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拍板决定的吗?
1977年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拍板决定的吗?
提到77年高考的恢复,很多人和宣传都把这事说成是邓小平(批准)决定的,(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当场拍板恢复高考")其实这个说法、宣传和实际情况是有较大出入的,邓小平对恢复高考有大的贡献(促成了以下的报告,其实这也应该是他的职责,当时他主管教育。),但邓那时不是最后决策人和批准人,如那时他能最后拍板,他就不用把这份报告送华国锋和政治局讨论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扬宗教授在一篇回顾那次"科教工作座谈会"文章中写的结语更客观:
1. 那时恢复高考是大势所趋,即使没有科教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及时拍板,高考制度也将于1978年恢复。小平同志拍板使高考提前半年恢复。有的人说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上大学机会,未免过分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2. 高考恢复的决策毫无疑问还需要中央更高领导人同意批准,当时的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等领导同志的作用不应忽视。但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及时拍板,科学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可能不会那么及时和有力。
由邓小平报送的教育部报告:
华主席:此事较急,请审阅后,批政治局会议讨论批准。建议近几日内开一次政治局会议,连同红旗什誌关于教育的评论员文章(前已送阅)一并讨论。如何,请酌定。
邓小平 十月三日
华国锋同日批:东兴同志请印中央讨论,文件发政治局同志。
王扬宗文章部分内容摘录:
在恢复高考30年之际,参与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回忆了有关经过,但对比科教座谈会部分原始记录,有的说法并不准确。
当事人的回忆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和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后来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先生。那一年,他们代表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的有关人员一起组织了科教座谈会。
刘西尧的回忆录《攀峰与穿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214页)中简短地谈到此事:
在8月的一次座谈会上,武大教授查全性慷慨陈词恢复高考的必要,小平肯定了他的意见,但招考通知已由国务院发出,开学即将临近,有个当年是否来得及的问题。所以小平说,今年来不及了,明年恢复吧!我说:若推迟开学,还是可以的。小平断然说,既然如此,那就立即恢复。这样,我国就在1977年恢复了高等学校考试入学的制度。
刘道玉的回忆与刘西尧略有出入。他的《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不仅记录了查全性的发言,还包括刘西尧与邓小平的对话:
(8月)5日上午,武汉大学的这位代表首先发言,看来他是作了认真准备的,发言时情绪有些激动。他说:“大学的招生工作是培养人才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从武汉大学五年招生工作的情况看,按照‘十六字’方针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差悬殊,质量没有保证。……什么‘十六字’,都是骗人的,实际上就是领导批准,其他都是徒有虚名……”
他的发言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他说:“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
刘西尧说:“今年恢复高考来不及了,招生工作会议已开过了。”
邓小平说:“今年就改,看准了,不能等……”
刘校长言之凿凿,但他把时间记错了,应为1977年8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的这位代表”就是当年武大化学系查全性副教授。1980年查教授因电化学领域的成就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在他被公认为是“倡议恢复高高考的第一人”。查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人们似乎把倡言恢复高考都归功于我,其实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有此想法,我只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温元凯是当年最年轻的与会者,时为中国科技大学助教。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因为我是‘小人物’,在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师长,所以还是没有敢举手发言。记得是一个下午的时候,我就利用插话的机会,说我还有话要补充。邓小平说可以。”记者写道:“温元凯就利用插话的机会说高考制度要改革,并提出了十六个字的高考恢复方案。这十六个字叫做‘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我发言后当场讲,温元凯,至少采纳你3/4。我们大家都一愣,什么叫3/4?邓小平说,第二句‘领导批准’可以拿掉,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要领导批准。”温元凯这样回忆。
《党的文献》2007年第4期发表了中央文献研究室龙平平、张曙合写的《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改变一代知识青年命运》一文。文中说,邓小平最初是同意1977年招生仍按原来办法的,但“查全性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汪猷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意见,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来一个大的改革,宁可今年招生晚两个月。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适的,浪费就大了。专家们的意见震动并激励了邓小平。他问坐在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刘西尧说,推迟半年招生,还来得及。邓小平听了,当场决断……一个重大决策就这样出台了。”两位专家的身份使他们的论述具有权威性,但其中的某些细节以当事人的回忆等资料为依据,也有待核实。
科教座谈会的原始记录
查先生的发言较长,这里作了节略,其他人的发言原文照录。
查全性同志:关于招生问题。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键。……目前这种招生办法,使大学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小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还是招生制度。……现行招生制度有四大严重弊病:1.埋没人才。2.工农子弟很难上大学。贫下中农说:“解放前上学靠钱,十七年上学靠分,十一年上学靠权。3.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但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4.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上大学,不需文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现行招生制度必须大改,必须真正保证择优录取,打破现在的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当前正是关键时刻。听说太原招生会,目前尚有可为,迫在眉睫。我呼吁,今年招生开始就要当机立断,下更大的决心,否则又是一、二十万人的质量问题。新生质量无保证,77年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句空话。今年至今要采取一些过渡措施,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报考招生制度,应当体现以下精神:1.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单位,至多分配到省市一级掌握……2.要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从语文和数学可以看出学生的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3.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只要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大学新生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显著效果。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将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刘西尧同志:原来想今年文化程度要求达到高中毕业,名额分配到县。自由报考问题,我赞成南翔同志的意见,但马上要做,还要具体化。
邓副主席:“领导批准”应改为全国统一的招生,委员会定,该委员会由教师组成。
李昌同志:招生问题,只要下大决心,今年是来得及的。
沈克琦同志:完全同意查全性同志的意见,如今年不解决,81年学生的质量无法保证。
邓副主席:改吗[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吗[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题,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拿上来,又要不致引起波动。你们研究一下,这个方法应当找出来,要求质量。重点学校要统一招生。允许报三个志愿,到校后再分专业。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招生十六字方针可以改一改嘛!
温元凯同志:十六字可否改为“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邓副主席:你的十六字比较好,但你的第二句话有点问题,比如他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脾气怪些,领导不同意怎么办?我取你的四分之三,第二句不要。今年要下决心按要求招生,招的生要基本符合提高的要求。
史绍熙同志:应该先考后审。
邓副主席:取了你(温元凯)四分之三。 ……
对比会议记录可知,刘道玉先生的回忆录那一段不很真切,刘西尧的态度不够明朗,温元凯在邓小平“拍板”后才对“十六字”方针提出修改建议。人的记忆是如此奇妙,除了查先生,多数当事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夸大了自己的作用。
与会者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或多或少有所贡献;当回忆往事之时,“自传体记忆”出现某种“怀旧性记忆上涨”,有意无意地对“自我”有所突出,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