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疆好地方 — 我的新疆风情画
我们新疆好地方
— 我的新疆风情画(之一)
我曾有机会两次赴新疆采风。
第一次是1979年,我们研究生班应工程兵邀请,前往青海铁路工地写生,在那里军医发现我心脏有杂音,我便径直去了乌鲁木齐看病。我妻子的姑表妹一家在新疆医学院工作,帮我联系作了心电图,证明没问题后,便背上油画箱去了北疆的伊犁,北疆的整个情调像俄罗斯。
那时正在读研,一门心思想的是多画习作提高技巧,因此画的都是些人像和风景写生,一天最多也就画两幅。(可参看“70年代人像写生”9,11)
当时,交通和吃住都很不方便,记得曾在赴伊犁途中一处风景区的小客栈逗留过一个星期,晚上没有电灯,睡通铺,被子都脏得黝黑发亮,只好和衣而睡。每天一早,带上个凉馒头,出去就是一天,为了找到一处好景,走出十几里山路是常事。
在这大山深处,除了偶而过往的车辆,很少见到行人。但有一次例外,我走着走着,突然,从老远公路边的坡顶闪出一匹白马,马上骑着一位艳装的哈萨克女郎,她从上往下,打量着这条空旷寂静的公路上,孤零零走着的,我这一个背着个木箱、带付眼镜的“怪人”,她的身影,在蓝天白云碧山丛林的衬托下,简直很难想像,竟是如此美丽的一幅图画,我正在懊悔怎么就没带着相机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当我看清她的脸时,她一甩马头就消失了。
事隔八年,1987年,我应邀为中港旅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观,设计新疆部分,有缘再次前去新疆收集素材。
这次和上次的任务不同,主要不是画画,是要挑选设计景点和二,三百个陶瓷“小人”,因此除了油画箱外,主要的“武器”是一个带变焦镜的相机,加上大量胶卷。(那年头,彩卷很贵,私人用,这点工资,是买不起几卷的,这回因公干活,可以报销,情形便不同了)
我从乌鲁木齐出发,由当地画家小万陪同,一路南下,经库车、阿克苏、喀什、墨玉、和田、直到塔什库尔干。
新疆人说,不去南疆不认识真正的新疆,此话不虚,南疆是中亚的气息,和北疆很是不一样。在塔什库尔干,我遇上了几个新疆画报的摄影记者,搭他们的车,回程还去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由于要设计“小人”,在整个旅途中,除去画了少许油画人像写生外,主要精力用在观察和拍摄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物形象及生活场景。
赴塔什库尔干图中留影(海拔四千多米)
我为“锦绣中华”陶瓷“小人”设计的近300个陶瓷小人中的几张小稿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第一次去伊犁是希望能找到“好的”创作题材,结果什么也没画成;这次是设计“小人”,回来后,不但“小人”的任务出色完成,还参考照片资料,创作了一批新疆风情画。
是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未来”画展上,我展出了10幅作品,其中8幅是这次新疆之行的收获。
这是其中的两幅:
“五彩路” 100cmx100cm 1987 《走向未来》画展
“葡萄熟了” 100cmx100cm 1987 《走向未来》画展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走向未来”画展期间,一个冶金部接待的美国商人,一气儿买下了我的四张画,每张1000美元,在月薪百余元人民币的那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1988年7月,应加拿大友人邀请,我和妻子用这笔经费,带了些画赴加拿大作三个月的私人访问。其间,又卖出四幅。
在加拿大友人和画廊的劝说下,三个月后,妻子返回中国,我向美院请了一年假,留在加拿大继续创作,准备第二年办一次个人画展。
后来发生的事情是:1989年,画展没能办成,我也没能回到中国。
正如我在“绘画作为商品”(注1)一文中所说的,一开始我就是以“少数民族风情画”进入市场的,以后好多年间,便不得不继续画这方面的画。
为了防止艺术的停滞不前和衰退,我努力在这种题材中寻找“新意”。
有了电脑后,依靠电脑中照片可以任意放大观看的技术,我就经常进入到这些自己拍的老照片中去“体验生活”,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丰富,这批照片伙同我当年拍摄时的经历和艺术记忆一起,在脑子里“活”了起来,不断地激发出灵感。成了我新疆风情画创作构思的主要源泉。
晌午 1992 102cmx102cm
春花烂漫 1993 102cmx102cm
串门 1993 102cmx102cm
帕米尔的鼓声 1994 122cmx122cm
四个老头一只羊 1995 92cmx92cm
大姐姐 1996 76cmx102cm
(待续)
注1:此文首载于河北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留学画家油画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