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揭秘秦可卿的两个丫鬟义女的“尊贵”真容

揭秘秦可卿的两个丫鬟义女的“尊贵”真容

博客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实为假小说之形的正史,《红楼隐史》上下两册,天猫、淘宝、当当、京东等均有售,全本已上线喜马拉雅听书,将为大家首度揭开明朝灭亡的历史真相。

 

第十三回写秦可卿夭亡,朱慈炤特别介绍了秦可卿的两个丫鬟——瑞珠和宝珠,而且还甚是用心地分别加注朱批,请看: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甲戌侧批:补天香楼未删之文。】【靖侧批:是亦未删之笔。】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甲戌侧批:非恩惠爱人,那能如是?惜哉可卿,惜哉可卿!】

瑞珠和宝珠在秦可卿死后,都被贾珍视同孙女对待,也就是都被视为是秦可卿的女儿。那么,被给予了贾府小姐身份的、秦可卿的这两个丫鬟女儿究竟是何不凡来历呢?

 

先来看这与秦可卿同死的丫鬟瑞珠,为何朱慈炤特别提示瑞珠之死其实是“补天香楼未删之文”呢?

“柱”谐音“主”,“触柱而亡”其实是暗示“触怒了主子而亡”,瑞珠的主子是秦可卿,也就是崇祯皇帝,那么这因为触怒了崇祯皇帝而亡身的丫鬟是谁呢?

她可是贾府里有头面的大人物,就是荣国府里的王夫人的陪房“瑞”管家——周瑞!

原来,瑞珠周瑞就是秦可卿崇祯皇帝的“人造祥瑞”周皇后!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程乙本第三回写花袭人的原名是“蕊珠”,而不是其他版本所写的“珍珠”。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冬至,程甲本印行,其中写花袭人原名“珍珠”,但仅仅七十多天后的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再次校订,重新排印,是为程乙本,程伟元特别在程乙本卷首引言中解释说:“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程乙本特别将程甲本中的“珍珠”更正为“蕊珠”,这说明“蕊珠”所出是确有依据的,也就是说,在朱慈炤修改了的某个版本中,确实是曾使用过“蕊珠”一名的。

 

那么,“蕊珠”这个名字有何特殊呢?

请回顾前书解密,而女伶“蕊官”影射的是不断给崇祯购献大批乐妓美女的周后,袭人也是影射周后,女伶“蕊官”原来就是“蕊珠”花袭人。

“蕊”谐音“瑞”,花袭人“蕊珠”其实也是秦可卿的丫鬟“瑞珠”。

崇祯眼见城破在即,于是命令周后殉国,袁妃一看,知道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于是起身逃跑,结果被崇祯追上连砍几剑,昏死过去。袁妃是天足大脚,尚且跑不过崇祯,而周后是折骨缠足,连日常行走都有困难,自然更是无法逃跑,未免刀剑加身之苦,周后不得不奉旨自缢。崇祯随后亲自去查验周后是否自尽,先是用剑刺捅周后尸首,并旋转尸首收紧绳索《小腆纪年》载:明帝起,入中宫,见后已自经,拔剑撞其悬而转之,知已绝。,以确保狡诈的周后没有装死,在确认周后已经毙命后,崇祯大呼“死的好”。在这之后,朱由检因无法逃离,最终选择登上煤山自缢《甲申传信录》:上顾事急,将出宫,分遣太子、二王出匿。进酒,酌数杯,语周皇后曰:“大事去矣!尔宜死”!袁妃遽起去,上拔剑追之。曰:“尔也宜死!”刃及肩,未扑;再刃,扑焉。目尚未瞑。皇后急返坤宁宫,自缢。时已二鼓,上巡寿宁宫,长公主年甫十五,上目怒之。曰:“胡为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举。良久,忽挥剑断公主右臂而扑,并刃坤仪公主于昭仁殿。遣宫人讽懿安、皇太妃李氏,并宜且缢。上提剑至坤宁宫,见皇后已绝。呼曰:“死的好!”……手持三眼鎗,随太监数百,走齐化、崇文二门,欲出不能。走正阳门,将夺门出。守城军疑为奸细,弓矢下射。守门太监施炮向内。急答曰:“皇上也!”炮亦无子,弗害。上怆惧还宫,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寿山,至巾帽局,自缢。大明大行皇帝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夜子时,龙驭上宾。。这就是脂批的“补天香楼未删之文”的全部真相。

 

周后的尸首连同崇祯的尸首一并被摆放在东华门外示众,暴尸三日后,才被草草收殓,四月初三送入田妃墓附葬。由于殉了国的皇后古来少见,再加上东林党的铺天盖地的宣传和美化,周后因此而被不明真相的民间百姓们齐声称赞,这就是《红楼梦》中所写的“此事可罕,合族中人也都称赞。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的历史影射。 

 

估计有人会问:周后死于崇祯之前,为何书中的瑞珠却是死在秦可卿之后呢?

这是小说情节安排的客观需要,比如说,崇祯的母亲早丧,其母死在其父朱常洛的前面,可是朱慈炤在写贾芸崇祯时,却安排贾芸崇祯是父亲早丧,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是因为:朱慈炤在安排情节走向时,更为强调的是人物事件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因果顺序,事实是崇祯命令周后自尽在先,因为崇祯的持剑胁迫,周后才不得不死,朱慈炤之所以写瑞珠后死,为的是强调周后自尽发生在被崇祯胁迫之后这一事实。

至于瑞珠周后是因何“触柱”触怒了君主崇祯,这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天大秘密,详情请看《元妃省亲》一章中的大揭秘。

 

接下来,再说小丫鬟宝珠。被贾珍认作孙女的瑞珠是大明天子崇祯皇帝的周皇后,那同样被贾珍认作孙女的宝珠自然也不是凡物,她就是明末无人不知的小名“宝珠”的大明天子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张宝珠!

请看史料《明懿安皇后外传》:“懿安皇后,张氏,熹宗悊皇帝之配也。讳嫣,字祖娥,小字宝珠。河南祥符县人。父张国纪,明诸生也。家贫甚,晨起为人征租,见弃女于道旁,卧霜雪中。不死亦不啼。怪而视之。适有异僧过其侧,谓国纪曰:“此女当大贵,并将大子之门,可收养之。”

宝玉在骂花珍珠时故意代入“宝珠”之名,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朱慈炤这么写,为的就是暗示花珍珠其实影射的就是懿安皇后张宝珠。

而薛宝钗的身上同样有张宝珠的影子。宝钗是“金簪雪里埋”,这“雪里埋”的历史原型,就是出自东林党对宝珠的“卧霜雪中,不死亦不啼”的人造神话。宝钗的名字中有“宝”字,而作为钗副的花袭人的原名“珍珠”中有个“珠”字,合起来也正是“宝珠”。

需要区别的是:薛宝钗的名字以“金”为主,更多影射的是崇祯的皇后周金莲;而花袭人则要根据名字变化分为前后两段来看,名为“珍珠”时,是以影射张宝珠为主,但在改名“袭人”之后,就转而以影射周后为主了。

在砍杀了两个女儿后,崇祯派宫女给张宝珠和李太妃(即泰昌帝朱常洛最宠爱的西李李康妃)传达意见,要求二人自缢殉国。崇祯之所以没有亲自前去,是因为碍于礼法。东林党四处宣扬说张宝珠自缢殉国,著名的东林党贰臣龚鼎孳还为张宝珠撰写了《圣后艰贞记》,而黄宗羲和万斯同更是将张嫣殉国一说直接写入《明史》作为历史定论,但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真实的历史不在东林党的桃花扇中,而是在“老明公山子野”的《石头记》中!朱慈炤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宝珠懿安皇后根本没有殉国!

《石头记》第十五回里对宝珠的最后结局是这样交代的:“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后回再见。”但是,后回却没有再见到宝珠的任何踪影,宝珠没有殉国,也没有再回宁国府紫禁城,那么宝珠懿安皇后在崇祯殉国后到底去了哪里了呢?朱慈炤明明写了“后回再见”,为何却又没有了后续交代,难道是朱慈炤忘了吗?

当然没有!

朱慈炤是故意写下“后回再见”这四个字的,之所以没有再写宝珠,是因为他要引导看书人去注意《红楼梦》中用多个角色影射一个历史人物的特殊的写作手法,“后回再见”就是他的不写之写,他将宝珠的更多秘密藏在了元春的梅花那里,其中详情请看我的《红楼隐史》第一部中的第十七章《金瓶梅密码》中的第五节《红楼梦中的春梅被隐藏的不能示人的历史》一文中的详细解密。

 

贾珍将瑞珠和宝珠都认作了孙女,这也就是说,瑞珠周后和宝珠懿安都作了秦可卿崇祯皇帝的女儿,《红楼梦》这样安排,估计会有朋友无法理解,周后是崇祯的妻、懿安是崇祯的嫂,朱慈炤将崇祯的妻、嫂写作崇祯的丫鬟和女儿,这不是差了辈分、乱了伦理了么?

请回顾前文《揭开红楼梦中“女儿”赞的秘密》,崇祯和周后逼迫朱慈炤的母亲田秀英终身使用“女儿”的奴隶贱称,既然崇祯和周后可以不顾伦理地乱了辈分,朱慈炤自然可以在他的书中如法炮制,更何况,大明后宫里真正有资格作崇祯“女儿”的奴婢唯有周后和宝珠懿安二人而已,她俩才是真正出身下贱,被东林党买下调教的瘦马“女儿”,是秦可卿崇祯皇帝当之无愧的丫鬟女儿。

前有贾府秦可卿的“瑞珠”和“宝珠”,后有民间财主商铺家的“张金哥”和“卜银姐”,这整齐的对仗亏朱慈炤想得出,真是巧思天成啊!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xibeifengla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