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中年危机”吗?
最近又看了一遍2004年出的电影“sideways”。男主人到中年,离婚无孩,做着一份无精打采的中学老师工作,梦想当作家。写了长长的一部小说,满怀希望地等编辑给他打电话,结果还是没被接受。打击太大,他借酒消愁。不过最后的结尾还是有亮点:他去找度假途中有过火花碰撞的女主,预示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中文电影里的中年生活,比如张学友演的“男人40”,则是一派为孩子家庭操劳的日子,生活艰辛而无奈。张学友的演技还是顶呱呱的,是我的男神,值得一看。
这些是“中年危机”吗?
“中年危机”这个词是elliott jaques 在1965年提出来的。他观察到中年男女,通常是在45 到64 的年纪,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和自信,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而有负面的情绪,像抑郁焦虑,行动上会去做一些大幅度的改变。曾有国人笑说:男士危机,健身创业找三;女士危机,美容读书离婚。
“中年危机”在大众文化里还是个很普及的词,可能是因为有大量的电影和小说描述了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夸大了。在心理学学术界,很多人并不认同它。首先,这里有文化的影响。在日本和印度,就很少有中年危机一说。所以有人认为中年危机的产生跟我们过度重视年轻的文化 (youth culture)有关。另外,危机不等同于压力。人到中年的社会角色是最多的:所谓上有老下有小,上班要讨领导欢心,下班要讨配偶欢心,外加熊孩子,再出点健康问题天灾人祸啥的,中年生活可以过得像条狗。 但这些是压力,不应该算是危机。像sideways的男主,写书失败,放在他20多岁时,也是个打击。恰好发生在中年离婚不久,打击就更大了。“廊桥遗梦”,有人说是中年危机,不过你也可以解释为真是遇到让你心动的一个人。这个人在你20岁时遇到,也会心动,那就不能算是中年特有的。真要说中年危机,似乎“american beauty”里面迷恋青春少女的男主可以算一个。
据说中年危机在男士那里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会有3到10年之长。女士的危机一般是2到5年。意识到自己体力和精神上的衰退,加上工作或/和婚姻上的困难,会引起中年危机。男士通常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我应该在工作上干得更好。达不到自己的期盼,会有失落感。女士会对自己在生活里的角色产生质疑。在“female brain”一书里,作者认为女性的大脑还是受生物的影响,在年轻的时候,会自然对孩子家庭有责任感。等孩子长大了,大脑会发生变化,她对孩子的连接感下降,会更愿意去追求自己个人的兴趣。
人到中年,身体的变化是难免的。有皱纹了,容易发胖了,不能熬夜了,都是自然的变化。那人到中年,一定有“中年危机”吗? 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年生活还是满意的。说满意的人,通常都是在中年前就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年轻时要养活自己,可能必须去做自己不爱但能来钱的事。等稳定了,心里的梦想就蠢蠢欲动了。如果在中年前就找到自己热爱又擅长的领域,是可以预防中年危机的。
就是中年危机发生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有危机就有转机。把中年危机当作是一个自己反省成长的时机,让自己更成熟睿智,是件好事。就是在事业上,大器晚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麦当劳的创始人52岁的时候还是个不成功的推销员。肯德基爷爷创业更是在老人阶段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身体还有点本钱。所以要珍惜生命守护健康呀。