谷有点小名声了,这丑可出不起啊。
《绒花》是八O年的电影《小花》插曲,由刘晓庆和陈冲主演。该曲出现时的境头仍历历在目:音乐声中,女主角因为坡陡只好跪着在山中石阶上扛着载有伤员的担架爬行,石阶上洒下了殷红的鲜血。那山青翠欲滴,山崖上开满鲜花,美极了。
据刘晓庆回忆录《我的路》所言,八一厂厂长就是看到这个流血的敬业镜头而当场吩咐将借调来的刘晓庆留下的。
《小花》根据小说《桐柏英雄》改编,陈冲和刘晓庆因此成名。影片在安徽桐城拍摄时引起好奇观众的围观,之后小镇书店的小人书《桐柏英雄》立刻被一抢而空。
许多人不知道陈冲出名前第一部电影是反映聋哑红卫兵的《青春》,刚上演不久因为文革结束了就不再提了。那片子是谢晋导演的,对手戏是也还没出名的张瑜。可以说两人都是谢晋发现或培养的。关于这个话题,请读本虾旧作《前进7》,在此不赘述。
陈冲和严歌苓是发小兼闺蜜。严歌苓还给陈冲拍过裸体写真,办了影展。严的另一小说《天浴》给了陈冲版权,是陈冲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等重大奖项。
而张瑜后来拍了《庐山恋》和《巴山夜雨》而紫起来。《巴山夜雨》表现了一群人在文革的血雨腥风中的善良人性。全片在这群人的矛盾冲突中发展剧情,但没有一个反面角色,这在当时来说非常标新立异。那时观众的审美水平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心中始终有一根弦在等待或寻找坏人在最后结局时现形。就连小孩子也惯性地总喜欢在开始就问谁是坏人。当然那时艺术很脸谱化,好人坏人也不难看出,英俊高大的总是好人,形象猥琐的总是坏人。
作品里没有坏人才是真正的高水平,那样还能有情节冲突和人物矛盾,自然更有难度。《芳华》就是这样的作品。你看那政委,他坏吗?他只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散伙时他也是真情流露的。那些含着泪唱《驼铃》的战友,真诚不真诚?刘峰走时他们怎么没想起送战友?刘峰帮过他们那么多忙,被发配时除了小萍没有一个来送他,他不寒心吗?这些战友散伙时的哭泣肯定不是在演戏,没送刘峰只是在当时的政治现实下本能的自保行为。谁愿站错队送一个流氓呢?那个林丁丁也是慌乱之下揭发刘峰耍流氓的,否则她就洗不清了,成了勾引活雷锋的贱女人。即使按照美国的标准,刘峰的行为也是不折不扣的性骚扰。就是那些恶狠狠的城管们,他们在家里也许就是一个个慈父孝子呢。他们的职务已经使他们把恃强凌弱内化成一种本能了。
这就是人性之恶!许多时候,对弱者的欺侮,比如对小萍的排挤,其实是平凡的集体无意识恶意。在一个群体施暴中寻求快感,每个人自责内疚的负担都会少许多,这在三观尚未成型的孩子或年青人中尤其如此,而文革正是把这种恶释放出来且放大了。我们自己有没有在起哄声中伤害过他人?施害者和受害者在心理上是不对等的,债主总是记性强,而哄笑过后的伤人者其实是不会在意那个暗自舔伤的人的。
每个人对历史的回忆都是经过剪辑的。文革后每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都有一本血泪帐。而文革在世界史上的特殊之处正在于找不出象纳粹和犹太人那样明确的施害者和受害人。人人都是受害人,人人同时又是施害者(即使是恶行的默许旁观者)。而回忆总是难免被回忆者美图秀秀的。一代人的芳华明明是被时代和战争的坦克碾成了支离破碎的二维照片,冯晓刚却还是想通过刘峰的手把它们粘贴起来,其中一只手还是假手。
本虾对影片中的画外音非常不以为然,那纯属多余之举。以前有部旧电影,画面上明明出现了女主人公在村头树下遇见了XX,却偏有画外音"在村口我遇见了XX"。脱放脱放,观众没长眼否?显然这种处理没有参透艺术的留白,不知道许多事情是留给读者去思考补全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为各花入各眼。《红楼梦》好就好在象一幅有充分留白的国画,让人有嚼头。比如,贾母不住长子的宁国府而住次子的荣国府,原因书中从来不说。是因为长子是过继而来吗?这你能从她对两子的眼神、动作、表情、口气、客气程度领悟出来。这才是艺术!
前几天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关于硅谷的小说,评价很好,而本虾读完却不觉得。小说情节还算不错,但作者显然是理工男,几乎是用写说明书的方式写小说,比如经常穿插有对硅谷、花街等的背景情况介绍。握草,这些应该要通过人物行为对话带出来的,应该要有画面感的。他却用画外音式的说明文塞给了读者,图省事吧。
然而,本虾并不简单反对画外音。如果《芳华》能够把萧穗子的画外音处理成她自己美图过的回忆,与画面里所呈现的严酷萧瑟的真实故事形成两个版本,一定是艺术处理上的一大创新和突破。这种两个平行历史的对比,肯定出彩。
许多人说影片中白花花的大腿晃眼,穿短裤不真实,反映了冯小刚年青时的意淫。对此曾是上海芭蕾舞团演员、《白毛女》中大春的扮演者史钟麒不同意。他说,当年练功时上身短袖汗衫,下身光腿三角裤很正常。有次舞蹈学校业务大楼外墙整修,工人在脚手架上干活,一看到他们在教室里穿着三角裤练功,练双人舞,一个个都不干活了,全站在脚手架上围观。
史钟麒除了芭蕾外,还出演过多部影视剧,如《生活的颤音》。本虾是几年前读陈燕妮写的《遭遇美国》时知道史钟麒在美国的。他八十年代来美,生活在纽约,在一个韩国人开的制衣厂里担任技工。此人从来就手巧,太太和女儿的衣服都是他做的,真是上海人啊。谁知道去年本虾在一次硅谷的聚会上见到他,才知道他已在硅谷落户了。虽然已有年岁了,但他看上去仍然显得年青。
《芳华》中穿插了大量老歌和舞蹈。与另一场战争有关的《英雄赞歌》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非常抒情优美。不为人知的是这部1964年出品的电影,由于文革红卫兵砸了"朝修"金日成的像引发中朝短暂交恶而禁演,直到几年后周总理费心修复了关系才解禁,否则这么好听的歌曲就不见天日了。
片中两个好人,刘峰俊朗,有着英挺的大鼻子;小萍纯秀,有着灵动的明眸。没想到命运的车轮压得两人一残一疯,令人唏嘘。何小萍的名字是不是在问:为何命运象雨打的飘萍?
小萍的神经病竟然是在观看舞蹈《沂蒙颂》时出现痊愈转机的。那段月光下小萍穿着病服在大草坪上随着《沂蒙颂》的曲子起舞的场景,非常感人。舞美人美景美,而情却是凄美!
片中前后出现沂蒙煮鸡汤和藏族姑娘的洗衣歌,让人感叹:曾几何时,军民是多么鱼水情深啊。
严歌苓是个多产作家,人称"翻手为繁华,覆手为苍凉"。她的好几部作品被拍成好看的电影或电视剧,如张艾嘉执导的《少女小渔》,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陈凯歌的《梅兰芳》 ,还有《小姨多鹤》等。她写的《第九个寡妇》应该是她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San Mateo图书馆可以借到。
而冯小刚的电影多少抽离了小说的苍凉,强化了繁华。比如小说中刘峰最后是得了癌症死在了小萍怀里。而我更喜欢影片的处理,虽然两人过得清贫,但能够在一起,应该是幸福的归宿。
很多人说看完电影觉得憋屈,因为好人并未得到好报。而我认为结尾很合理,就是低duan人口只配和低duan人口在一起。
这段也是让本虾落泪的地方,准确说是在小萍说出含在嘴里十年的那句"抱抱我"、然后刘峰很男人地展开臂膀将她搂入怀中的那一刻。此时音乐声起,剧中人定格,剧外人泪下。
善良不一定会摆脱惩罚,但一定会被生活祝福。
[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本虾此文耽误了三天,是写第三遍了。原因是在手机第一遍写完,文章竟然突然消失。拿着手机使劲甩也没甩出来。气恼之余、痛定思痛,次日凭记忆再战,又一次重蹈复辙。此时本虾意识到可能与所用的雅虎notes有关,是否额满不能再有新文了?第三遍学乖了,改用谷歌notes。可惜了第一遍那些流失的好内容好句子了。往往第一遍的感觉、灵感最佳。本虾记忆再好,也失去了一些文字的芳华。那些句子象剧中人一样洗尽铅华,而本虾在冬至日徒唤芳华不再。最长的夜,最深的思念。一叹!]
2017.12.21
相关阅读:
【前进7】 by 皮皮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506/18922.html
皮皮虾:【歪评红色经典】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702/18154.html
皮皮虾:【中国人骨龄测试】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9135/201705/1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