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年青人自觉地读起了《毛选》

年青人自觉地读起了《毛选》

博客

年青人自觉地读起了《毛选》


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官方不宣传了《毛选》了。但在中国民间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津津有味地读起了《毛选》。这些年轻人当中,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职员、也有自由职业者。地铁上,餐厅里,经常能不经意间看到年轻人捧着一本毛选在读。

清华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的No.1就是《毛泽东选集》。

据某出版社统计数据,自2015年起,5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2020年销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有人研究了某度指数,发现看《毛选》的人群年龄,19岁以下的占21%,20-29岁的占了57%,30-49岁的占了21%,50岁以上只占了不到0.7%,也就是说,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毛选》,差不多占到80%。

这明明是在说:不读毛选你就OUT了!

在疫情加重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很多外国专家学者和青年人在读马克思。2018年4月7日,印度《政治家报》(The Statesman)全文刊登了对鼎鼎大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访谈实录。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想对尚未邂逅马克思的年轻一代人说些什么呢?”时,沃勒斯坦的回答让人动容:我一定要对年轻人的第一件事是他们必须阅读他。不是读关于他的东西,而是要读马克思。相比于众多谈论他的人,真正读马克思的人很少。亚当·斯密也是这种情况。通常,人们只读有关这些经典的东西。人们通过他人的总结了解他们。他们想节省时间,但是事实上这是浪费时间!人们一定要读那些有趣的人写的东西,而马克思是19、20世纪最有趣的学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就他所写的东西的数量及其分析的质量而言,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向年轻一代发出的讯息是,马克思非常值得探索,但是你必须读他、读他、读他。读卡尔·马克思!

年轻人为什么要读马克思?沃勒斯坦这位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认为:‘马克思是19、20世纪最有趣的学者,他的理论对我们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依然有用。’就像我们今天有一句网络流行语:‘盘他!盘他!盘他!’沃勒斯坦则告诫我们:‘读他、读他、读他。读卡尔·马克思!’”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与此同时我们中国青年群体则开始重拾《毛选》。如果有人嗤之以鼻说捧读《毛选》的年轻人是追时髦凑热闹。我会对他们说:小了,格局小了。这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形势比人强。

对《毛选》的重新阅读,与对毛主席的重新认知是连在一块的。在知乎,有一个拥有18854730 浏览量的问题:“你曾经误会最深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在1352个回答里,大部分回答都指向了“教员”。

“从古至今,你觉得最伟大的中国人是谁?”5500多个答案基本都回复是伟人毛泽东;还有一个相似的问题——“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16000多个答案基本都回复是伟人毛泽东。

伟人毛泽东被众多人提起,这也是读《毛选》的人多起来的直接原因。年轻人在这股潮流里,结合毛主席的文字与身处的现实环境,自觉地荡涤充斥在媒体和教育中的谣言和蛊惑,自己动手动笔、用脑用心,重新意识到了教员的伟大,重新感受到让教员一生心心念念的“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人民万岁”“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论述的厚重和力量。

年轻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毛选中有诗歌的优美,又有思想的深邃;  有事实的辨析,又有逻辑的畅达;  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感性的恣意; 有理想主义的热诚,又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温馨……”只有在阅读和共读中,年轻人才能亲身发现毛主席思想为何是一座高峰,他对国情的理解,他对调查研究的看重,他融汇古今的通达智慧,他洞若观火的政治韬略,他坚持一生不曾有任何动摇的人民立场,都为“千古伟人”的评价提供了成色十足的证明。

“上接孔孟与马克思,下连工农商学兵”,这句话形象说明了毛主席思想的高远贯通与接地气。他贯通中西,扎根人民,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光辉典范。

在这种用心的阅读里,年轻人自发地摒弃了此前对毛主席的误读和误解:“二十岁的时候对毛泽东没感觉,三十岁的时候对毛泽东敬佩有加,现在四十岁感觉毛泽东是真伟人也。”

“他是对的。他当年说的很多话,在近四十年里,我们很多人都淡忘了,甚至怀疑了。如今回想他的话,发现又是正确的。他早就给人民指明了方向,只是我们自己迷失了。”

“年少时,自以为看了几本书,听了几句其他人的评价,便以为,哦,这就是他。那时的自己,总以为喜欢他的人,都是可笑的,被洗脑的。然而随着自己慢慢踏入社会,慢慢被社会毒打,慢慢看了更多的历史资料。才发现,那个可笑又愚蠢的人,是自己。”

这些真情流露的自述,读来让人热泪盈眶。忽然想起那首歌,歌里唱到“我跌跌撞撞奔向你,你也不能一个人离去……”

“在他面前,30岁的年青人终于收起了曾经的无知、浅薄和幼稚,甘心情愿静下心来,重新做回一个小学生。”

他们亲切称呼主席为“教员”:“教员”,是年轻人们对毛泽东的亲切代称。一方面源于青年毛泽东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工作,另一方面源于年轻人自觉在他面前,是一个小学生。在网络,一声“教员”,就把那个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变得像身边谆谆教诲的老师。

这样称呼的原因,当然还包括毛主席自己当年在批评个人崇拜的时候就讲过:比如什么“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毛选》之所以能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宝藏和思想武器,还是在于时势和现实的影响,让毛泽东的思想“变活”了。

在国内的现实层面:曾经,物欲横流,风口飞猪。这些即将进入社会,或者已经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发现,马列书里一天劳作15小时的无产者,在现代已经变成了焦虑的程序员,变成了奔波的业务员,变成了坐出腰椎病的编辑,变成了满街跑的送货男女,  变成了被公知轮番洗脑的受众,变成被灌输“996”福报论却不敢辞职的打工者。农民成了流浪各大小城市的农民工,  工人下岗! 曾经的是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队伍己被解散 , 工人农民己成一盘散沙的个体, 成了资本家使用的打工人。

在国际和世界的层面,中国的崛起与国际资本秩序之间的冲突,美国对中国的极限施压和处处针对,都使得曾发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时代强音的毛主席,成为年轻人思考国家未来的指针。

经济上资本家阶级和特色官员的崛起的特色政府的洋奴性,  使中国將面临帝国主义的霸道打压和阴谋压制,预计未来将持续很长时间,毛主席那篇《论持久战》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敌强我弱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毛选》恰恰是一部为弱者战胜强者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论的巨作,所以读《毛选》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国内公知的拙劣表演还是特朗普或拜登的蛮横施压,都成为让年轻人捧读《毛选》的“反面教员”。

这些“反面教员”或“反面教材”的作用,对于年轻人认识自我和国家、自我和世界,其实可以说“功劳大大的”。毛主席曾经以“种牛痘”来比喻反面教材有利于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更不止一次强调真知灼见要在知己知彼、同反面力量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回想起这些年,中国年轻人的成长,面临就业压力变大,特别是资本家富豪谈996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让很多年轻人主动去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毛选》相关的知识。而类似“这个B班,我一秒都不想上了”之类的吐槽抱怨是绵软无力的,批判这些反面教材的最好武器,正是《毛选》。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写道:“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读《毛选》,正是借助伟人的思考,击穿现象层面的问题,真正获得对中国问题和自身处境的理解。

正如有人总结的,毛选是政治课本又是历史课本,是哲学课本也是语文课本,是工具书又是知识的宝藏。可以说,“读毛选,就是在读中国革命史,在读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的成长史,在读新中国的历史,在读未来中国的前进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起了毛选?

尽管年轻人读《毛选》成为一种风潮,让很多中年父辈们直呼看不懂,但这股风潮显然有它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表征着一种气候变化。

为这届年轻人点赞,你们很行!是与众不同的烟火!

这是个好现象,但考虑到总体的媒体舆论,对此也不能过于乐观。自觉地从《毛选》中汲取智慧的只是一部分年轻人,而且还要考虑到年轻人普遍受到“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影响。

毛主席曾经对“小资产阶级”的特点,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是好作领导工作,否则就认为大才小用,埋没英雄,做一行怨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干。对别人则多疑要苛刻,对自己则无原则的宽容……大家开会,他开小会,上课他要活动,该活动,他要看书……以幻想代替现实。

青年人能否以这样入木三分的揭示作为正衣冠的镜子,认识到并克服小资的习性,也是考验青年人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方面。

在走资派官方还不宣传不提倡或是打压下年青人,  能有意识回归学习《毛选》和马克思的青年人,数量少是一方面,他们面对自身生存等社会问题时,已经有了明显的理论思考的自觉,但面对历史问题,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仍然受到走资派官方很多的思想禁锢。

由于人们受到各种资本利益的阻碍,对中外历史的站在人民立场的正确叙述,目前仍然是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

道阻且长。

创造更美好的属于人民的世界的任务是年青人的,也是现代人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更年青一代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yongbing1993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