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古文的现代文翻译之迷区

古文的现代文翻译之迷区

博客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摘抄于此(原文“古代妈妈的一封信”,作者杨暖)

古文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着书以自见于后世。

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作者的译文

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孩子,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种困顿,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困顿,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

第三种困顿,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

最后,这位妈妈抚慰儿子,既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看到译文(属于编译,不是直译),我有点意外,要是我直接看古文,理解的意思和他的译文有很大出入。其中作者漏译的一句,“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着书以自见于后世。”,意思是,当年司马迁说,如果虞卿(一个古代史学家)不是又穷又愁,也不可能写书流传于后世。这句话,其实奠定了全文的主题。

按我的理解,这三种穷是这样的:

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心思很缜密,但没有机遇(所以当不了官)

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待人很好,但交往途径有限,(没能巴结上贵人)

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很注意自身修养,但因此在行为上过于拘谨 (失去在官场上飞黄腾达的机会)

虽然我的理解和作者的意思差不多,但我的理解,更侧重于古代士大夫对功名追求的背景,而作者的译文,更适合于现代大学生的语境。

外语中,我们常常发现译文和原文意思,意境不同的现象,其实古文的翻译也有这种现象。古文虽然简洁,确实太不精确了。又回到前面一篇讨论中文和英文谁优谁劣的文章了,一种无法精确表达意思的语言,怎么能算成熟的语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朱头山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