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18离我们远去的10大名人(只写了三位)

2018离我们远去的10大名人(只写了三位)

博客

本来有雄心写满10人,结果只有时间写了三位 :-(

 

李敖

若问中国五十年乃至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的前三名是谁,有一位文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李敖,李敖,还是李敖。说这个话的就是李敖自己,这位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著称的台湾作家,于2018年3月18日上午在台北平静去世,享年82岁。

李敖一生之奇,其实似乎是源自文字和作品之外的因素,政治,男女,和娱乐。1935年出生在东北的李敖,在14岁的时候随家庭迁居台湾,奠定了一生的大中国情节,之后,居然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未离开台湾岛半步,直到2005年访问大陆之行破了戒。所以到了晚年,李敖作家当腻了,决定从政,竞选立委,于是,这个五十年不离岛的经历,倒成了政治文宣的噱头:他是最爱台湾的。

李敖的成长和发轫阶段,正赶上国民党在台湾的思想戒严阶段,于是他在岛内成为第一个用笔反抗国民党专制的声音,给当年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人,带来希望的曙光,也奠定了李敖在台湾思想界的地位,当然,给他个人的命运带来了曲折:他因为帮助台独教父彭明敏逃亡,而被捕判刑坐监五年。

李敖的一生,仿佛时时刻刻都在和潮流厮杀,在“台独”遭到全面镇压的国民党专制时期,他以“支持台独”的罪名锒铛入狱。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台湾解严,政党轮换,台独思想登堂入室岛内主流之后,他又和老冤家国民党暂时休兵,专门找民进党的麻烦去了, 2000年成为总统候选人,支持“一国两制”两岸统一,并在2004年当选“立委”,晚年在政坛又潇洒地玩了一把票。

李敖之好斗和敢斗,也表现在其为文写作上。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国共内战结束60周年之季,写了一部内战反思之力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港台海内外引起轰动,偏偏却入不了李敖的法眼,他就用了四十天写了一本《大江大海骗了你》逐条反驳,虽然也是言之有理,却让人觉得他心胸有点小气。

李敖文采过人,风流一生,著作等身,美人环绕,他自己所承认一生交往的美女有超过二十位,最著名的情史,是和电影明星胡因梦,那可是连林青霞都要给之当配角的大明星啊,对此老李自吹这是历史上最美的面孔和最聪明的头脑的结合。可惜,这段美好姻缘持续的时间太短,夫妻反目后的一地鸡毛却延续了四十年。李敖是才子大作家,却有点偏执狂,几十年里利用他的名气在各种场合对胡讽刺挖苦死缠烂打,害的胡每每提到李敖就感叹,遇到一个渣男,需要四十年消化。

李敖的才情天纵,他对女人和朋友的刻薄寡恩,让他的社会评价两极分化。不过,不管你是对他崇拜也好,鄙视也罢,哪怕是不屑一顾甚至恨入骨髓,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在华人世界中特立独行的怪杰。只是,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灵魂,却不能在一个毫无禁锢的环境中肆意汪洋;他有一个心雄万夫的志向,但受地缘政治的局限,影响力却只能孤悬海外客居孤岛。

李敖的一生,历尽荣辱快意恩仇,绝对不是虚度,但他的内心,却难说没有几分孤独和失意。

 

贝纳多·贝托鲁奇

谈到2018年11月去世的意大利大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许多非影迷的读者,可能感到陌生。不过,如果谈到大名鼎鼎的奥斯卡大片《末代皇帝》,华人世界可能就无人不知了,贝托鲁奇正是《末代皇帝》的导演,这部在1987年囊括九项奥斯卡大奖的历史巨片, 是中国政府首次和西方文化界的正式合作,第一次把神秘的紫禁城显示在西方观众的眼前。

 

具体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的中国政府对贝托鲁奇敞开大门,现在并无定论,不过当年的大导演是一位激进的左派,自诩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许正是他的意识型态让中国政府放下了戒心。当年的中国影视界,是认准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全指望贝托鲁奇这个西方大牌儿。他们放着《末代皇帝》这个金矿题材自己不敢做文章,而自己只敢拍了一个《末代皇后》,是潘虹主演的。

 

不过贝托鲁奇也的确当得起这个重任,这个意大利人从小就是个文学天才,不到20岁获文学大奖,才30出头就拍摄了影史留名的争议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这是一部情色电影,充满了扭曲、颓废、忧郁和病态的气息,在当时的影坛可谓的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让喜爱的人高呼过瘾,让反感的人嗤之以鼻。

 

更有甚者,为了最大程度表现原始的真实,贝托鲁奇这个导演和男主合谋,在没有告知女主角的情况下,于拍摄现场假戏真做,让男主把女主角真实强奸了,并全程拍摄。丑闻败露之后,贝托鲁奇遭到制裁,并被判入狱4个月。因为追求离谱的艺术效果而不惜以身试法身陷囹圄,贝托鲁奇也许是电影史上第一人。

 

贝托鲁奇在末代皇帝中的大手笔,配得上中国政府给他出动两万群众演员跑龙套的豪华排场。他用纯西方的电影表现手法,展现了宣统皇帝溥仪飘零曲折的一生,浓缩了中国半个世纪苦难的近代史。片中的一个小花絮,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年幼的溥仪要登基了,手下人怕他吵,送给他一只蝈蝈,小皇帝顺手把蝈蝈罐藏在龙椅后面就忘了。

 

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片尾,文革中的溥仪风烛残年。一天他晃晃悠悠花几毛前进故宫博物院参观,对门卫的小孩说“我过去是中国皇帝,就住在这里”,小孩问你有什么证据。这却难不倒他,末代皇帝在当年坐过的龙椅后一摸,蝈蝈罐居然还在。虽有五十年的兵荒马乱物换星移,却没有人想到钻到紫禁城龙椅下面瞧一瞧。孩子打开罐子,更奇了,那只被幽禁半个世纪的蝈蝈居然还活着,只是碧绿的颜色已变成了苍老的灰黄,颤颤危危爬出了笼子,终于得自由了!

 

这时镜头一转,溥仪已经悄然消失,画外音穿来故宫导游机械的解说: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卒于1967年北京。

 

溥仪就是蝈蝈,一生都是蝈蝈笼里的囚徒,唯有死亡,才让他的灵魂象那只破茧而出的昆虫,终得自由。

 

如今77岁的贝托鲁奇驾鹤西行,他给世界留下了很多东西,有不朽的经典,也有昭彰的恶名。在#METOO的这个时代,他的离去有点静悄悄,没有多少媒体乐于捧场。虽说如此,以自己的方式走过世间,荣辱毁誉,任人评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ANTHONY BOURDAIN

在这岁末喜迎新年的日子,这篇文章的主题好像有点伤感。今天就是新年夜了,家家围炉而坐,吃一顿团圆饭。既然民以食为天,那么本文就不能不提到安东尼.博丹这位全世界最有名的厨子了,他于今年的6月8,在巴黎拍节目期间,用一根上吊绳结束了自己60岁的生命。

 

博丹的成名,在于他在CNN的名牌节目《未知之地》(PART UNKNOWN)。每到周六晚打开电视,你就会发现中美荧屏的最大差别,中国是一到周末就电视上就歌舞升平,综艺节目无数,而美国的大牌主持一到周末都休假了,节目反而显得单薄,好在我们有博丹。这个60岁的老帅哥,会在这一周一集的美食节目中,带着美国观众周游世界,从知名都市到丛林小镇,他展现给我们世界各地的民间美食,风土人情,人民的欢乐与忧伤。

 

2006年,当时博丹还在给旅游频道做一个节目叫《没有订座》(NO RESERVATION),拍摄地点在黎巴嫩,才拍了一个礼拜,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持续一个月,造成当地上千人死亡。

 

这个插曲让我想到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一个摄制组去成都拍大熊猫基地,却意外遭遇四川汶川大地震,无奈之下改弦更张,拍了一个大地震全景纪实,反而给他们赢得了新闻报道大奖。

 

与NPR遭遇汶川地震一样,博丹美食节目之身陷黎巴嫩战争,昨日镜头中精细的美食和堂皇的饭店一夜之间深埋于瓦砾之下,技艺精湛的厨师和推杯换盏的食客,转瞬间生死未卜。这极大地改变了博丹的做节目的视角,从此,他的节目不再是单纯的美食猎奇,异国他乡的神秘风情。美食,只是博丹开启一扇大门的钥匙,透过这扇门,观众体验的是一个个人,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困顿与挣扎。

 

博丹不是美食家,而是一步步从底层拼杀上来的厨子,他的成名作是2003年出版的《厨房机密》(KITCHEN CONFIDENTIAL),从一个只有厨子才具有的独特视角,给各种高档餐馆来了个大起底。厨房,油烟和汗水,熬夜,大厨的喋喋不休和下手的埋怨暗骂,压力太高薪水太少。而在人前,则换一副模样,西服领结,彬彬有礼,好像一切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饭馆就是一个人生的小舞台。我翻着博丹的书,忽然意识到,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俗语,其实不是说国人都是吃货,而实际上另有深意啊。

 

博丹去世了,没人知道他如此决绝的原因。他死后,CNN依然在周六播放博丹死前摄制完成的作品,好像一切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最后一集是11月11日播出。

 

不过,2019的周六晚上,我想我会感到一些寂寞和缺憾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cng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