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扔了“拐棍”的感觉真好

扔了“拐棍”的感觉真好

博客

第一次看妈妈拄拐棍的时候,我在心理上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在我的思想意识深处,妈妈是一个不老神话的存在,好像她根本就不能老,更不能倒下去。记得那年回国第一次看到妈妈拄着拐棍站在楼门口等着我的身影,我的心情很难形容,既伤感又拒绝,非常矛盾。但几天之后当我看到妈妈因为有了拐棍的扶持,反而在心理上还保持了那股不服老的精神时,我意识到拐棍这东西其实也不赖,因为它能在你“站”不稳的时候给你最大的物理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支撑,让你有可以走下去的乐观心态,哪怕这种心态有时是自欺欺人的假象。我人到中年,虽然还远没到要拄拐棍走路的年纪,但并不代表我就不需要拐棍,我的“拐棍”是我绘画的网课老师。自从两年前开始学绘画,我就开始柱上了一根很好用的“拐棍”。不过不像拄拐棍走路的老年人,知道自己离不开它了,我是时时刻刻都想把这“拐棍”扔了。

 

    在当今的这个电子时代,所有的一切都跟以前我们的生活经验不一样了。小学的时候我上过两个月的素描课外班,那是学校的美术老师给爱画画的孩子们设置的兴趣课。我还记得那是寒假过后不到一个月,北京的初春还冷得让人感觉冻手冻脚。因为是兴趣课,所以教室安排在了学校一角的那排平房里,没有楼房里的暖气,一帮孩子只能围在炉子边取暖。第一节课是画石膏正方体,老师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讲解了一下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黑白灰的明暗对比,就放手让我们开始自己画了。一节课画下来,那真是奇形怪状,画的什么样的都有。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画大卫的石膏头像了。我还很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坐在画架前的崩溃心情,因为心里只知道人脸是椭圆形,五官是眼睛鼻子嘴,可从哪里下手画却完全没有概念。老师讲的好像听懂了,可好像又什么也不明白,最后都画到纸上之后别说立体感了,连个人都不像。就这样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的那点儿绘画热情就在一次次失败的作品中消失殆尽了。

 

    当我第二次重拾绘画热情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实体课变成了网课,老师根本就不露脸了。不过我却一路坚持了将近两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带着画的方法让我能够每节课都心情轻松的只关注怎么把画画好,而不用担心不知道怎么画,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问题。毕竟绘画过程是老师动脑子动手,而我们只是简单的动手而已。这就好似老师是我们的“拐棍”,一步一步的支撑着我们完成每一幅案例。

 

    有老师这个“拐棍”是很好,但很快我就开始担忧了,因为我发现我越来越依赖这个“拐棍”,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扔掉它,我更害怕自己这样画下去会养成只动手不动脑的习惯。可是担心归担心,说实话当你没有能力自己走路的时候,想扔掉“拐棍”那是异想天开。但当你“翅膀”硬了,要飞的愿望谁也挡不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三个星期前我的油画进阶课因为春节要放假十天,我终于下决心要利用这个空挡自己画一幅风景油画。以前也自己尝试着画过油画,但都是构图简单的小画幅作品。这次我抱着“必死”的决心买了一块长一米二,宽60厘米的画板,心里话说:“要挑战自己,就必须下狠手。”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我们这里一道著名的风景线。圣地亚哥的海边有不仅有海,蓝天,山崖,golf球场,还有热气球和五颜六色的滑翔伞。而那天看到蔚蓝天空下的孤零零的一支滑翔伞的时候,让我突然思考起来孤独和自由的关系。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在仰望那个孤独的滑伞人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人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心灵的解放。而心灵真正的解放是当你再也不怕孤独的时候,是你强大到能享受寂寞的时候,是你再也不用人云亦云的混迹在人群当中的时候,是你永远不再需要别人的关注而增加自己价值感的时候,是你终于可以一个人干一些事的时候。有了想法后,我要做的就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说干就干。

 

    先按老师教的步骤,在画布上整体起型。用熟褐色描画出天,海,山体的位置。

 

    然后从上往下推着画,先从天空下手。天空的蓝色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必须注意层次。尤其要画出低空接近海面的空气感,那种似云似雾的灰蓝白色。云彩也要加强立体感,不能画成白花花的一片,而是需要用云底部的蓝紫灰让它鼓起来。

 

    画到海浪我开始焦虑了,因为如何体现层层跌跌冲上岸边的海浪我没有学过,只能自己找类似的图片现学现卖。画了改,改了画,渐渐的找到了感觉。

 

    画面的近景是山崖,也是画面的主体,如何处理好这一片山崖的进深感,如何体现它的沟壑丛横的质感让我一度陷入了瓶颈。思来想去,我决定就用最简单的方法,看到什么画什么来试试。可画着画着我意识到这个办法不可行,因为原图里山崖上的碎石杂草太多了,完全无法如实体现,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行处理了。

 

    画到这里我能画的部分基本都完成了,但自己翻来覆去的看这幅作品总觉得有问题,可问题出在哪里却说不出来。就是感觉画面看着不舒服,怎么办?只能是请教专家了。

 

    把几幅过程图给我的一位画油画的朋友发过去,人家马上就给出了建议。他说:“你的画面过于杂乱了,云太多,海浪太多,山体的颜色缺少冷色系,近处的灌木背光,但颜色不够重。你一定要明白绘画的目的不是百分百的还原真实景色,能够还原真实景色那只是体现绘画能力的第一步。而绘画真正的目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处理增加画面感,突出主体,体现画家的思想。”老画家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绘画跟写文章一样,默写原文不是本事,更不是目的。文字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感想和心声。绘画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抱着还原照片的目的,那就不需要画家了,买个手机谁都可以做到。道理明白了马上就改,先减少不必要的云朵。

 

    再减少海浪,加深近景灌木的重色,用冷色突出山体的层次,减弱远处golf球场边树林的颜色,增加画面的进深感,尽可能的让整个画面简洁生动起来。

 

    经过处理和调整细节的画面看着舒服多了,最后一步是画龙点睛之笔:滑翔伞。整幅画的重点就在这里,比例大小都要仔细推敲,因为如果画的不合适那就是败笔无疑了。

    终于扔掉了“拐棍”完成了第一幅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这样的感觉真好。再一次感到有的时候就是要勇敢些,没有“拐棍”虽然走路会磕磕绊绊,但即便是跌跌撞撞也一样能冲到终点。只要是达到了目的,谁又在乎过程里那些难看的姿势和崩溃的瞬间呢!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淡淡的日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