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经典西安:乾陵-永泰公主-章怀-懿德太子墓

经典西安:乾陵-永泰公主-章怀-懿德太子墓

博客

距陕西省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的乾县境内,有一座山,名为梁山。共有三峰,呈三角形,北峰较高,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梁山远望象一留长发的少妇,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 - 乾陵(以前称干陵)。乾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或发掘的陵墓之一。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陵墓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正方形。四边正中置门,东为青龙门,西为白虎门,南为朱雀门,北为玄武门。

乾陵地宫就在北峰下面。地宫坐北朝南,东西峰(俗称双乳峰)的中间有一神道,即司马道。从底部开始向上走(由南至北),司马道的两侧依次有左右对称的华表、飞马、鸵鸟各1对,仗马及牵马人5对,直阁将军10对;碑1对(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

华表

飞马

宽阔平坦的神道 – 司马道

鸵鸟

仗马及牵马人

直阁将军

述圣纪碑

述圣纪碑位于南门外(朱雀门)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为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碑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

碑顶,背身和碑座共七节,代表日、月、金、木、水、火、土,故又称“七节碑”。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

无字碑

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六十一蕃臣像

朱雀门内左右排列当时臣服于唐朝的外国君王石像(又称蕃臣像)61座,故称 “六十一蕃臣像”。像的背面刻有国名和人名。61尊石像中有36位石人的身份得到确认,均为唐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官员以及部落酋长。

这些真人大小的石人,穿着打扮各异,但他们都两手前拱,姿态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

考古学家分析认为可能是自然灾害带的结果。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1556年),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过强烈地震,震级高达8—11级。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因此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石狮

过了六十一蕃臣像,是两座威武的石狮。中国的石狮通常都是成双成对,一雄一雌,立于大门或重要场所的左右,雄狮脚下踩一球,雌狮脚下踩一小狮,用来区分公母。仔细观察乾陵的这对石狮,看上去一模一样。

唐高宗乾陵”墓碑

墓碑立于石狮的后面,高2米,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

在“唐高宗乾陵”墓碑右前侧(南)有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乾陵-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

自古以来,乾陵在史书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后合葬墓一样,被视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解放后,由于郭沫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于是带头把唐高宗乾陵称为二帝合葬墓。加之现代为促进旅游,一些不顾历史事实的宣传,把乾陵称之武则天陵。

过了这两座墓碑是通往梁山北峰的山道,越往上走,坡度越陡。

乾陵的几次著名盗掘

由于李治和武则天均在位于盛唐时期,乾陵内藏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据说王羲之的绝世之作《兰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

据文献记载,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以前称“干陵”),挖出一条40馀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 惟干陵风雨不可发。”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干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干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干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

永泰公主,懿德,章怀太子墓

除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主墓外,乾陵周围还有十几个小型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包括皇子墓:高宗子章怀太子、高宗子泽王李上金、高宗子许王李素节、中宗子懿德太子、李贤子邠王李守礼。公主墓有:高宗女义阳公主、中宗女新都公主、中宗女永泰公主、睿宗女安兴公主。

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对研究唐代绘画,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名李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年仅17岁。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因,有不同的说法。

其夫武延基和其兄李重润因不满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发了几句怨怼之词,让武则天勃然大怒,下令将他们杖杀。

《新唐书》说她是被武则天缢杀的。而《旧唐书》说,武则天将三个孩子交给他们的父亲李显处置。李显胆战心惊,咬着牙齿,将儿子、女儿、女婿一起勒死,向母亲交差,以保全其余家人的性命。

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登基,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并且空前绝后地特许他们的坟墓尊称为“陵”,规格与帝王等同。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由墓道、过洞、天井、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 宽约2米的斜坡,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 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

墓室中放置的石椁

出了墓道,可以直上墓顶,在墓顶上可看到临近的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等。

章怀太子

章怀太子墓与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同为唐乾陵最重要的三座皇亲陪葬墓。

章怀太子李贤,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所生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系高宗朝所立的第三位太子。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太子。关于章怀太子的死莫衷一是。两唐书均在言语间暗示太子是被武则天诬陷杀害。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外地。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逼令李贤自尽,年二十九岁。

太子墓于1971年发掘,此前已遭盗掘毁坏。墓中壁画五十多幅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等十分精彩,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绘画水平。

懿德太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1971年发掘。

陵园有石狮一对,石人两对,石华表一对。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室组成。葬具石椁置于后室。

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该墓已遭盗掘。

懿德太子墓藏品-胡人骑马

乾陵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乾陵东南方的永泰公主墓处。博物馆有几个专题展览,包括武则天时代展,唐代胡俑精品文物展等。

部分藏品

仿唐乾陵地宫

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根据史书记载、考古勘探并参考已开挖的唐代陪葬墓墓室结构,1994年建成了“仿唐乾陵地宫”。

地宫全长200多米,整体呈斜坡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反映唐代文化;第二部分反映唐代墓室结构。整个地宫以讲述武则天生平事迹为主,向人们再现了女皇武则天驾驭群臣、一统天下的风采。

仿唐地宫,在永泰公主墓入口的边上,属于乾陵套票里的一个景点。进门后有人推荐导游(需额外费用)。里面尽是些俗不可耐,花里胡哨的蜡像。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白水之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