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怎样与没有共同理念的人共事(女性私房话)

怎样与没有共同理念的人共事(女性私房话)

博客

女性生命管理系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106/116107.html

 

 

女性生命管理系列之《30+女性的生命进程》

怎样与没有共同理念的人共事(女性私房话)

 

Yan,你那里是12/31,我这里是12/30,很庆幸我还能拽着2017的尾巴做一会儿沉思状,嘻嘻。这一年咱们两个都成熟好多,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变化已明显,到了年根,展望未来之计,希望我们两个都能逐渐走出自我,把自己放置于更开阔的世界,活成大女人。

 

没有什么为什么,只是没什么理由不这样。

 

你知道2017美国总统上任,年内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税改,这次税改激活了企业的兴奋点,成为当仁不让的热点。咱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外企税务筹划,咱们那些年学到的做到的所有功课和业务在咱们日后的生活和意识中影响深远。相比现在,应该说,当时是舒适的,我们占据了一手和一流的资源和导师,却因视野所限,并没有好好去应用这些资源,无论是你,还是你在看齐的我,我们当时只是小女生。那时候咱们共同的事不过是混一份不错的工作,根本就不晓得“大事”为何?大事并非因位高权重产生影响力,究其根本是影响力的深远引起的一系列创造和改变。

 

昨天我去感受《2017华人美西差传大会》,大会共四天,聚集了来自北加,圣地亚哥,西雅图,休斯顿等城市共3600多位华人基督徒。3600多人参加的会议在咱们成长的环境中并不能算一个庞大的数字,可贵在大家的“事”非常一致,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理念一致。试想,因理念一致,聚集这么多出生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会议,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华人以华人之名聚会,本就难上加难,唯有信仰可以使大家聚集在一起。真正基督徒的信仰行为,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企及的一种状态,基督徒发自内心的喜乐和被信仰沐浴的面容于普通人面容中很难长时间出现,至少我在接触真正的基督徒之间没有感受过。我相信,那是信仰赋予他们的安定感,自然他们之中许多人做的事,在我看来就是大事,他们许多人做的就是“大事”。他们之间共通的意识,转换成普通的就是理念相同。

 

圣诞节前夕,我们去橙县著名的圣诞景观社区观光,那种沿街的没有大门的社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机构。也不知从哪一年起,家家张灯结彩,成为著名的橙县圣诞观光地。在美国,从感恩节开始进入的圣诞季,大部分家庭不仅装饰圣诞树,挂上圣诞袜,还会准备许许多多的礼物放在圣诞树下,圣诞节会有家庭性质的圣诞大餐。圣诞大餐的菜式设计和餐桌布置的艺术性显示着一个家庭的教养和传统。

有许多家庭会把自己房子的外围装饰的漂漂亮亮。可是像这样一整个社区家家户户华丽丽装饰出城市一景的却不多见。那些景观中,有圣诞故事《耶稣的诞生》,有圣诞元素的闪闪亮亮的彩灯装饰,还有时下热门的卡通片电影布景。我最喜欢的一家,在布景前面竖了一块儿牌子告诉大家可以边听收音机FM频道圣诞音乐,一边看观景,边听边看仿佛身临其境形象极了。这种社区邻里之间共同营造的共享街区,提升社区价值的行为,与其说是共同信仰,不如说是共同理念。

 

我们在这个区域赏灯观景,偶见其中某一家没有装饰,都会有些拘谨自省:那户不会是华人吧。我们的文化中,有炫耀,有低调,唯缺少开放自己的诚意与陌生人共享喜乐。

 

我们长大的时候最常听说的是信仰“无神论”,信仰自己... ...信什么都好,如果能坚定持续下去。恰恰这在没有信仰的人身上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信什么,遇事容易质疑,质疑之后选择逃避,抑或质疑之后无从选择,即便选择之后的坚持也艰涩无味。不如我们把信仰通俗分解,用最基本而又容易被接受的“理念”一词来陈述本篇的主题。

 

“信仰”这么高大上的词汇怎么可以用“理念”来替代?

什么是信仰,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

信仰(英语:Faith)是指对一个人(同样的对他的能力)、事物、神、宗教的教条或教导、没有经验证据的观点(例如拥有强烈的政治信仰)抱有信心和信任。[1][2]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信仰与所信仰的对象是否客观存在没有必然联系。宗教并非信仰对象,而是信仰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可作为信仰对象。

 

什么是理念,维基百科里没有这个词汇,互动百科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谈信仰谈理念是一件事,我们要先锁定“事”这个词。如果人与人处于共事的状态,有事可共,还是比较舒服的,聪明的人之间会去寻找共事的目标,而不会无端去消耗彼此的时间。有一句话我很难认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许多人把它当做箴言来自省,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闭市和逃避。做饭不是事,还是吃饭不是事,从出生开始就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怎么可能“无事”呢?无事是无事,无碍是“无碍”,“无事”和“无碍”混淆,不过是理念不同,为了避免麻烦而试图否定和模糊这些“事”而已。

 

Yan,咱们有一篇主题谈到过,面对比逃避要简单。成熟的人对话,首先会确认彼此的“事”,之后对事的成熟显示在面对与担当。许多人年过半百仍做半百婴儿,归根结底就是自己不愿意面对并担当,自然也谈不上成年人的成熟思维,更谈不上独立思考有所理念,一辈子浑浑噩噩,无所学习,无所创造,迫于岁月淫威去寻找生命的寄生价值,造成他人负累。这是寄生,没有共同利益,没有共同理念。

 

那么理念不同的人之间到底有无可能共事呢?只要有共同的“事”就有办法,就怕不会找“事”儿,没“事”儿可找。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在工作、团队、家庭中理念不同是常态,和同一个人共处时间长了,不同阶段不同事情都可能产生不同理念,也不能每次都“炒”掉同事,与团队分离,与伴侣离婚,也不可能每次都愤愤然甩手,挂电话,玩消失玩失踪那么幼稚啊。事情总要去做,总要去解决的,这些工作伙伴,团队,家庭成员是要一起走下去的。核心成员要做的永远是凝聚,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寻找共同利益。利益比理念要现实和直接,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大家目标一致,方向就容易调整。当彼此利益得到平衡和满足,很自然就会有中欧愿望把这种共同目标上升为理念,昂首挺胸高大上的升华。这时的理念,可能脱离了最初的粗俗和直接,多了些文化,在意识层面实现文明的递进。

 

但这也只是出于世俗层面,最高级的理念相同应该会出现在共同的信仰层面。这种信仰可能是宗教,也可能是共同追逐的梦想。

 

由此可知,与理念不同的人共事,固然会有懊恼,不乏埋怨,但并非不可破。如上所述,破除之法,下可寻找共同利益,上可追寻共同信仰。递进顺序是共同利益=>共同理念=>共同信仰,即利益=>理念=信仰,看似不相干的三个词汇,原来在我们日常中以这样的顺序得以穿插协调。

 

Yan,正如刚才电话中所说,咱们目前的交流尚停留在理念的层面,咱们谈现状谈梦想但还没有触及信仰。2017年咱们打破了许多拘谨,2018年在奔赴大女人的路上,希望能打破更多禁忌,也能谈谈信仰!

亲耐滴,新年快乐^@^

 

12/30/2017 尤其开心

 

(另, 把咱们谈到的书目发给你了。这边的中文图书大部分是繁体字,而且是竖版的。现在随手拿起任何语种的书都是横版的,居然有这么多竖版繁体字的中文书在出版,书中阐述的理念又新鲜向上,着实让人费解。)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尤其开心USA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