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揭秘美术基本功训练的背后(2)我的不同看法:

揭秘美术基本功训练的背后(2)我的不同看法:

博客
抛开政治大帽子,我愿就此文提到的具体学术问题谈几点不同意见:
 
1,本人毕业于中央美院本科五年,后又就读研究生两年,留在壁画系任教7年,赴巴黎美院进修一年。

在本科期间,曾学过多种不同体系的素描教学 — 徐悲鸿(来自巴黎美院体系),留苏老师带回的方法(包含契斯恰科夫体系)、梁运清老师从德国带回的以线为主强调结构的大素描(真人大)体系,(从欧洲湿壁画发展而来的适应壁画制作的素描方法),在早期自学阶段也临过达芬奇、安格尔等素描。还学过国画白描(广义上这是中国传统素描)

本人的经历并不认同文中所说的:“中国的很多素描作品大多都在作画时运用一种浮躁的形体结构线,依靠那种两头轻、中间重、飘浮在纸面上的直线切出棱角分明的方形与块面,有意把人类的脸画成来自塞伯坦星的变形金刚或具有花岗岩质地的革命战士”

请贴出一幅你认为属于你文中描写的实例来给大家看看。

我在《多画速写》一文中,曾贴出过一些我在文革时期画的一批人物头像写生与此文说法相符吗?

我并不认为我的素描画得和文艺复兴大师一样,但也并非和作者所描述的那样。

2,“画家们用铅笔或炭笔所画的形体往往作为油画的底稿,而在完备的Gesso(画油画前在画布或画板上涂的底料)底子上所画的硬笔痕迹很难彻底擦除干净,过分下力擦除又会对底子造成破坏,影响颜料层与基底的咬合与稳固”

我不知道作者对“画家们”的工作究竟有多少了解。

Gesso是一种新的替代物,我们在50-60年代都是自己买来亚麻布、按传统的方法制作画布,我本人也是移居北美很多年后才改用Gesso打底的。

在我认识的众多中国画家中,还真没有见过用铅笔起稿的,一般习惯是用木炭或稀释后的颜料起稿。

西方绘画从埃及的腊画、文艺复兴早期的蛋彩画、湿壁画,倒凡·埃克发明油画,从自己研磨颜料,加油、装入皮囊倒后来有了机器生产锡管颜料,从少数几种天然颜料,发展到大量人工合成颜料,以及丙烯颜料.....这是一门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画家需要不断学习,

以上这些其实都和“党文化”扯不上边。

我本人和潘世勋、庞涛等老师85年被派往巴黎美院进修,就在宾加斯材料工作室,学习过伦勃朗、维米尔等人的某些材料的制作,宾加斯教授后来也被邀请去央美专门开过绘画材料研究班。这些都不是“共产文化”吧

2,就文艺复兴三杰来说,拉斐尔和米凯兰哲罗的风格就很不相同,拉斐尔比较讲究柔美、细腻的表达,偏向女性;米凯兰哲罗讲究气势动感和力度,他画的女性都是强有力的,所以他强调结构和解剖。

再看宽些,文艺复兴的素描也是多种多样的,Botticelli和提香的方法不同,荷尔拜因与格列柯相异。

然后17、18世纪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华托和普桑,19世纪大卫、盎格尔和德拉克洛瓦、库尔贝;米叶和马奈......都各相径庭。

3,“通过三杰的素描可以看出,不论哪种风格或深入程度的正统作品,都与这几十年来中国美术高考的素描风格大相径庭”

究竟是几个十年?

请问当今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美院,考试时还要求必须是拉斐尔风格或达芬奇风格,非此莫入?

4,“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败坏了原有的正统技法”

昂格尔是拉斐尔的捍卫者,强调素描为主,提倡新古典主义,德拉克洛瓦,则开始强调色彩和运动,举起了浪漫主义大旗,这是当时两大巨人的争论,谁胜谁负?

正是因为新古典、浪漫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纳比、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新艺术、抽象派、达达派等等,这么多不同的流派云集巴黎,才使法国成了19世纪世界当之无愧的的艺术中心。

反之,历史上一定要树立一种正统的艺术(即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符合他标准便一律打杀的,前有希特勒纳粹开展的消灭“堕落的艺术”焚画之举(参见16年11月本博客《艺术与独裁》一文),后有斯大林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唯一标准对艺术界的清理;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一幅“样板画”开创的“高大全、红光亮“时代;这些都是企图以一种“正统”的风格一种主义垄断一切的做法,结果没有不以失败告终的,因为它不符合人类艺术多元发展的客观规律。

5,文中提出了一种“原共产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共产现实主义”一词出自何方?除本文作者外,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人用过此一说法?它的定义是什么?

文中列了几个特征:1,胡乱飞舞的笔触 2,“摆”的笔法 3,好像一切都是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马赛克堆砌起来的 4,“宁方勿圆”变异理论 5,水粉画中各种离谱的颜色 6,油画中的灰色调

有这些特征的都属于“原共产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绘画?或都是它的遗毒吗?它们都是不对的吗?

以上这些本属于艺术家个人不同风格爱好的做法,其功过得失并非不可以各抒己见,但在作者指定的一顶大帽子下,统统被打成“大逆不道”了。

文中还可看出作者对水粉、马赛克镶嵌壁画均有一种明显不屑一顾的“歧视”态度

6,“走极端是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

你这文章还不够走极端吗?

7,“从基本功训练角度来看,这些与高考色彩涂鸦相比具有天壤之别的画面并不仅仅是一个不同风格的问题”

用昂格尔大师来和当今高考学生相比,这一比法是否合适我们不说(就是安迪·沃霍尔和盎格尔能有一比吗?),我倒希望本文作者贴出一幅您自己的能和盎格尔放到一起的大作来,看看您是如何承继了正确的基本训练的,让大家也好开开眼,心服口服。

8,作者把“五调子”归属苏联,因此它姓“共产”,“七调子”选自网上法国绘画基础,所以是正宗的“西方基础明暗色调理论”

本人是学习“五调子”出来的,至今我还在告诫学生:在表达光线下形体时,很关键的是注意观察明暗交界线在哪里,分清究竟是受光还是不受光,所谓交界线不是习惯概念的一根细线,而是一个过度的面,因对象不同其宽窄硬软变化不同。这有错吗?

最有力的反问是:为什么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素描(包括后来的盎格尔),不画那么多的明暗层次(七调子)而倒是一度苏联教学要求用线条涂出非常细微的色调变化
为什么众多文艺复兴的油画中不画投影?是他们自己不遵守“西方基础明暗色调理论”?
(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伯乐山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