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评《流浪地球》,郑渊洁知道吗?
总有人问,怎样用时间会更加效率。
生活是分阶段的,生命也分阶段。
目前,在我的生活里有个关键词是“限时”,限时完成。因为主业是要协调一家人的行程,我还不能废寝忘食在一件事情上,我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喜好和追求,需要抽空学习和生活实务,唯一的办法就是善用各种碎片时间限时完成,以期达到效率最大化。之后就是在坚持中找到乐趣。一年看不出什么,3年看不出什么... ...5年就一定会形成庞大的累积量,这也是一个人的专业,给人的感觉就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做那么多的事。
在追求效率的阶段,许多事情不见得天天做,也不见得都要深究,起初只要把事情做完就可以。从中一定会提炼出主次,一定会延伸出某个阶段可以深度开拓的主题,只要主攻一个方向,到最后一定会全面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
限时可以有一种心理暗示,更可以给自己调整出休息时间。《三十+女性成长进程》里有写释放比发泄更重要。这个阶段的女性,一定要学会释放压力,专注在在自己的节奏中,避免被不必要的人和事干扰。
比如于我来说,限时写作就是释放渠道之一。它能让我十分放松,之后刺激感官,活跃思想,激活能量。每天写上20~30分钟,虽然不过瘾,但足以醒脑,如果哪一天能写上2、3个小时,那真是畅快淋漓,“活血化瘀”,美滋滋的,雨季也会开出太阳花儿。能够做到提笔速写,一个是对生活的观察,这会积攒大量的一手信息;一个是专注在自己的世界不被打扰。
切换,限时短文:
最近《流浪地球》仿佛60年代生人的狂欢一样,昨晚终于看完一篇评论。边看边想,你们这样说大刘,这样评价《流浪地球》,郑渊洁知道吗?
一个时代的教育和思想印记其实都有迹可循。对于70后80初的人来说,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是在中文世界大开脑洞,让幼小心灵大开脑洞的记忆之一。我们读着郑渊洁,看着日产动画片,翻看《奥妙》杂志长大;再往后一点,读的是世界名著,散文鸡汤,遍地的港剧。还有金庸和倪匡的卫斯理。这里有城市化的进程和浮华世界,也有全部对外界的探索,激情澎湃里也有更多的平和。
辣个还有,环球影城虚拟宇宙空间那些3D过山车都玩儿过吧~
因为还没看到《流浪地球》走心的评论,大部分都不靠谱儿到好像一部被科幻的政治片,做为受过郑渊洁童话影响的一代人,不得不发出一种质疑:到底是刘慈欣的小说有问题,还是电影没有提炼出小说的精髓,还是电影评论跟不上小说家的思维节奏?
想看原著,再去看场电影,再去了解狂欢个什么劲儿。
昨晚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到手,刚看了开篇,一个劲儿地跑偏,总想起郑渊洁的童话故事,无法入戏。看来,这场狂欢可能要缺席了~
2/12/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