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的联想
那天我堂姐邀我加入一个微信群聊,点击之后让我绑定钱包,我就把美国银行卡信息输入了一遍,结果就被妥妥地否决掉了。
身在祖国的我姐很纳闷,就问我,“我们现在出门都不带钱包了,买东西都是直接刷微信呢。”
你们出门不用刷微信吗?我告诉她,美国是个大农村,老外们不玩微信,随后我可爱的老姐就发来个‘微笑呵呵’的表情符号。
腾讯是微信朋友圈的开发商和传播者,当一系列表情包被设计出来之后,人们都喜欢在网聊的一句话后面,再补上一个夸张的表情符号,就好像不这样做就不能表达你我的思想浓烈似的。
在网络聊天中,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表情,而表情包也就占据了聊天中的重要一角。合理使用表情包,不但能承载你我难以言说的感情,更能使聊天气氛变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也可以说通过互联网的微信聊天,我们在慢慢用一种‘只有表情的方式’和朋友们交流,我们在进入一种‘需要用力’才能证明自己是友善的时代。
设计师为什么要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堆表情包呢?让我们看一下专业人士给出的合理解释。
心理学家Albert Mehrabian 研究指出,我们在接受他人表达的自我感受时,身体语言占到总体信息的55%,语气语调占到38%,而言语信息本身只占到7%。由此可见在交流中,非言语线索的重要性。
在网络交流中,当没有可用的非语言线索时,互动双方使用的表情符号和语言风格就可以用来提高情绪信息的呼唤;而人们也能通过使用表情符号使他们的信息更具有社会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不是大家喜欢使用表情,而是大家需要用表情来表达缺失的非语言线索。
当表情符号与言语信息的情绪维度一致时:积极信息加笑容会更加积极,消极信息加撇嘴也会更加消极。
所以说一个简单的表情符号就可以传递出使用者的‘别有用心’也实在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了。“呵呵,嘻嘻,嘿嘿,哈哈”,四个不同的笑脸,就有四种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有一个初中男孩儿,他是网络玩家高手,他爸会经常发给他一些‘微笑呵呵’的表情。在儿子的回复短信中,他竟然说,“看着挺吓人的!”
另一个资深微信用户也是被‘微笑呵呵’秒杀过,他已经被虐杀得体无完肤了。从那个简单的表情符号中,他看到了虚伪和冷漠。
真的是这样吗?‘微笑呵呵’会有如此之深的寓意?我也只能站在一旁去袖手‘呵呵’了。
海外华人微信的使用频率和热情远没有祖国亲人们的普及和高涨,特别是像我家闺女一样的移二代,他们只在Facebook上聊来聊去。而你我作为父母的,也只是看一看文章,交流一下信息,发一个红包而已,还远没到‘离不开’的架势。
要说真是‘离不开’,也就是常常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那群人,他们对于社交网络的痴迷,不单只有‘偷窥癖’的好奇心,而且还有‘请不要让我消失’的极大焦虑。
试想一下,如果你真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几个月不冒泡泡,不再出现了,那么你极有可能会被‘被动地消失掉’。你会消失在那个想要表达却再没有机会表达的虚无深渊中。而这些是不是网络社交的一种病症?是离也离不开的,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一方地域和一种冲动的病症?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