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随笔(34)海归的老朋友
“归去来兮”随笔(34)海归的老朋友
快乐玉子
“请上车。” 谢总的司机打开了车门。
多伦多的老同事老朋友如今的谢总邀请我和先生去松江他的家做客。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牵动多少海外游子的心?谁不想扬眉吐气志高气昂地活一回,尤其是渴望鲲鹏展翅的中国男同胞们,纷纷带着翱翔天空的梦回到了中国,好朋友夫妻俩就是真正活出精气神的海归之一。双双发现了理想的去处且事业有成。
汽车开进小区,先生不停赞叹,好眼光啊,树林中的绿色住宅小区。
加拿大文化和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融入老朋友的血液。你看他选择的新家,洋气时尚的大别墅掩映在花草树丛中。绿树成荫小河潺潺。特别亲近自然的生活小区。家门前停了好几部汽车,岳父,自己,妻子,还有他公司的。
名副其实的豪宅,楼上楼下,宽敞的空间,漂亮的花园,还有一个设计得十分别致的鱼塘。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两个孩子在楼上做功课,阿姨在打扫卫生,妻子在签收快件,老朋友带我们屋里屋外转转。
室内装修时尚大气。客厅,餐厅,电视房,处处显露出来主人富有创意崇尚自然的选择。好喜欢餐厅的吊灯。灯玻璃与木质相间的灯体,每一盏灯里长着一颗鲜活翠绿的兰草。
“如此高端华丽的豪宅,即使在多伦多,除了贪官富豪,普通工薪阶层人士也未必买得起。”坐在古雅的大沙发喝着今年的新茶,先生悄悄对我说。
“看来你是安营扎寨上海,不回多伦多了?”我问。
“要回去的。”老朋友的妻子毫不犹豫地说。
“中国的发展余地大,趁着年轻奋斗几年。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也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就回去,还是喜欢多伦多简简单单的日子。”老朋友说。
老朋友的儿子在“上海中学”念书,上海最好的中学。女儿在顶级的国际小学上学。那日听说上个好小学申请费要二三十万,先生已觉得不可思议。老朋友告诉我们,想进这个小学申请费要四十五万。
先生感叹不已。以前只觉得中国的孩子们读书太苦,现在看来父母更不容易。“资源有限,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最好的教育?”老朋友说,“没有经济实力不行啊。”
没人知道荣耀光鲜的背后夫妻俩何等辛苦的努力。早出晚归,每天路上化费近三个小时。接着是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人事压力,还有归家后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生活料理。生活真得不像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华丽自在。
人生有太多的责任,家庭的,子女的,社会的;谁都向往荣誉,追求自我存在,渴望得到社会认同。人的智慧在于真正懂得自己的心,懂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很欣赏佩服好朋友夫妻俩,清醒地明白自己的人生义务、价值和意义。
老朋友带我们去佘山镇的“珍月湖”用餐。琳琅满目的菜品展,让人联想起“舌尖上的中国”,中国人的舌何等了得?
珍月湖的菜做得精致,色香味俱全。想品尝地道的中国美食,还是在国内好啊,
宽敞的包间外,小河垂柳,河边坐着垂钓的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宁静优闲。
饭后,老朋友带我们游玩佘山森林公园。
上海属于滩涂地区,佘山乃滩涂地上仅有的一片露出地面的岩石层,虽海拔才近百米,也算是上海唯一“真正”的山。
山上青松翠竹,绿荫铺地。长长石台阶的山道上,凉风习习。
一路观景爬山,很快到达山顶。站在观景台远望,绿树丛中高高低低的别墅。
抬头看见刻在大岩石上的红字“上海天文博物馆”,她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再往前走便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站,颇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小楼,一百多年前来华的法国传教士们出资建建。与上海周边一些新建的公园不同,佘山森林公园的建筑算得上历史文物。
馆藏的图片实物介绍了小楼与上海天文台的历史。目睹馆内的镇宝,百多年前的那架口径四十厘米焦距七米的双筒折射望远镜,她看上去好几人高。为了给她一个立足之地,特地建造了这座天文台楼。楼的圆顶是铁制的,为支撑能够三百六十度旋转的观测室。
如今已退役而成为展品的这架望远镜,为中国的天文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
出了天文馆转到山顶北部,夕阳下的佘山天主教堂雄伟壮观。很想进去看看,可惜只出不进,要关门了。
老朋友陪了我们一天,明天还要上班呢。
告辞了,老朋友!谢谢你们的热情款待。我们等待着,盼你们早日回归多伦多,享受属于你们自己的简单轻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