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随笔 (23)芜湖行:雨中诗情
“归去来兮”随笔 (23)芜湖行:雨中诗情
快乐玉子
“咚咚咚!”惊天动地的敲门声,“你们还不起来?”一听就知道是老同学汪海潮。
“快点!快点走吧。黄其曙已经出发。他在“金隆兴“等我们。” 他这个风风火火的急性子碰到安娜优哉游哉的慢郎中,心急火燎地催个不停。
据透露昨晚汪海潮与柏龙华闲聊,各自取笑自家老婆的不紧不慢。听上去好似贬义,内心其实很得意,能有慢慢悠悠不动气不发火的夫人相伴,修来的福!
“金隆兴”的牌楼已隐约可见。芜湖乃临江一古城,又名江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火红的徽商促兴了芜湖的餐饮业。数百年前金氏父子创办的“金隆兴“以中国徽菜名点著称,被誉为芜湖餐饮业“十大中华老字号”之一。
黄其曙已在餐馆等侯,须臾他夫人也到了。
觅一处临窗的位置坐下。黄其曙介绍,“芜湖的小笼包和酥饼不错。尝尝看。”
名不虚传,确实好吃。小笼包汁多馅嫩,酥饼又松又脆。只是臭豆腐还是找不回小时候的味道。
我们坐的位置正对着芜湖著名的风景名胜镜湖公园。
镜湖由大小镜湖两部分组成,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故命名“镜湖”。
正是毛毛细雨时,镜湖公园里的亭台楼阁,曲桥长廊淹没在朦胧烟雨中。唯有望不尽的垂柳,雨水冲洗后更显翠绿婀娜。难怪古人将“镜湖细柳”列为“芜湖八景”之一。
窗外,蒙蒙雨丝雾烟渺渺,江南风景宁静幽雅;屋里,几个老朋友悠悠地喝茶品美点,天南海北地神聊。
“你们在哪里?我现在过来。”大铁打来电话。大铁就是大铁,为人办事干净利落。
她昨晚刚刚从上海看望儿子回来。今天一上班她便请了假赶过来。
大学四年,咱们两个床对床住着,心对心的相处,无话不谈。貌似大大咧咧的她内心细腻多情。毕业后,她结婚生子在先。我怀孕时,我俩“指腹为婚”,想为儿女牵一段好姻缘。有她这么个通情达理聪明能干的人作婆婆,媳妇有福哦。我女儿小时候还真穿过不少她送的小裙子。她把儿子培养的那么杰出。若不是隔着太多的山山水水,说不定早成了儿女亲家。彼此间的欣赏和信任跨越了悠悠岁月。
很赞赏大铁的性格和人品,积极乐观真诚坦然。守着政协那么个闲官,踏踏实实做事,清清淡淡做人。官场二三十年,远离追名逐利,把自家的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和和美美。
“走,上我家坐坐。”她说。
大铁爱水,买下芜湖滨江大道边的房子。宽敞明亮高雅时尚。最可心的是与长江为邻。
在她家阳台上,恰好俯望江景。江水静静的流,来来往往船只在水中缓缓移动。好一幅天然无雕琢的水墨画。
她对我说,“得闲时,我喜欢在这里站站,宽阔的长江让人心情平静坦荡。”
大铁的先生喜欢书法。无事时在家赏景舞墨。曾经的厂长潇洒转身为一文人雅士。
“明年我也退休啦。”大铁告诉我们。
刚刚下过雨,江面风平浪静,滨江大道几乎无他人。一行人沿着步行道散步,空气特别清新。
“我和他经常来这里散步。”她告诉我。
两口子携手并肩于江边,“夕阳无限好”的日子多么甜蜜。
江边不远处,发现潘玉良与她丈夫的双人雕像。她在芜湖被卖入青楼,后被芜湖盐督潘赞化救出纳为妾。可悲女子守着恩人知己的爱孤独一生。
天生的才华无可奈何的人生成就了留名清史的一代女画家。也许为缘她的心愿吧,双人塑像让客居法国大半生的游子孤魂终于回到爱人身边,回归这块令她魂牵梦绕的地方。
挑了家土菜馆,由柏先生的学生白妹妹负责点菜。一看就是懂吃擅喝的主,一桌菜荤素搭配清淡可口。更要紧的是她能喝。
刚才汪海潮还在抱怨我们这几个女同学不善饮酒。这会儿,被美女们叫顺口的汪哥哥与白妹妹较上劲了。
你一杯,我一盏,能说会道的白妹妹海量。汪哥哥岂能甘拜下风?
“还想去天门山吗?”酒餐毕,大铁问汪海潮。
“不行,酒喝多了,头疼。”他迷迷瞪瞪地躺下,“不习惯这山东的酒。这点酒本算不上什么。”
喝都到这份上,嘴还硬。大男人啊 ,面子比天大。
“让他好好睡一觉吧,咱们自己去。我叫我先生开车来。“大铁说。
“多穿些,带上雨伞。江边冷。“大铁一一关照。说话间,她先生到了。
芜湖北郊的长江边有两座山,曾经是古代楚越两国的分界点,故为天门山。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闻名天下。
来来往往的船在夹江对峙的两座山梁之间穿行而过。东面的那座山崖陡峭如刀切斧削。湍急的江水在她的山脚下急转折北而去,恰如李白《望天门山》诗中所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抬头细读刻在石崖上的诗,禁不住回头再看那截断江流的山梁。
山不算太高,有步道容游人攀登山峰。在山顶一览市容和江水,当是另一番景色。
可惜今日天不作美,阴雨绵绵冷风阵阵。江风吹过,凉嗖嗖的。
大铁告诉我,“风和日丽时,日出日落下的山山水水非常美。”
傍晚雨停,酒醉的人也醒了。
“赭山公园“就在我们住的宾馆对面。汪海潮安娜和我一起前往散步。
芜湖市区有五十多座大大小小的小山,其中最负盛名的首推赭山。古人赞她是江城的“雄山“,享有“百尺浮图”的美誉。
天又下起雨来。别说一览浮图风景,连走路也难。
雨滴越来越大,一行人躲入凉亭避雨。没有其他游人,三个老同学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听雨叙旧,聊起大学时种种趣事,开怀的笑声掩了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